幸福大讲堂第三讲:创造学业工作事业幸福

按住此条可拖动

财经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视频信息

0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9日14:35 来源:新浪财经

简介:

  新浪幸福大讲堂系列:

  幸福大讲堂第一讲:幸福是什么(上)

  幸福大讲堂第一讲:幸福为何千差万别(下)

  幸福大讲堂第二讲:幸福如何规划(上)

  幸福大讲堂第二讲:幸福需要规划(下)

  幸福大讲堂第三讲:创造学业工作事业幸福

  幸福大讲堂第四讲:创造爱情婚姻家庭幸福(上)

   幸福大讲堂第四讲:创造爱情婚姻家庭幸福(下)

  幸福大讲堂第五讲:大龄的幸福

  幸福大讲堂第六讲:幸福和幸福感

  幸福大讲堂第七讲:欲望是幸福的双刃剑

  幸福大讲堂第八讲:烦恼与幸福

  幸福大讲堂第九讲:享受幸福

  图书推荐:幸福中国人

  第三讲  如何创造学业、工作、事业幸福

  第一节  学习有幸福

  3-1-1 智力不用就萎缩

  正确认识幸福,为的是科学规划人生;有了人生规划,就要按照规划,创造人生幸福。在人生幸福中,学业、工作和事业幸福,具有基础性意义,或者说,没有学业、工作、事业的幸福,人生幸福根本就建立不起来。

  完成学业,主要靠学习的能力,而学习的能力,主要靠智力。没有一定的智力,根本不能学习,更别谈完成学业。哪有智力低下、智力障碍、弱智的人,是个学习出色的人,并完成了较高的学业?

  学习需要智力,智力也在学习中得到提高,所谓刀子越磨越快。把一个智力正常的人,生下来就放进狼妈妈的怀抱,这个孩子长大了,成了“狼孩”,眼光都有狼性,再按人的智力表测量他的智力程度,几乎为零。智力不用,逐渐萎缩,等于零。

  所以还是学习吧,智力不会用光,不必心疼智力,它会越用越好用,越用越灵光。不学习,智力一点儿也保留不下来,像冰一样化掉,消失得无影无踪。

  3-1-2 高智力是核心竞争力

  我们处在知识经济时代,要赚钱,得靠知识了,没知识,别赚钱,或者赚钱很累,很少。

  知识不会自己跑进你的头脑,只能靠你用脑子学习,把知识吸收进大脑,变成智慧、技能等等。学习靠智力,学好靠努力,也靠高智力。“这人真聪明!”对学习好的人,我们总是这样感叹。

  高智力的人一般都是高知识含量的人,除非他不学习,把智力浪费了。各种岗位,高薪以求的劳动者,是体力劳动者吗?不是,是脑力劳动者,是高知识含量的劳动者。从这个角度讲,学生努力学习,青年人拼命学习,都是没错的,不学习,哪里有前途。

  现在的问题是学什么!学扎堆了,知识都一样,技能都一样,市场需求有限,高智力人才成了相对过剩的鸡肋,这也是智力的浪费。苗力田是中国少数几个能读懂古希腊文的先生,季羡林可能是中国唯一能读懂古梵文的先生,高智力的学生很多,有学习古希腊文、古梵文的吗?“不好找工作啊!”真是这样吗?

  某著名大学,学英语的班人数特别多,一个女生被扒拉下来了,因为同学人多,按成绩排队,末尾转入阿拉伯语班。当时哭啊,伤心啊!四年后,阿拉伯语班的二十几个人全被抢走,还不够,英语班四十五人挖空心思写求职信,“还不如扒拉到阿拉伯班那!”

  高智力的学生,学什么,不值得认真想想吗?

  3-1-3 学习的幸福还是付出与收获的平衡

  “学习还有幸福?您别逗乐,学习是苦差事,不学习才幸福那!”这样说话的人不少,不知道你认同不认同。

  “妈妈,学校考试了,我成绩不错!”你说这话的时候,心里洋溢着幸福,妈妈听了,也特别高兴,看着你像花朵一样长大,别提心里多幸福了。这样的事情有没有?有,当了父母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

  付出智力,通过学习,取得相应的成绩,这样的平衡,就是学习的幸福。中学生学习,做题,背诵古文,念英语,期中、期末考试都不错,大致符合自己的程度,一模二模成绩都显示能考上示范类高中。中考结束,发榜,示范高中录取了,学生幸福,父母家人都幸福,因为付出与收获平衡了。学生付出智力的努力,考上好的高中,付出与收获平衡了,幸福实现了;父母付出关爱,收获的是孩子未来能有出息,也平衡了,心中充满幸福。

  如果不是这样,付出学习的努力,没考好,付出与收获严重失衡,学生还幸福吗?父母还幸福吗?“唉,不争气啊!”多少父母有这样的感叹!

