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实录:李洋大校畅谈军事题材影视剧(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 18:37 新浪视频
李洋大校畅谈军事题材影视剧
李洋大校畅谈军事题材影视剧

  主持人马骧::这类的电视剧收视情况怎么样?我记得我小时候比如说初中的时候看《大决战》还是很激动,但是好像随着时间的推移,关注这种题材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因为它离我们生活越来越远了,这只是我的看法,您认为呢?

  李洋::这是一个问题,现在主流观众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其实我们心里没有非常准确的数据,观众什么人爱看,年轻人是不是爱看,还是都不爱看,还是有个别人喜欢看,这个数据是很难掌握的。但是我觉得的确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也面临一个怎么样与时俱进的问题,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革命的那个红色记忆也好,当我们今天的人,特别是在我们年轻一代面对这段历史的时候是不是有接受的障碍?接受的障碍除了有历史的障碍之外,还有我们整个艺术手段的障碍,所以我们在创作上你比如说一个最新的例子,去年在纪念长征纪念日的时候我们创作推出一部作品,创作这部戏的时候我在前期的时候在想这个创意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这个问题,就是你提到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还是像过去的《大决战》一样,或者说过去的《长征》一样拍一个同类的作品《雄关漫道》,再拿出来给2006年的观众吗?这是一个问题。我跟所有核心创作人员思考这个问题,大家每个人都要回答这个问题。

  我觉得我们的确在在这部戏的实践当中就注意到了,因为重大重大,重大就在于他人物都是历史中的风云人物,都是有名有姓的人物,他的事件都是在历史教科书上写明了的,如果让这种教科书的历史富有一种魅力,让今天的观众,特别是年轻的观众一看,我们老一辈真不简单,他首先能坐得住,看得下去,而且能够看进去,而且能有一些感受,我觉得这个是我们现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面临的新的课题。《雄关漫道》的创作我当时跟整个主创人员形成一个理念,这个理念跟过去所有创作理念是不一样的,我认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一定要把人物的命运突出出来,当时提出一个尝试性的设想,有些专家感觉有些冒险,实际上我当时说过两句话,一句话是我们能不能尝试用小人物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来带动大人物,让大人物站在小人物背后,这是一个设计。

  第二个,就是能不能用相对虚构的意识情节,充满感染力的艺术情节来带动真实的历史,就是两种原则尝试,实践证明《雄关漫道》播出之后在中央电视台去年整个排行上,它是大概排在第五还是第六,收视率非常高,也远远超出了我们当时对这部戏的收视预期,很多人看了,复播率也很高。我记得评论家李准老师对这部戏有一个评价,他认为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一部重大的突破之作。这个我们也在努力地,就是跟今天的观众,特别是跟今天的年轻观众在做一种尝试性的,要抓住这些年轻的观众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马骧::这是重大历史题材,说到现实部队题材的电视剧以及红色经典翻拍,红色经典翻拍很多人想会省时省力,是不是没有好的经典剧作出现才走这么一条道路?

  李洋::不排除有这个原因,因为可能作为一个制作公司来讲,我跟他们接触,他们选题上的确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剧本很多,好剧本很少,作为红色经典是现成的一个,我把它叫做红色的无形资产,在很多人心目中你说起来《英雄儿女》也好,当年的《上甘岭》也好,很多人说起来耳熟能详,这种老片子如果翻拍可能就需要大量的改造,可能有省时省力的考虑。但是我觉得从客观效果去分析,尽管去年、前年的时候我们一些红色经典作品遭到一些专家的非议,认为把红色经典进行了一些破坏性的改造,可能会有一些非议,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是据我所知这些作品的收视率情况都不错,都很好,这就是一个问题了,就是专家认为你对红色经典进行了一种破坏性的开采,但是作为一个投资方的角度来说,据称他们都挣到了钱,从投资行为上他们是成功的。

  因为我很熟悉一些创作者,我认为他们的创作动机还是非常严肃认真的,因为红色经典本身作为一个中国革命的遗产,它作为一个历史断代,那个年代留给我们的遗产是非常重要的遗产,这个遗产我觉得就像一个品牌一样,它一定需要维护,并不是说你放在一个老影院里面不断翻看,这是一种维护方式,就像莎士比亚的作品永远有人翻拍,一百部都不嫌多,我觉得我们的红色经典有人翻拍是一个积极的事情,我个人对红色经典翻拍一直是一个支持者,我认为这对于我们作为一个党的,或者一个国家的,或者我们整个民族的一个历史阶段的精神遗产,我们有义务去保护它,而且不仅保护,而且要加以维护,而且要不断地有一种延伸,延伸下去,我觉得这些作品的播出正在起着这样的作用。

