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聊中国财经媒体发展未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8日14:16 新浪财经
1 2 3

  中国加入WTO之后财经媒体迎来了一个迅猛发展的时机,近两年的股市火爆,又给财经媒体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财经媒体,作为中国传媒界中的新生力量是否能如同人们期望的“牛市黄金十年”一样,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在这个资讯继续爆炸的社会,传统平面媒体如何应对竞争环境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

  12月28日上午,新浪财经特约经济观察报社长兼总编辑刘坚、执行总编辑仲伟志、副总经理郭为中做客新浪,与您共同探讨中国财经媒体未来。以下为本场聊天实录: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各位亲爱的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您做客新浪网的直播聊天室,我是新浪网财经频道的主持人权静。今天是12月28号了,2007年还有三天就过完了,就股市来说今天也是收关的最后一天。首先介绍一下我们今天请到的嘉宾,第一位是《经济观察报》的社长兼总编辑刘坚刘总。

  刘坚: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经济观察报》的刘坚。

  主持人:坐在我右手边第二位是《经济观察报》的执行总编辑仲伟志仲总。

  仲伟志: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坐在左手边第三位是《经济观察报》的副总经理郭为中郭总。

  郭为中:新浪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私下讨论的时候一直在说《经济观察报》是一份独立的、理性的报纸,究竟它是怎么样的独立,怎么样的理性,还有请今天的三位嘉宾给我们一一讲解。

  先请问刘总一个问题,我们回顾了刚才07年的很多大事,都是财经媒体伴随我们渡过的,我们展望08年,您觉得未来08年的财经媒体将在资本市场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刘坚:我觉得不光是在资本市场当中,其实财经媒体在中国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实我在我们报社内部就讲,作为一个财经媒体或者商业媒体的从业者,你自己就得搞清楚商业媒体和都市类媒体,或者说社会新闻和商业新闻到底有哪些区别,如果我们把这些区别想清楚了,搞清楚了,我们就能带给我们的读者不一样的价值。

  在我看来社会新闻和商业新闻最大的区别在于,商业新闻是要带给读者价值的,而社会新闻带给读者的更多是消遣,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主持人:这个价值怎么讲呢?

  刘坚:我可以举一些例子,我们最近做了一个有关布莱尔访华的一个报道,跟一个公司在一起做一个商业活动,我相信这样一个报道其实很多的都市类媒体也都会去做,包括我们内部也会认为好像是布莱尔来中国走穴,给人这样一个感觉。但是我觉得当我们做的时候,我们会想你选一个明星,如果一个普通的明星和选择一个布莱尔这样的前政要,有什么差异?带给你公司什么样不同的价值?你选择一个明星要支付多少,选择布莱尔又支付多少,它的产出肯定是不一样的,当你这样看的时候我认为社会新闻和商业新闻就区分开了。

  主持人:那您觉得08年财经类媒体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如果还有一系列这样大起大落事件发生的话,《经济观察报》会给大家带来什么指引?

  刘坚:我觉得媒体应该像一条船上,它不是船长,它应该是一个瞭望哨,他应该能够事先看到前方是风平浪静的海域,还是有暗礁,有险滩,事先做好预判,我觉得这对财经媒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功能。

  主持人:仲总,刘总刚才说是一个瞭望哨,观察哨,我觉得这和《经济观察报》的名称也很契合,观察报就是很有远见的,眺望的感觉。

  仲伟志:我记得张五常写过一篇文章,他像一个孩子站在船头上,一直在呼喊,这是他的本职工作,至于船长船上的人能不能听见,那是他们的职责,我们也想做站在船头上不断呼喊的孩子。

  主持人:现在很多报纸的版面都越来越多了,《经济观察报》为什么还是坚持一周一期的频率来出版?

  刘坚:其实你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相信很多朋友,关心我们的朋友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就是说《经济观察报》为什么当很多媒体都走扩张的道路,我们还会继续坚持做周报。其实这样的问题不光是报社外部一些关心我们的朋友在关心这个问题,其实我们自己的员工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事实上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经过了非常慎重考虑的,才觉得有这样一些理由吧。我就在想当一个报纸从周报变成日报的时候,我们可以想一想它改善的是什么?我认为它改善最大的是两点,一个叫时效,一个叫覆盖。试图通过对这两点的改善来给市场,给读者增加更多的价值。

  但是我们在想如果说这样一条媒体发展的道路在过去,我所说的过去是指当网络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这样一个扩张道路我相信是一个非常顺理成章的思路,但是现在的竞争环境已经不一样了,我们其实媒体之间的竞争不光是平面媒体跟平面媒体,也包括平面跟电视、跟电台、跟网络之间的竞争。我想问你一个问题,新浪是以什么来决定它的时效和覆盖的?