  3-1-4 学生的幸福之路

  现在的孩子,从出生到能进幼儿园,再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研究生,这条路,就是他的幸福之路。这条路,既是学习本身的幸福之路,又是未来走上社会,创造全部人生幸福的路基。这个路基有多厚,人生幸福之路就会有多坚实,基本如此。

  走到中学,就走不下去了,人生路基很薄,未来幸福的价值含量自然会比较低。走到高中,含职高、技校、中专等等,路基会厚些,但很有限,未来幸福的价值含量也高不到哪里。走到大学,这是现在社会的基本需要。没上过大学,或者大学没有毕业的人,自己知道工作多么难找。走到研究生,这是高级人才,人生幸福之路比较平坦了。

  当然会有特例,有例外,不能绝对化。一般情况下,孩子还是应该尽量多学习的,最好学到研究生毕业。这就需要家庭的物质力量,没有必要的财力,如何支撑孩子读研究生?大投入,高产出;小投入,低产出;不投入,没产出。教育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也遵从投入产出规律。

  经济富裕的家庭,自然能支付孩子大学、研究生、留学等等费用,经济不富裕的家庭,至少要能得到社会制度化安排,帮助孩子完成尽可能高的学业。农村有些孩子上不起大学,这不能仅靠爱心援助,必须通过制度化安排来加以解决,这是社会公正的道德要求。

  3-1-5 自学是终生的幸福

  比如一个人从幼儿园一直学习到博士毕业,有文凭的学习算是结束了,还需要继续学习吗?“上帝啊,终于结束了,让学习见鬼去吧!”把博士帽向天空一抛,回家睡大觉,“别喊我,我要睡死!”

  他可能真累了,好好睡吧。不过醒来呢?工作三五年你可以吃老本,现在知识更新飞快,博士毕业10年了还在吃老本,是不是就没有地方养你这尊佛了?“走吧,您过时了。”

  博士毕业还得学习,叫自学。博士毕业的大专家尚且还要自学,硕士毕业、本科毕业、大专毕业、中专毕业、高中毕业、中学毕业、小学毕业的劳动者,是不是更应该自学呢?

  我到国家图书馆看书,周六日,看到在那里读书的人,模样基本是教师和学生,也就是读书学习是本业的人,参加工作的人,工人、技术人员、管理者、公务员等等,模样像这样的人,很少,也就是工作之余肯自学的人,看不见几个。都在哪?干什么?也许挤到养生馆里去了吧。

  第二节  哪里是你的驿站?

  3-2-1 智商一样,智力也一样吗?

  测智商成了年轻父母的游戏,动不动就“给咱家闹闹测测智商吧”。为什么要测智商呢?不外三个,看看闹闹是不是比别人家的孩子聪明,或者一样聪明,或者不如人家聪明。关键是智商测试能说明这些问题吗?

  比如智商都是87分,闹闹和点点就一样聪明吗?不见得。点点经常测,熟悉了,闹闹第一次测,有点懵,87分能说明什么?

  就算都是第一次侧,闹闹101分,点点97分,就能说明闹闹比点点聪明,点点比闹闹“傻一点”吗?也不见得。可能闹闹的智力长于数字思维,点点的智力长于形象思维,未来闹闹当会计师,点点成了画家,谁比谁聪明,谁比谁傻呢?

  当然,智力测验得分差距很大,可能说明一些问题,但一般情况下,父母不是因为差距大而给孩子测试,常常是因为“拉不开”,希望用测试拉开,看看“咱们家的闹闹”是不是比“他们家的点点”聪明。

  “闹闹和点点智商一样,学习成绩也应该一样,那为什么差距这么大?!”你说呢?

  3-2-2 智力和成绩的双人舞

  认真说来,没有哪两个人,他们的智力程度是完全一样的。智力程度不一样,或者智力表现的专项不一样,学习成绩不一样,也就实属正常。看到儿子80分,人家120分,不要暴跳如雷了,孩子的智力可能确实有差距。承认差距,才能有踏踏实实的追赶。

  高智力可能获得好成绩,中等智力可能获得中等成绩,智力低下,学习成绩就谈不上了,这是智力与学习成绩的双人舞。如果孩子智力水平一般,非要孩子达到高智力程度才能有的学习成绩,那就有可能把孩子逼疯了。学生厌学,基本上就是智力承载不了过量的难题了,结果趴架。

  一个友人,上高中的孩子,无论如何也不再上了,“你要再劝,我就走!”爸爸陪着孩子,全国到处旅游,不能提学习,一提就吐。妈妈说:“他可能适合去美国上学。”妈妈是研究生毕业,按智力遗传妈妈的规律,孩子的智力应该较高。为什么还厌学呢?“你智力这么好,应该学得更难!”一直到智力被生生压断。

  高智力的孩子,更容易厌学,因为他们被要求“一定学得更难”!

