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闵乃本:把知识献给祖国与人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5日 10:34 中国教育电视台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23个教师节,主题是“尊师重教、奠基未来”。为了更好地展示广大教师在本职岗位上无私奉献、勇于进取、不断创新的精神风貌,弘扬广大教师敬业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与时俱进的精神和事迹,中国教育电视台《国视60分》栏目特开辟专栏,报道部分优秀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感人事迹。本报将以专版的形式,刊发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闵乃本,从教40多年来,他始终工作在科研第一线,不仅获得了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荣誉,更成为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9年的辛勤耕耘终获举世瞩目成就 “我创新的成就源于科学精神。”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闵乃本说,“我从毕生的科学实验中体会到的科学精神,如果要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我想,邓小平同志所提倡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或许就是科学精神的最佳概括。” 今年2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闵乃本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奖励证书,以闵乃本院士为首的南京大学课题组开展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研究,同时荣获中国自然科学界科研成果最高奖项。在此之前,这个奖项已经空缺了两年。 接受采访时,闵乃本表示,“能够获得这个荣誉,是对我们极大的鼓励,也说明我们国家对科学、对科技工作者极大的重视,为我们今后的工作增添了强大动力。” 介电体超晶格这一研究项目,从1986年启动到2005年完成历经19年时间。正是这19年的辛勤耕耘,闵乃本才取得了这项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闵乃本常对自己的学生们说:坐得住板凳,才能拿得出成果。 闵乃本告诫当代的年轻人,“年轻一代的历史责任、现实责任都是非常重大的,希望他们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静下心来做学问,不要被花花世界所引诱;要有一个高尚的目的,去做对人类有贡献、对国家民族有贡献的事情。” “板凳甘坐十年冷”,闵乃本就是凭着这种精神,经过19年的艰苦努力,为准位相匹配材料的研发奠定了基础,更使这一冷门领域逐渐成为热门。同时,他坚持真理、追求科学的人生态度,也成为当代知识分子的榜样。 创新成就源于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1955年,闵乃本考取了南京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闵乃本闯入了当时在国内尚属空白的晶体缺陷研究领域。他与同志们一起设计了我国第一台电子轰击仪,成功地制备了难熔金属单晶体,并获得国家科技产品二等奖。1965年,他在晶体缺陷领域的研究水平已经进入国际前沿。 当今世界,微电子产业日趋完善,光电子产业正在崛起,并迅速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面貌。新型光电功能材料的发明和发现正是这场变革的关键。从上世纪70年代起,闵乃本开始了对晶体生长的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闵乃本一头扎进对晶体的散结构与性能的研究,并获重大突破。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微米超晶体的概念,并发现了一系列微米超晶体的光学、非线性光学和声学效应。而后,他建立起了一整套周期、准周期微米超晶体理论。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新型的光电子器件的设计,并进行实验演示,开拓了通过固体微结构来研制新材料、新器件的道路。由于这些基本概念的提出、基本理论的建立、基本效应与应用的揭示,以及介电体超晶格制备技术的发展,闵乃本在光电子学和声电子学领域开拓出一条通过人工调制和控制介电体微结构来发展新材料与新器件的道路。基于上述贡献,闵乃本于1998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物理奖;于1999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基础科学奖——物理奖;关于发现了铁电畴的自发极化决定于生长层中的溶质浓度梯度的论文(J.MaterialsScience17(1982)1663),于2000年获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经典论文奖;关于一维人工准晶研究被“863”高技术新材料专家委员会评为1997年十大科技成果之一,被科技部评为1998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进展之一;离子型声子晶体研究被教育部评为1999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成果,被科技部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并被中国科学院主持编写的《2000年科学发展报告》选为1999年中国科学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工作。近年来,闵乃本的研究团队有3篇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从而使我国在光电功能材料研究的激烈国际竞争中确立了优势地位。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团队的协作精神 “这个项目从1986年做到2005年,经历了19年时间。这19年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也不是我们得奖的5个人能够完成的,还有很多人,他们也花了很多的心血。对于这样一个成功,我最想强调的是团队贡献。”