  主持人:我给你一个我们新浪的八字方针吧,我们叫快速、全面、准确、客观。

  刘坚:我知道,因为我跟你们陈总也是很好的朋友,陈总就告诉我,说新浪是秒报,是以秒为单位计算周期的。我想在这样一个时候我们还在时效和覆盖非常传统的思路上去挖掘,来试图给读者增加更多的价值,我觉得其实不是扬长避短。所以《经济观察报》是走一条,我们准备走一条确实不同于别人的道路,对很多别的媒体来说我认为比如说增加出报频率是一个横向的思路,做横向,就是覆盖的更广,出报的周期更短。但是《经济观察报》想走一条纵深的道路,如果我们把前一种思路都打比方作为挖井的话,也许别人是挖五口井或者六口井,我们试图挖一口更深的井,我们要以深度来对抗速度,以思想来对抗浅薄,这是我们的想法。

  主持人:刚才您是跟这头的网络进行了比较,但是还有另外一头,就是杂志。它们也是说以深度见长的,《经济观察报》和同类的杂志之间区别在哪里?

  刘坚:其实我在想纸媒的这个形态真的已经不是特别重要的一个要考虑的,关键还是你的内容能做到什么程度,当网络出现的时候大家都意识到网络这种传播方式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是我们可以去看一看,从世界范围来看一看,哪些媒体受到的冲击最大,哪些的媒体受到的冲击相对比较小。我认为比如说都市类媒体肯定受到冲击是最高的,因为你的内容是完全可以被替代的,你会的东西别人也会,而且别人的速度会比你更快,那你一定会被取代。可是全世界的范围来看,我看到的比如说像经济学家这样的杂志,很难被替代,原因是什么?因为它的内容别人都不会,你很难去复制它的内容,当你很难复制它的内容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它事实上是有一个很高的行业门槛在那儿,如果这个内容说句极端的话,全世界只有他一家会的时候,他做成杂志你就看杂志,他做成报纸你就看报纸,他办成广播你就听广播,只能这样,如果市场对这样的内容有需求,而别人都不会,只有他作为一个供应商的时候,他想做成什么形态你就只能接受什么形态。我想从这样的一些例子当中其实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得到了很多的借鉴。

  主持人:照着您刚才的话说,《经济观察报》会的很多内容您觉得有没有其他的同类杂志也会?

  刘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当然希望我们做到我们会的内容是别人不会的,但事实上这个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一个方向,我承认这一点的确非常困难。但是我相信如果对我们来说非常困难的话,对所有的行业从业者来说一定都是非常困难的,那就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尽快地做到这一点。

  主持人:那仲总,刘总刚才说我个人的理解周报是鉴于网络和杂志之间的一种频率的报纸,可能比网络要更深,它又比杂志的频率更快,一周一期,毕竟很多杂志即便改了双月刊也是两周一期,我就想从内容的角度问您一个问题,《经济观察报》怎么保障刚才刘总说的这样一个深度?

  仲伟志:你刚才告诉我们新浪的八字方针,我们也可以再重申一下我们报纸的五字方针,你应该知道的,理性,建设性。其实我们的内容也是要紧紧围绕这五个字做文章,这是我们最大的差异化。我这两天给别的杂志写东西,我总结了一下,其实我们认为我们将来的指针还是要做非常严肃的报纸,我们要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其实有很多人说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是报纸的时代了,也不是杂志的时代了,其实我们是坚决反对这种说法的。

  主持人:为什么?

  仲伟志:因为我们认为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越需要报纸提供严肃的报道和认真的思考。我可以给你念一段我们的一段话,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呈现出一种混乱的多元状态,这个世界上发生的很多事情荒诞的程度不亚于二、三十年代美国,它的荒诞让我们有时候触目惊心。所以说这个时候还有一个正在发展壮大的中产阶级,他们在政治上追求稳定,但又关心社会法制化的进程,他们合法合理的积累财富,遵循一些等价交换的规则,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想为他们服务,我们想与他们共同成长。所以说我们认为我们的报纸有很大的空间,我们是随着阶层成长的,也是随着中国的进步成长的。