  救救孩子!

  3-2-3 努力与智力的狐步舞

  高智力带来好成绩,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变成现实,还需要自身的努力。所以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结果,智力水平一般的学生,学习努力、刻苦,认认真真,他的成绩,往往超过高智力但不用功的学生。努力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挺遗憾的,有个孩子智力水平很高,各科老师都说“学习没问题,就是浮”。父母也要求,让他踏下心来,认认真真学习,他就不断保证“学会了,考试没问题”。父母就在一次又一次“考试没问题”的保证中,迎来了他的中考成绩,让父母很希望,他自己也流了眼泪——勉强能上示范高中。而智力程度一般般的同学,成绩甚至超过他20分。可惜吧。

  成年人也一样。没有学校考试了,自由了,高高的智力研究打麻将、勾搭女人等等下三路的事情。人家小学毕业,知道自己底子薄,拼命学习,自学了20年,成为专家了。沈阳有个年轻人,拉三轮的,等客时自学考古学,学了小20年,写许多论文,上海一所名校破格录取他读考古学博士研究生。

  汗颜,多少硕士、博士毕业的高智力人才,沉迷于酒色,荒芜了人生!一个博士毕业生,在国家权力机构,上来就收5万给人家办事,被开除公职,永不录用。

  3-2-4 同样的学习成绩,有人幸福,有人不幸福

  都考了90分,反应可不见得一样。“你怎么才考90分,拉稀没用的玩意!”不满意,大发雷霆。“嚯,儿子终于上90了,出息呀!”喜形于色,乐不可支。为什么会这样呢?

  智力不同,对成绩预期不同,同样一个90分,当然反应不同。预期100分的,感到不满;预期80分的,感到欣喜。前者付出与收获不平衡,所以不幸福;后者平衡,所以幸福。有好事者常这么说:“都考90了,还有什么不幸福!”他不理解幸福是付出与收获的平衡,单单把90分当成幸福了。

  也有这样的好事者,撇撇嘴说:“有什么高兴的,才考90分,笨得很!”他还是没有理解幸福是付出与收获的平衡,单单把90分当成了不幸福。

  另外,努力程度不同,对成绩的预期也会有所不同。很用功学习,当然希望好成绩,但因为方法不对,成绩不理想,付出那么多努力,还是名落孙山,能幸福吗?不努力,高智力也白搭,就更不用再说什么了。

  早年有个朋友,考研究生考了八年,还是没有考上。说他很可敬佩,不假,但他需要敬佩吗?不,他需要考上。一年一年的复习,背诵、看书,就是考不上,为什么?底子太薄,中学毕业,跨了高中、中专、大专、大学四道门槛,想一步到位,实际上欲速不达,原地打转。

  3-2-5 建立你的学习幸福点

  说来说去,不管你是学生,还是在社会上工作的劳动者,你的智力都是独特的,没有可比性;你的努力程度也是独特的,也没有可比性;建立在你自己独特智力和努力基础上的回报,必然也是独特的,同样没有可比性。也就是说,你付出与收获相平衡的那个平衡点,完全是你自己的点位,不是别人的点位,和别人的点位也没有可比性。

  付出智力和努力,通过学习,取得相应成绩,这就是你学习的幸福。这个幸福所包含的知识量,大小完全是自己的,只要你的付出与你的收获达到了你的平衡,你的幸福就实现了,与其他人说多说少没关系。在这个问题上,那句名言依然有效:“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现在许多人喜欢“走别人的路并说别人”,所以他们的幸福感普遍不大高。

  学习上是这样,工作生活上都一样,建立自己的幸福点,不要管人家高了低了,你和人家不一样,人家高低和你有什么关系呢?关键是你自己幸福点的高低,是不是现实合理。

  第三节  工作的幸福

  3-3-1 工作就是全方位付出

  不管学到什么程度,一个人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工作,他都要全方位付出,付出他的体力、智力和情感力。就是纯体力劳动,一点智力也不付出,行吗?同样的道理,纯脑力劳动,一点体力也不付出,行吗?“我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可见,说话也要付出体力的。

  有人说工作就是工作,不用付出情感力,又不是谈恋爱,付出情感力干什么。想想看,你不热爱这份工作,情感上不珍惜这份工作,你能从事这项工作吗?“我看你心思根本就不再工作上,去财务结账,走吧,”老板这样说。许多人丢掉了工作,不就是因为没有付出情感力吗?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付出体力、智力和情感力,即所谓全身心付出。一听要“全身心付出”,就像要命一样害怕,“别别别,我还是悠着点吧。”正经的事情悠着干,没什么正经的事,比如赖在网上不走,可就不悠着了。打游戏,也是“全身心付出”啊,体力、脑力、情感力一起上,个别人累死在网吧,全身心付出到鞠躬尽瘁的程度,得到了什么呢?