  昨天我的一个朋友从外地打电话过来,把《闪闪的红星》电视剧,前不久刚刚在江苏台播完,这个戏在当地创作了7点多的很高的收视率。还有一个是《狼毒花》,《狼毒花》现在在十几个省市,在地面播出,基本上是冠军,收视冠军。我跟他们调了一些收视率的数据看了非常惊人,有好几个省市突破了2个点,就是10几个点,有一个省市到了12点几,这都是在今天的电视剧整个业内的人们都知道,今天整个全国的电视剧收视率是低迷的,普遍低迷,在这个普遍低迷的情况下能够创造这么高的收视率,我现在还没有进行认真的思考是什么原因不知道,但是它是传奇剧。

  主持人马骧::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现代题材的电视剧,有一个疑问,这些电视剧是否能真实地反应现在的军旅生活?是不是经过艺术夸张,或者经过一些设计,所以大家看到的它只是存在屏幕上的,真正的军旅生活没有这么好,或者说没有这么绚烂多彩。

  李洋::我想这可能牵涉到一个现实和艺术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做一个现实题材,我觉得可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纪录片式的方式,就是贴近,走近,而且用显微镜式的这种刻划,在这个前提下再做一些类似的刻划,像现在在全国热播的《士兵突击》,用真情实感来创造。

  现实题材还有一大类型我把它称为观念戏,可能观念戏从理论的角度来说是一种反规律的,应该不能概念先行,应该是来自生活才能高于生活。但是我们现在是很多作品可能有观念和概念先行的这样的尝试,但是这些作品我觉得应该是这么看,如果说你完全用纪录片式的,用真实的放大镜眼光去看的话可能会有问题,包括服装,很前卫,包括那种装备,你比如说《突出重围》,那种装备很多都是创作人员想像出来的,这种东西可能实际当中是不存在的。

  它这种东西我觉得为什么把它叫观念戏呢?因为它跟整个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整个社会形态是合拍的,我们这几十年来正在进行一种改革开放,军队也是在这样的浪潮当中,在国家的改革开放当中,军队的现代化也是同步的,这种同步可能面临着很多很多观念问题,就像当年小平同志讲,你很多东西要从脑子开始,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么多戏?《突出重围》是突出什么重围?是观念的重围,DN师可能你刚才提到这些问题也有一些朋友向我问这个问题,这个军队怎么可以住别墅,可以开宝马,王志文演的凯锋怎么这么牛,感觉是严重的超前消费的感觉,对他的现实性真实性提出质疑,是有的,这个从播出的时候就有,包括对他是否像军人的问题,特别是从职业军人角度来说也有很多质疑,很多人认同,很多人也不认同,这都是很正常的。

  我想从观念戏的角度来说,我们在纪录片那种类型或者是非常真实的近距离的描述方式之后,我们还有一种远观的方式,远距离的来看整支军队,而且看我们在整个国家经济、文化发展中军队的一个位置,国防的概念等等等等,我们在这里塑造的是一个理想化的,或者是理想预期中的军人,希望军队能够成为这样一个能够在今天的社会站在一个非常主流的位置上,能够为自己的职业建功立业,我想这里头有一定的理想化的色彩。

  我觉得如果喜欢前一种类型的这些观众可能不大喜欢这种设计,但也有很多很多观众也喜欢,也蛮能接受的,这种明星化的阵容,然后这种尝试之作,这种是观念的革命。另外这些观念戏对现实的作用非常大,你比如说《突出重围》当时播出之后,我记得当时两个反映,一个是复旦大学的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当时说复旦大学生什么事都不干了,就守着电视看《突出重围》,2000年是中央电视台的开年大戏。另外一个就是军队,军人在看,很多从首长到士兵都在看,因为这个戏是成都军区拍摄的,成都军区和中央电视台和多家单位一起合作拍摄的,当时拍摄之后军队整个作为一个像教科书一样,就是你要当兵必须先看《突出重围》,作为战区有这样的要求,而且《突出重围》当时有一些像后来的《亮剑》一样,它也有一种放射性的作用,当时我记得国家的一位领导人当时就讲解放军已经突出重围了,中国的教育也该突出重围了,就是拿电视剧在做一个比喻。

  我觉得这种戏对于现实甚至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我们整个军队的现代化,特别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特别是观念的革命带来了非常正面的作用,这个影响可能和普通的观众,特别是普通老百姓的视点不太一样。