  刘坚:我打断一下,我最近看到,就是从新浪的博客上看到王冉,是你们博客的一个写作者,他是亿凯资本的首席执行官,他在网上写的一篇文章对我刺激特别大,因为我知道王先生是在美国受的教育,他日常肯定是接触过很多西方的财经媒体,他就把西方的财经媒体和中国的财经媒体做了一个比较,他发现中国的财经媒体名义上是叫财经媒体,但他们事实上谈论的都不是真正的商业问题,很多都是事端型的,说得难听一点儿叫企业绯闻,它并不能带给读者真正价值的东西。就是我刚才要说的,基本上还是社会新闻,类财经新闻的社会新闻。这样的东西其实对真正的商业性读者来说带去的并没有太多价值。所以王先生在他的博客里面说,求求你们了,赶紧成长,成长成真正的商业媒体,否则的话从此以后我就不再读你们这样的媒体。他的这个博客对我的刺激特别大,我相信对所有的财经媒体的从业者来说都会是一个很大的刺激。

  但是从他这个博客当中我也看到另外一种机会,也就是说谁能够用更快的速度满足王先生这样的需求,谁就能够占领真正的财经媒体市场。

  主持人:那您可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特别关键的点,就是说财经媒体的读者群是如何来定位的,这个我就想跟您探讨,其实中国目前的财经媒体读者他是在近几年时间里面快速膨胀起来的,他们的层次到没到王先生说的那么高的层次?

  刘坚:我觉得第一,这个市场是从无到有,也就是说中国的商业媒体就是这几年的事情,而中国的读者群体事实上也是在成长当中,但是我相信作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我们不光要看他的绝对数量,也可能他目前这个数量在中国所有读者群里面依然是一个比较小的,但是我们要看未来,看趋势,看它的增长,它的增长是最快的。其实从这几年的平面媒体经历的事情当中我们已经看到,比如我们说平面媒体受到来自网络冲击的时候,事实上财经媒体受的冲击相对比都市报媒体要小,原因是什么?因为这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市场,市场本身由于市场的增长把一部分的冲击吸收掉了,它是一个高成长性的市场,对读者群而言我相信今天王冉先生那样层次的读者在中国市场当中依然是少数,可是我们要看未来,这样的人未来三年、五年当中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如果是越来越少,我们可以无视他这种需求,如果是越来越多,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读者像王先生那样对这个市场提出他的要求,我相信这个需求就是我们必须要满足的需求,这是一个方向,这是一个趋势。

  包括我们自己内部在探讨的时候,我们跟我们的其他同行相比,据我的了解一般都觉得这个财经媒体的读者群会是25岁到35岁之间的群体,但事实上我们内部更愿意把我们的读者定义成35岁到45岁之间的群体,你会想这五年或者十年的年龄上的差异意味着什么?我相信这个差异意味着他们更懂得国情,掌握着更大的资源和权利,对中国的眼下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拥有者更多发展上的决策权,那对这样的一类人,他们还有一个特征,由于年龄问题,阅历问题,我相信他们的理性程度会更高,做事会更少的冲动,盲动,这也是我们其实刚才仲伟志讲到,我们要求我们做理性、建设性,也是跟这个都是匹配的,都是一脉相承的。

  主持人:郭总,刚才两位老总讲了半天,我觉得最突出的一个感觉,《经济观察报》的读者群的定位是相当高的,就像刘总说的可能是35岁到45岁这个阶层的人,这样一个高端的读者群对于报纸的运营来说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郭为中:其实就像我们刘总讲的一样,我们要把我们报纸变成,他讲的是我们给读者带来的价值,我们希望把这个价值怎么样变成一个商业模式,所以我们有三个对媒体的理解,第一,觉得媒体就是媒体,第二,我们觉得媒体本身就是一个事件,第三,媒体是一个社团。第一首先是媒体,就是我们本来是通过媒体本身的特点就是做内容的信息传播,事件是什么概念?奥运会是一个最大的事件,其实我们本身也制造了很多事件,通过事件媒体本身也变成了叫信息制造者,第三社团,我们要聚拢35岁到45岁这样的人群,我们让他们互动,产生更多的商业价值,这三方面就会形成我们自己的一个独特商业价值,我们希望在这个方式运作这个生意,这口井挖的深一点。

  主持人:咱在这儿随便聊天,我问一下郭总,比如说您对刘总会不会有意见,比如说广告那么多,大家都等着上版面,您这边又坚持做周报,那么多广告没有版面放。

  郭为中:其实我们不仅仅在做一张报纸,我们还有网站,我们叫经济观察网,其实经过从今年4月份开始上线,我们网上的订户已经很大了,到11月底我记得这个数字已经到了六万两千多的注册用户,而且其中有20%是付费的,也有一定的读者群了。也就是说我们已经从报纸本身这块东西延展到别的一些介质传播了。