  有一个学生说以后要到电视台当网络游戏解说员,所以现在一门心思打游戏。这不过是哄骗父母,玩才是真的。游戏解说员是游戏专家,专家就是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那是全面学习的结果,单纯联网打打杀杀,哪里能成什么专家!

  3-3-2 工作也是全方位回报

  你在一个单位工作,仅仅是为了工资收入吗?如果就这么简单,月底照单发了工资,一分不差,你为什么还要不满呢?为什么还要说“这单位真没劲”呢?

  通过工作,你获得了一分不差的工资,这是你的物质财富。仅仅获得物质财富的回报还是不够的,你还要获得精神财富,那就是知识、技能、经验上的进步,就是必要的培训机会、在职学习机会等等。“我们公司特好,经常请专家讲课,我进步很快,”这就是你要获得的精神财富。“就是干,也没培训,人都空了,一点长进也没有,”这就是你付出劳动,没有获得精神财富。

  物质财富、精神财富都有了,你是不是就满足了呢?没有,还差情感财富。“我们单位什么都好,就是人际关系紧张,谁都防着谁,特累!”阿娟这样说,就是她的职场,没有给她回报情感财富。

  “我们老板特别好,人很宽和,大家在他手下工作,关系融洽,谁都不舍得丢了这份工作,”菲菲很满意她的工作,很重要一点,是因为工作给她带来了情感财富。

  3-3-3 工作的全方位幸福

  我们看到了,工作需要全方位付出,也会给你全方位回报。全方位付出与全方位回报的平衡,就是全方位的工作幸福。一个人要是得到了全方位的工作幸福,那工作就是天堂。

  首先是收入满意。干了一个月,获得满意收入,付出与收获的物质平衡实现了,物质幸福算是有了。其次是业务有进步。工作几年,经常参加培训,甚至参加脱产学习,业务有很大进步,付出与收获的精神平衡实现了,精神幸福也有了。最后是职场关系融洽。大家在一起工作,相互支持,员工和员工,员工和管理者、员工与老板等等的关系,正正常常,轻轻松松,干起活来很愉悦,付出与收获的情感平衡也实现了,情感幸福也有了。

  这就是全方位的工作幸福。因为工作要求参与者全方位付出,参与者也就必然要求全方位获得,因此,当工作不能带来全方位回报时,全方位的工作幸福也就不存在了。看看你眼下的工作,在物质、精神、情感三个方面,各处在什么状态?哪一个是平衡的、幸福的?

  3-3-4 工作很难达到全方位幸福

  现在很难找到一个人,说自己实现了“全方位工作幸福”。国有大企业职工,收入、培训有保证,但人际关系复杂,互相死掐,累得心力憔悴,哪里有什么情感幸福?私人小企业、小公司,人际关系可能简单,甚至很哥们儿,但未来前途没保证,学习、培训、进步成了奢侈品,朝不保夕,说不定哪天走人,精神压力大,精神幸福很难谈上。公务员什么都有保证,“但流动性不够啊!”

  我在一个中等城市,给科、处级干部讲危机管理与媒体应对的课程,课余就聊起工作,他们经常说到收入问题。“一个月就两千来块钱,确实紧。”这就是物质幸福问题了,不过公务员还要想想,你们的住房可以得到国家制度性帮助,这很大程度上化解了手头“流动性”紧张的问题,因此公务员的物质幸福,也是有一定保证的。

  尽管全方位的工作幸福很难达到,但从社会选择来看,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哪些工作相对地更容易获得全方位的幸福,否则就很难解释,为什么大学生毕业,拼命考公务员,拼命挤国有大企业等等。所以从导向上来说,提高一些地区、一些行业获得工作全方位幸福的可能性,应该是公共管理的一个课题。

  加大落后地区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在那里工作获得全方位工作幸福的可能性,必然会产生人才流向的变化。这样的政策倾斜,已经刻不容缓了。大都市人才相对过剩、人才浪费,实际上是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的一种表现。

  3-3-5 哪个足够大?