闵乃本总是不断地提起一起合作的几位教授的名字,并一直在强调“团队”这个概念。 要建立一个协作团结的团队,闵乃本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为把培养的学生留在研究团队里,闵乃本特别注重学生的工作。“他们自己做出来的工作,在成果表达方面,比如署名,他们就应该排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形成和谐集体,增加凝聚力。”上世纪90年代初,正值出国热。国内高校的工资与国外相差几十倍,科研条件也与国外无法相比。“我提倡学生留下来工作两三年,然后以专家身份出去,到国外有名的研究组工作一段时间再回来,这样能使团队思想活跃”。在闵乃本的研究小组里,几乎每个人都在欧美等国待过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国内继续坐冷板凳。 闵乃本工作在前,享受在后,淡泊名利,提携后人,以他质朴真诚的人格魅力和高尚风范,把一群合作者紧紧地凝聚在了自己的周围。高调做事,低调做人。面对着潮水般涌来的荣誉,闵乃本始终冷静达观。 1983年,闵乃本荣获美国黑格斯飞弹公司给物理学领域中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的“大力士神”奖。当主持人宣布奖项时,闵乃本坐在一个不引人注目的角落,没有丝毫张扬;1987年,日本国际矿物晶体生长委员会主席、日本东北大学理学院砂川一郎教授一再要求授予闵乃本为该校的荣誉博士,结果却几次被闵乃本婉拒。 陆延青教授在国外的高校和高科技企业工作了五六年,带回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在谈到自己回国的理由时,他说:“闵老师在团队建设时,注重理工融合的拓展。我从南京大学毕业后,有段时间去了美国一家高科技公司,从事实际研究开发生产工作。我之所以回国,很大的因素是受到闵老师的个人魅力影响。” 1992年,闵乃本在香港作学术访问。一有空,他就泡在图书馆里,查看各种学术资料。一次,他看到日本科学家的一篇文章,谈到将半导体平面工艺运用于光波导领域时,得到了一个启发,于是立刻将文章传真回实验室。祝世宁教授敏感地抓住了这个启发点。1995年,在经历过无数次失败之后,研究组借用半导体平面工艺,成功制备出准周期介电体超晶格。这一成果立刻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关注,斯坦福大学等著名院校的教授纷纷介入,国外的一些高科技企业也开始进行研究。发表研究组论文的美国《科学》杂志在当期专门介绍了这项研究工作。光电子产业界著名杂志《laserfocusworld》评价称:“这一全新的研究成果,确立了准周期结构在非线性光学中的可能的重要应用。” 闵乃本和同事们实实在在地尝到了团结合作的甜头。 “做科学工作是自讨苦吃。”闵乃本的这句话得到了整个团队的认同。19年里,没有钟点,没有周末,没有假期,研究人员一有时间就自觉地泡在实验室里。 春来秋往,酷暑严冬。闵乃本本来就单薄的身躯更显得形削骨立,胃下垂了8公分,双眼熬成了深度近视。他仔细研读了几千篇论文,凭籍着超人的悟性以及多年的实践经验,终于发展和完善了完整晶体、缺陷晶体的生长理论。 很多人问闵乃本和他的研究组,在坐冷板凳的时候,在科研没有突破的艰难时刻,有没有想过放弃;有没有想过,可能经过很多年努力,最后未必会出成果? “真正的科学工作者会对科学入迷,入迷之后,他内心的充实感是其他人无法体会的。入迷的科学工作者才能坐冷板凳,才能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我们的团队就是这样的。”闵乃本说。 科学家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 闵乃本有一句名言:“科学的追求旨在对人类的奉献,科学家的理想是把知识奉献给祖国和人民。”闵乃本担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同时是全国政协常委,他的思维常在“南京大学、介电体超晶格”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两者之间迅速“切换”。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在科学家的智慧和高度历史使命感的双重指引下完美地合二而一。 闵乃本参政议政最辉煌的篇章,是参加制定《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初时,有人认为,“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中发现了万有引力,难道是规划出来的?那要靠科学家的突发异想。”闵乃本却认为,“基础科学分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探讨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目的,不以功利为驱动的。这部分研究难以规划也无法规划;第二种是以经济、政治发展的重大需求为目的的,如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原子能)、上世纪40年代晶体管以及我们的原子弹。这部分研究可以规划而且必须规划。”温家宝总理说:“你这句话,我听得进去。” 闵乃本拿出当年攻克晶体学难关的劲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读书,了解国际和国内最新发展的前沿动态。闵乃本看到,作为当代信息技术基础的集成电路基本单元场效应晶体管,将于2019年逼近物理极限,这标志着莫尔时代的结束。那么,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础是什么?闵乃本和其他科学家经过充分调研分析,提出了“量子调控研究计划”,得到温总理的同意后,这个课题与蛋白质研究、纳米研究、发育和生殖研究一同被列为“四大科学研究计划”,列入“十一五”规划中,并已开始实施。 闵乃本曾在西雅图国际会议上邂逅他的好友——前苏联科学院院士和罗马尼亚物理学家,动荡的社会环境迫使他们空有非凡才华而报国无门,只能为美国的科研机构效力。闵乃本由此深深感到,社会的稳定、民族的振兴,为知识分子施展才华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闵乃本曾经说过,“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就是希望将自己的知识贡献给祖国和人民,这是千百年来的传统。像我作为一个普通教师,平时在自己的岗位上扎实地做事情,但是当我做出来的一些工作,得到祖国和人民的承认,这是我感到非常满足的一件事情。因为我毕生的追求,也就是希望自己的知识能够对祖国和人民有利,做出有益的贡献。” 闵乃本一生的奋斗不曾离开过作为一个科学家所应承担的使命,他常讲:“科学家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