  刘坚:报纸你认为这个商业模式是把内容卖给读者,把广告版面卖给广告主,我认为其实这两块都应该给人带去价值,你想想报纸的商业模式是把读者对你这张报纸的注意力转成广告,可是从线上来看,就意味着这个读者关注程度越高,他的注意力量就越大,可是通常的看法上,我认为其实是有缺陷的,也就是他只注意到这个注意力的量,并没有注意到注意力的质。所以这也是我认为比如刚才在说你去造企业绯闻,会有很大的注意力,但是它并没有带来真正注意力的质的改善。我们如果是去掉这些事端性的东西,我希望广告要带给广告主真正的价值,不仅仅要追求一定的量,还要对这个量的质量做一个保证,那就要求你的内容要实实在在能够给你的读者带去价值的情况下,这个注意力才能保证质量,保证这个注意力的质量。也就是说《经济观察报》做的是两个方面的质量都要强调,而不是简单的就追求一个注意力的量这样一个商业模式。

  主持人:这也就是你们坚持不扩大版面的原因,是吗?

  刘坚:你从《经济观察报》的结构来看它其实是这么几块,第一个是要闻,就是我们以周为单位梳理世界和中国发生了什么,在这个板块之后是两个有关商业的板块,是市场新闻和公司新闻,所谓市场新闻就是指期市,股市,汇市,债市,公司报道就不用说了,这一块基本上是直接谈生意,第三个大的板块是观察家,也就是说跟别的媒体,这是观察报一个独特的东西,是别的同行没有的,基本上是以思考一些眼下,或者未来,也可能是过去的历史当中找一些对未来有益的一些话题,我们进行思想上的,我们叫带给读者思维的冲击和快乐。最后一个板块是生活方式,从结构来说你可以看到,除了第一部分的要闻,中间很大的部分是生意,第三个是思想,第四个是生活方式,这个结构来看你就可以看出来,跟我们的读者其实是我们把他的需求分成了三大块,第一,最前面一块是跟他们探讨如何挣钱的问题,中间那个是怎么思考问题,获得思维的快乐,最后的一个板块是跟读者去探讨如何花钱的问题,从结构来说是这样一个结构,我认为这个结构从过去的七点实践当中也是被市场和读者认可的。

  主持人:我还注意到一个现象,《经济观察报》的新闻好像很少有爆料的或者跟风的新闻,比如说最近瑞银做局的实践,这个事情一出来之后很多媒体都出了稿子,但是《经济观察报》很少会这样。

  刘坚:不是我们不关注热点,而是我们对什么是热点的关注有不同的理解。因为《经济观察报》我们的价值观里边就要求我们是一个理性的,一个建设性的这样一个报纸,所以我开玩笑,我说我们不搞打砸抢。因为你也知道可能中国最近的这些年一些不正当的行业风气也进入了媒体这个行业当中,有一些媒体实际上我把它叫做打砸抢,就是说以报道负面新闻为理由,要挟企业跟它进行经营上的合作,这种事情我想你可能也听说过。如果说我刚才说叫打砸抢这三个字,如果说打砸只是为了破坏一个就事件,我觉得还是可以理解的,虽然跟我们做法不一样,但是如果把打砸实际上跟抢,为了自己的目的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媒体是不是有助于和谐社会建立的媒体,就成了很大问题了。所以《经济观察报》是绝对不会做这个事情的。

  当然,你刚才提到你认为《经济观察报》对一些社会热点不太关注,其实这是一个误解,我认为对什么是热点我们有不同的认识,你像去年有一些非常典型的社会事件当中,我们发出了一些独特的声音,只是跟别人说的不一样,我可以说,比如说像去年的雀巢的碘事件,这个事情当时大家都在报道,但是《经济观察报》的报道是跟所有的报道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报道叫碘事件另有引擎,完全把这个事件都说出来了,也报道了一些雀巢公司在这个事情当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他自己的一些申辩,我觉得对一个社会来说你需要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当一个社会只有一种声音的时候,这个社会可能就会存在一些危机,如果你今天剥夺了任何一种声音发表权利的话,对这个社会让他成为一个和谐社会是离这个目标会有距离的。所以当我们的报道出来以后,其实我们也受到了一些人的不理解,甚至也在网上受到一些攻击,但是如果在今天,尽管这个事情已经一年过去了,让我再做一个选择的话,我依然会选择那样一种态度,因为我知道这种态度是真正理性的态度,对社会长治久安,对建立一个持续、健康发展的社会是非常有价值的。

  主持人:这中间就有一个界定的问题,比如说你们如何界定打砸抢和舆论监督之间的界限?