  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工作,虽然他不能获得“全方位幸福”,却还是咬着牙干下去,原因何在呢?可能有完全个人性质的原因,比如老板是他舅舅等等,这里不讨论个人原因,我们只探讨具有普遍意义的根据。

  如果我们把物质、精神、情感三分天下,每个因素在决定一个人“干还是不干”时,发挥三分之一的作用,那么理想状态下,决定一个人“干还是不干”,物质、精神、情感各发挥三分之一的作用,就达到了百分之百,决定干下去,或者走人不干了。

  但现实中,物质、精神、情感的作用,不是等量齐观的,物质作用可能占了百分之八十,精神占了百分之五,情感占百分之十五。具体怎样的比例,林林总总,但有一点不变,那就是这三个因素合在一起,是百分之百,干还是不干,都是这个百分之百的作用。

  比如一个人大骂公司,“简直是地狱!”但他还接着做,为什么?因为他的收入高,可能就是因为收入高,这一项就占百分之百了,所以就算他大骂“地狱”,他还是会在“地狱”中工作。再比如一个人收入一般般,却乐滋滋工作,为什么?因为他喜欢这里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融洽,就算少收入,也比多收入而受气好得多。情感因素占了百分之八十,物质、精神共占百分之二十。你说:“收入那么少,有啥干头!”那你就是雾里看花了。

  在职场上,物质幸福、精神幸福和情感幸福,只要有一个因素足够大,就算其他因素很小,这个人也会工作下去。这是从积极层面来说的。如果从消极层面来说也一样,只要有一个因素,消极性足够大,就算其他因素都很积极,也会造成他离开职场。比如老板对阿娟总是色迷迷的,阿娟和男朋友一商量,“此地不可久留”,一走了事,什么高工资,见鬼吧!

  第四节  哪个山高?

  3-4-1 社会评价每个工作者

  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体力、智力、情感力都会有一个评价,比如我们写求职简历,说自己身体健康,大学毕业,心智健全等等,这就是自我能力评价。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自己某到什么工作,有什么样的收入等等。交上去,等回音。

  “等回音”就是等待社会评价。我们自己评价自己,这只是个参考,社会有社会的评价标准,每一个职场人士,都要经过社会评价标准的衡量,然后给出结论。“明天报到,薪酬三千,”这就是社会评价的结论。

  你可以不接受这个结论,再投简历,但一样还得接受社会评价,最终还要接受一个结论,否则你就只能拿着简历,伫立风中了。

  把简历写漂亮,这是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第一课。关键是什么叫“漂亮”,问题很大。我在职场近30年,招收、录用员工的事也时有发生,给我的印象,真实的简历最漂亮。

  在招聘网站发布招聘信息,得到一大堆简历,筛选出目标简历,约面谈。我先请求职者签署《诚信书》,言明“所填内容,全部真实,否则免谈”。然后发表格,请他们一一填写。我发现,许多人填写的,与他们在网上投递的简历,很不一样。一样者进入下一轮,不一样者离开。什么是漂亮呢?假肯定不是漂亮。

  3-4-2 收入一样,看法不同

  两个好朋友,在一个职场,一个部门,干同样的工作,获得一样的收入。小王很满意,小李不大满意,为什么?

  两个好朋友,在两个不同的职场,干不一样的工作,但收入一样。还是小王很满意,小李不满意。为什么?

  不为什么,小王的能力和小李的能力不一样,小王对付出他的能力得到这样的收入感到平衡了,小李对付出他的能力得到这样的收入感到不平衡,自然一个满意,一个不满意。这样的事情到处存在。

  我们总是争论不休,小李就可能这样说小王:“看你美的,工资就这么点,还高兴!”小王当然高兴,因为他的能力与他的工资平衡了,怎么能不高兴呢?但小王可能不知道他高兴的真正依据,觉得小李在奚落自己,马上反击:“得这么多工资你还不高兴,就该让你喝西北风!”这就吵起来了。小王也不理解,小李不高兴是因为他付出的能力与他的工资不平衡。

  一样的工资,有人平衡,有人不平衡,根本上是能力不同,对能力的期望值不同。了解了这一点,就不用吵了,理解万岁。

  3-4-3 谁的单位更好?

  你的单位好,还是我的单位好?这样的比较没有什么意义,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因为我们的立脚点不同。立脚点不同,根源是我们的能力不同,物质力不同,精神力不同,情感力不同,我们怎么能有共同的落脚点呢?

  你研究生毕业,考上了公务员,当然会说国家机关最好;他爸爸就是私营企业老板,他学了企业管理,本科毕业就进家族企业了,准备接班,他当然会说“还是干自己的公司好”。资源不同,立场不同,哪里有绝对的好坏?

  要紧的不是评价别人单位、工作好坏,而是仔细、冷静、全面、客观、准确、正确地盘点自己的资源,在自己资源占有的分析中,找到自己未来发展的道路。这才是真正自信的表现,比你大喊“我很自信”,整天打听谁谁谁都在忙活什么好得多。人家忙活不忙活,关你什么事情呢?