  主持人马骧::军事题材电视剧还承载着很多推动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的一个任务,在您看来我们总体来说,这类的电视剧运作是不是已经达到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李洋::现在应该是这样,这个是我们现在还存在的一些软肋,其实作为军事题材现在应该说从规模上已经做成了一种规模,而且从品牌知名度上,我刚才讲我们军事题材曾经是一个不大好听的叫行业剧,很多很多这种归类,实际上是属于在介绍了很多很多主流电视剧之后,它还有等等剧目,它是属于这块的。现在军事题材电视剧已经经过这几年全军电视艺术工作者的集体努力,加上我们社会各界的大力参与,积极的协作支持,我们共同打造了今天的军旅电视剧,或者军事题材电视剧今天的这种辉煌局面。实际上这个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作品与观众互动的这样一个结果,我想这个是离不开观众的认同的。

  现在如果说你提到这个问题,是否良性的问题,我个人可能更多的是从看到我们存在一些潜在的危机也好,问题也好,这方面我可能考虑的更多一点。我们现在从一个队伍上,形成这些队伍是非常整齐的,我们有自己非常优秀的编剧人员,我们有非常优秀的导演,而且这些导演在社会知名度,像高希希等等,在社会你跳到这样一个产业的环境里头他们都有很热门的一些年轻有为的艺术家,队伍非常好,但是现在可能有一个问题,我们可能也有一个机制的局限性,因为我们更多是去追求和强化、强调我们作品的社会效益,这个是我们主要的追求和主要的目的。相对来说,因为电视剧是一个非常产业化的项目,如果说在产业上没有作为,那么可能在整个后发劲上,在后劲上会有一些问题,但是我觉得不会影响今后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发展繁荣,因为我们现在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模式,就是军队电视艺术制作单位出资源,包括我们的人力资源,包括我们的体裁资源,包括我们的军事预算资源,就是部队装备所有这些资源,这个资源和民营资本也好,国营资本也好,资本合作,就是我们的资源和资本合作,然后达到双赢,你赢你的,我赢我的。其实两相情原,很好。

  从发展的角度来说倒不会遏制,但是我们从自身如果做一个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者的角度来说可能还有一些新的课题,还有一些我们需要研究和思考的一些课题。

  主持人马骧::从创作上,我们先把钱放在一边来谈,从创作上您觉得有什么问题吗?

  李洋::创作上现在我把它叫做现在由于军事题材电视剧这几年非常火,05看《亮剑》,06看《暗算》,07也可能是《狼毒花》还是《士兵突击》,现在还有待于年终盘点,由于军事题材电视剧在全国是引领收视,这样一个态势就导致了社会大量的热钱,大量的投资涌向了这个领域,使得很多作品在不太成熟的情况下起飞,起跑,这种情况现在出现了。就导致了可能数量上去了,质量未必上得去,因为特别是当你量大了之后。我做了一个基本的统计,在01年到03年的时候全国军事题材的年度产量大概在150集到200集之间徘徊,04年稍微爬了一坡到了280、290集的样子,到05年就开始摸到400集,06年也是400集左右,07年今年因为有建军八十周年,加上前面有这么一个大的形势热播的局面和市场反馈等等等等,今年据不完全统计已经突破了500多集,是这么一个情况,这是个问题,因为是繁荣呢,大家固然很高兴,但是它有一个播出供求平衡的问题,全国虽然是电视频道,频道资源很多,但是你节目的独特性不够的话,重复率比较高的话,雷同性比较强的话,我觉得播出可能会遇到困难。

  主持人马骧::对,有时候还有一种可能性,从观众的角度来说看腻了,同体裁的电视剧太多了,不管是现代的还是红色经典的怎么怎么样,我自己有一种什么现象呢?我自己半夜看电视剧的时候,我看到很多的电视剧不错,但是说实话没有吸引我持续看下去,反过来看到某个台播《亮剑》,我已经看过两遍了,但是我接着看,仍然觉得还是很好看,很有意思,这个李云龙太有意思了。相反新的反而倒不吸引我,就像您说的30多遍有个台。

  李洋::对,的确会有问题,我们现在到了一定的繁荣,或者是到达一定的高度之后,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就像跳高运动员,他可能跳到一个极限之后这个新的挑战,包括刘翔现在跑得好,但是突破自己很难,因为到了极限了。我跟军队里创作人员在一块儿,或者跟我的合作伙伴,我的朋友们在共同策划新项目的时候我就建议,大家一定要冷静,我现在劝退了不少的戏,劝他放弃,因为我觉得首先从创意上没有创意的独特性,你这个东西是似曾相识于某部作品的,然后再做的话会有问题的,我觉得应该控制数量,抓特色,抓质量,这个是我们一个当务之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