  盘点资源,做出你的行业选择、产业选择、单位选择、岗位选择,埋头苦干5年,就基本成才了,再站在更广阔的天地往上走,事业成功就向你招手了。

  3-4-4 公平原则保证你的工作幸福

  不管你能力大还是能力小,不管你付出多还是付出少,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就是社会公平原则,每一个职场都要贯彻公平原则,这是劳动者付出与收获相平衡的幸福保障。没有公平原则,劳动者的幸福就泡汤了。

  “我们单位,不干活照样拿工资,我们这些干的人,一分也不多,能人都走了。”这样的单位不难找出来,那里没有公平,只有不公平。“物不平则鸣”,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我们单位不养懒人,你多干,上不封顶,大家有奔头!”这样的单位吸引人,不是因为工资高,而是因为公平,在公平的工作环境中,你有可能通过多付出,获得高回报,实现高价值含量的工作幸福。没有一个懒人愿意去这样的单位,因为没法混啊!

  单位内部要讲公平原则,社会范围内也要讲公平原则。大家都是劳动者,都在付出劳动,为什么那些行政垄断企业的劳动者,其收入就大大高于一般行业的劳动者呢?为什么城市劳动者的收入,就大大高于农村劳动者的收入呢?等等。这是社会公平问题。社会不公平,群体、行业、地域性的付出与收获的平衡就难以实现,社会幸福就难以实现,这是政府社会管理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3-4-5 公正原则保证每个人的幸福

  比如我能力很小,是个残疾人,但我还可以做些简单工作,为社会创造一点价值,为自己获得一些收入,我去哪里找工作呢?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却找不到工作,这就是社会公正问题。残疾人也有工作权利,也要工作,他们需要社会公正的对待。

  公正原则保证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幸福,不管你能力高还是能力低,就算丧失了劳动能力的人,也应该有生活保证。社会公正已经成为政府治理的主要目标。

  需要指出的是,社会中高收入、特别是高收入阶层,要为社会公正承担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就是照章纳税。只有照章纳税,国家才能够有必要的财源,向低收入阶层以及一切需要生活帮助的社会成员,给予必要的援助。财富阶层做公益事业,当然是社会公正所需要的好事,数量更加庞大的纳税阶层照章纳税,是社会公正的经济基础,我们都有份。实际上,离退休的父母,他们的社会保障,离不开儿女作为社会一员的照章纳税。

  作为税收从我们收入中拿走的钱,划过公正的天空,又回到了社会,其中也就孝敬了父母,成为他们幸福生活的社会保障。这样理解,也就没有割肉的感觉了。

  第五节  创造事业幸福

  3-5-1工作怎么变成事业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工作,没有工作,无法生存。但不一定每个人都有事业,可能干了一辈子,也没有事业可言。工作怎么能变成事业呢?

  事业首先需要时间。你刚参加工作,当了会计,就说“我有了会计事业”,大家会笑的。总得干上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可以说:“会计是我的事业。”

  其次是专业才能。干了十几年工作,各行各业都试过了,没有积累下哪个行业、产业、专业的技术才能,什么事情都是“半瓶子醋”,那就很难说自己有什么事业了。任何一个可以称为事业的工作,都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事业是空的。

  再次是业绩。业绩是专业知识、技能在工作中运用的结果,是事业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你说你有事业,大家马上会问:“你有什么建树?”这个建树,就是事业成果。你不能说事业不需要什么建树,那样的话,人家就会说“看来你还是没有什么事业可言了”。

  工作借助时间、专业、业绩这三个阶梯,走向事业的顶点。不工作,事业无可附丽;工作不走上时间、专业、业绩这个阶梯,事业还是空谈。

  3-5-2 事业要求跳槽有底线

  大部分人都跳过槽,家常便饭,没什么新鲜的。关键是怎么跳,怎么跳才不至于葬送了事业基础。许多青年朋友,在这个问题上恐怕缺乏考虑,值得一说。

  大学毕业三五年,单位跳了十几家,这个不满意,跳;那个不满意,跳;跳来跳去,时间过去了,哪项业务都是蜻蜓点水,二十七八岁,用人单位问:“你干什么有积累?”回答不出来,废了。

  还有人对自己大学所学专业太不在意了,四年专业学习与眼下工作完全不搭界。曾见一个男孩子,给影视剧组做文秘一类的杂事,问大学学什么,吓我一跳:“材料物理!”为什么不到建材等行业企业找工作呢?“我学的是理论材料物理,单位用不上。”就算一下子用不上,到材料系统工矿企业打工,哪怕打杂,未来也能用上所学的专业知识,事业发展的潜力肯定会比在影视组中忙活复印、填表等等好多了啊。扔掉专业,就是扔掉了事业阶梯中最重要的台阶,多可惜!

  你尽可以跳槽,但你应该牢记,第一,你需要在某一个单位干上三五年,以便了解一个社会组织究竟是怎样运转的;第二,你需要选定某个行业,进入某种产业,积累某项技能,不管怎么跳,都要万跳不离其本,在一定的行业、产业、专业范围内跳,这样才能积累出事业资本。第三,跳还是不跳,都要有利于你尽早创造出一定的业绩。如果跳了,工资高了,但不利于创造出业绩,我劝你还是暂时别跳,因为业绩比工资重要,业绩最终会带来事业成功,那时收入会更高。眼前高工资,可能不符合你长远的利益。

  3-5-3 事业幸福的依据

  付出工作的时间,付出专业积累的努力,付出创造业绩的奋斗,得到事业成功的回报,这样的付出与收获的平衡,就是事业幸福。

  有人把成功说成是幸福,简单化了。成功本身不是幸福,付出种种努力获得事业成功,这种平衡才是幸福。有人事业成功了,但他的付出与他的收获不平衡,就算我们从外部看他已经很成功,应该很幸福,但他自己还是不幸福,因为他的付出与他取得的成功,还不平衡嘛。

  比如一个画家,很有成就了,但他还是不幸福,为什么?他付出全身心艺术探索的努力,要找到独立的艺术语言,可迟迟没有找到。我们说:“大师,您已经了不得了,我们要有您的成果,早幸福得要死了。”大师淡然一笑,“可我要表达的还没有表达出来,幸福在哪里!”

  这样的事情很多。只要付出与收获不平衡,不管已经取得了什么事业成就,都谈不上事业幸福。同样的道理,只要付出与收获平衡了,也许事业成就不怎么大,在许多人看来不足挂齿,他一样幸福。他的幸福不是来自于事业成就的大小,而是来自付出与收获的平衡。

  3-5-4 年岁与事业的关系

  一个人很年轻,就创造了事业的幸福,这样的人不能说没有,但肯定不会很多,凤毛麟角。绝大部分人都是在有了一定年岁后,才逐步创造了事业幸福。

  一般来说,二三十岁的人,处在事业的准备期,主要是积累工作时间、专业经验;三四十岁的人,处在事业的主创期,他要全面发挥专业能力,创造业绩,成为他那个领域的专家;四五十岁的人,进入了事业巅峰期,创造出尽可能多、尽可能大的业绩,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获得社会定评;五六十岁的人,进入事业平台期和新事业拓展期,他可以利用已经取得的事业成功,开拓新的事业领域,实施“赢家通吃”战略。

  这是经验归纳性质的判断,不是绝对如此的定论。大量个例挑战这个年岁与事业的关联,这很正常,我也希望你30岁就事业辉煌了。中国向来有“少年得志”、“大器晚成”之说,你是少年得志,还是大器晚成,都值得庆幸。一般人,随年岁增加积累出自己事业的成功,也可喜可贺。

  怕就怕年岁积累了,事业没成功。研究人生需要的规律,正确规划人生发展步骤,按付出与收获相平衡的幸福原则办事,目的之一,就是保证年岁积累的同时,积累出人生事业的幸福。

  3-5-5 个人能创造多少事业成功

  没有那种理论规定一个人要创造几种事业成功,甚至自己也不能知道,一生能创造多少事业成功。我们说一个人事业成功,他有一项成功就堪当此名了,就无愧于他的人生了。

  当然也有这样的人,不仅在本职工作中创造了事业成功,还在其他领域创造了成功。比如达芬奇,是个大画家,还是个建筑家;康德是个哲学家,还是数学家、天文学家。身边的朋友,可能也有这样的人,搞经济很成功,还是书法家;做官员做到了局长,还是业余歌唱家,等等。

  不管你在哪些方面成名成家,事业有成,总有一项是你的主要成就,或者说,社会总是认定,哪项成就是你的主要事业。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要想事业有成,你必须先在一个领域有所作为,或者在某个领域有主要的作为,长出一棵事业的大树,然后是树林。如果都是小树,就算多,也只能是小树林,很难说事业有成。

  从行为层面看,就是我们要沉住气,踏下心来,在选定的领域埋头苦干,种下树苗,浇水培土,让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不必急,不必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需要功夫。

  第六节  事业成功有大小

  3-6-1 资源与能力各不相同

  我在很多章节都说到了“不同”,这里还得说,因为我们常常忽略了不同,乱比一气,结果乱了自己的阵脚,一事无成。

  一个人的体力、智力、情感力,与另一个人的有很大差异;就算差异不大,他们的社会资源也可能差异很大。爸爸妈妈是演员,孩子考电影学院,这样的社会资源就不是大家都有的。设计未来事业方向,充分考虑家庭等社会资源,是完全必要的。

  事业发展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努力当然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因素,但社会资源也相当重要,在某个特定关口,决定性地影响着你的事业基础。父母规划孩子未来事业发展方向,应该冷静、全面、客观地分析孩子的社会资源体系及未来状况,未雨绸缪,以期在需要的时候,孩子事业能得到现成的社会资源帮助,有效推动孩子的事业成功。

  有钱当然是必要的,但钱不是事业选项的依据。还有什么社会资源,是孩子未来事业发展可能的选项,这些都要有所考虑。这不是说要“子承父业”、“近亲繁殖”等等,只是强调每个人社会资源状况不同,不要浪费了资源。

  3-6-2 事业成功的价值量不同

  因为投入的能力、社会资源不同,取得的事业成功,其价值含量也不同,这是基本的事实。许多人喜欢比较事业成功的价值含量,比着比着,就心灰意冷了。“看人家,那才叫成功,多么阔气,我还是太可怜了。”

  或者是这样,自己能力大,社会资源多,取得的成功价值含量惊人,就口出狂言:“你们那些算什么?看我这才叫成功,你那也敢叫成功?丢人吧!”

  这都属于乱比、乱说。本来不可比,不能比,不需比,非要比,比出口水来了,嘴仗一开,失了和气。相比的事物,要有可比性,没有可比性,相比就是较劲,就是无聊。

  事业成功的人,每个人创造的价值,大小都不一样,领域也不见得一样,因为他们的能力不一样,资源不一样,投入也不一样。相互借鉴、学习就可以了,比什么比?要比,也得你们两个什么都一样,为什么成就不一样。问题是,两个什么都一样的人,哪里去找?

  现在就是乱比者太多,闲气不少,进步不大。“我好不了,你也别想好!”这都是比出来的闲气。你和他没有可比性,你好好你的,他好好他的,哪来的这般你死我活、死缠烂打!

  3-6-3 平衡点上找幸福

  你的幸福不是就来自你的成功,也不是来自你比别人大的成功,你的幸福只能来自你付出与收获的平衡,来自你付出努力与取得成功之间的平衡,这个平衡实现了,你事业幸福就实现了。

  有朋友可能说了,这个平衡是不是太虚了,怎么就叫平衡呢?其实一点也不虚,成功还是不成功,大成功还是小成功,社会虽然没有给出精确的杠杠,但经验上是明确的,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什么叫大成功,什么叫一般成功,什么叫小成功。

  家资过亿,是小成功吗?家资千万,是大成功吗?殷实人家,是大成功吗?高官高管,是小成功吗?中层干部、部门经理,是大成功吗?公司骨干、一般科员,是大成功吗?等等,我们的回答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差别。

  付出长期努力,取得成功,付出与收获在相应的平衡点上平衡了,这个平衡点就是你的幸福基点,除非你不接受这个平衡点。

  3-6-4 不接受能怎样?

  有人就是不接受这个平衡点,我们也不能强迫他接受。但接受还是不接受,那个回报都属于社会给予的,不能变。比如我努力十年,成为水利副总工程师,由此我买了二室一厅的房子等等。这些就是社会给我的回报,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回报都是硬性的,不可能说我不接受,房子就变大了,副总立马变成了教授级总工。

  许多人就是在“不接受”这个节点上,开始了气鼓鼓的人生。不接受,社会并不为所动,自己就生气了:“什么世道!干了这么些年,才一个副处,王八蛋!”由不接受到骂街,这个人也就差不多进入事业的下行通道了。没有谁能骂出成绩,尽管许多人希望能骂出成绩。

  骂街最不费力气,所以骂街最容易风行。现在网络上骂街成风,好像道德水平很高,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把个有点问题的人骂得体无完肤。谁不会骂街?自己可能比“有点问题”的人有更大的问题,不努力提高自己,靠骂大街泄愤,骂声一片,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3-6-5 继续努力是唯一正道

  人是要感恩的,感恩就是接受自己付出与社会给予的那个平衡点,感谢自己的付出,感谢社会的给予,在付出与收获的平衡点上,感谢生命的赠予,感谢生命的光彩。

  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唱的就是感谢自己,感谢大家,感谢生命付出获得的生命馈赠。“不接受”就没办法感恩,骂街就是忘恩了。

  感恩也不是让你两手合十,站在付出与收获的平衡点僵住了,不再走了,说累了,要永远大睡不起了,等等。感恩只是心灵的驿站,休息一下,打点行装,继续前进。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付出,获得更大成绩,在更高平衡点上实现更高价值含量的幸福平衡,这才是人生唯一正确的道路。

  “太累了,”朋友说,“总是前进前进,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休息呢?别急,都有那一天。

评论列表,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