  刘坚:第一,我觉得你不能因为你掌握着华语权,你就可以把这种权利,媒体有话语权我觉得是这样,但是这种权利其实是受到制约的,受到道德、法律甚至良心的制约。我觉得如果你只是认为自己有权利,而忽略了自己还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的时候,那这种权利一定会产生腐败的,媒体的权利也一样,我们知道所有的权利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利会导致腐败,一样的,所以当我们说媒体拥有批评别人权利的时候,其实你这种权利是受着责任和义务制约的,如果没有这一条那肯定是会有问题的。

  另外一个,从内部来说一定要把这种批评别人的权利和经营,跟郭总的业务要绝对分开。我们内部是有防火墙的,采编部门和经营部门中间是有隔离墙的,他是不可以来影响采编业务的。我知道有一些媒体是把它混在一起的,所以你说打砸,如果这个只是为了破坏一个旧的秩序,建立更好的,这个可以理解,但是你把打砸抢和掠夺别人利益的时候那这个媒体就堕落了。

  主持人:郭总,你觉得你们这种独立为报纸做广告版面销售也好,各种活动中这种独立性带来了什么影响?

  郭为中:我觉得防火墙就是广告不能干涉报纸要报道的正常内容,但是我们会跟客户做一些活动的时候,这些信息还是会在报纸上展现,这是一种方式。另外,比如我们今年会跟一些业务部门,比如说编辑有好的一些选题我们会拿出来推荐给客户,比如编辑部今天做了一个非常大的选题叫开放三十年,回顾1977到2007,正好三十年,我们广告部就把这个信息传递给客户,有的客户可能会赞助,但是我们坚决反对报道里面提到通用,这就是一个防火墙。

  刘坚:我觉得从道理上来说是这样,你刚才讲到由于这种防火墙会在经营上导致一些影响,实事求是而言就短期收益而言会有一些影响,比如一个广告会影响读者对这张报纸评价的时候,我情愿不做,在《经济观察报》历史上发生过,有人提出来在头版上面要做半版的广告,给很多的钱,而且跟我们说如果你们不做,我们找别人做,那我们就说你就找别人做。因为我认为这是不会被我们读者所接受的。也就是说从短期来说我们的确为了坚持一些东西而受到一些影响,但是我相信正是由于我们这种坚持,而导致的我刚才说的注意力的数量,建立在质量上的数量比别人有了更长远的坚持,这种坚持让我们获得了更大成功的可能性。

  主持人:仲总,刚才刘总说了这么多,咱们如果把报纸比喻成一个人的性格的话,那《经济观察报》可能是一个冷静的,独立知识分子的这么一个形象,比如说有一个事情发生大家一哄而上的时候,《经济观察报》可能在旁边冷静地观察到底是怎么回事,那您觉得这样的一种性格化的定位,会不会让《经济观察报》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刘坚:我来说吧,我觉得发行量是一个挺好的数据,《经济观察报》如果从07年的情况来看,07年年初到年底发行量上增长了50%,很大的数字,而且这种增长甚至让我们感受到一些财务上的压力,原因是刚才我说的,在报纸的所有业务当中发行业务是一个亏损性业务,也就意味着你的发行量上涨越快它会给你带来亏损的增加,这一块业务的亏损增加。我相信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读者的认可,对我们来说这个数字其实更加坚定了《经济观察报》在我们所坚持的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心和决心。

  我知道可能会有很多别的媒体会有一个很漂亮的说法,或者一个什么数字,包括收入发行,但是其实我在想报纸这种产业,这些数据其实是非常不容易造假,或者说去编造一些谎言的,原因是什么?你的发行量,你从每个报摊上数数量就知道了,去印刷厂,你就更知道它的准确消息,因为它不是一个机密业务,说你查不到的,你在哪个印刷厂印的,你一问它的印量你就知道,还有它的收入也是,其实也很不容易造假,你想想广告的报价是公开的,你有一个价格,这个价格是公开的,折扣也是公开的,至于说总量,数版面就是了,一个一个数,然后把总的版面数量乘上折扣,乘上你报价的打价不就是你的广告收入吗?几乎是透明的一个市场,别人都可以看清楚。

  所以你要说我有多少个亿,没有太多的意思我觉得,反正我们是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不造假,因为我们要对报纸的读者负责任,对广告主负责任,也对投资者负责任,从这样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是非常守规矩的。

  仲伟志:在我的办公桌上其实有一个鼎,那个鼎他们来我办公室抽烟就把它当做烟灰缸了,其实我是把它当成一个价值观物化呈现的,但是现在他们都这样做。其实我们这个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阶层,有各种各样的意见,他们有的意见是水火不相容的,但是如果有一个鼎搁在中间,上面是水,下面是火,我们就可以把很多问题的讨论持续下去。我们现在这个报纸在某些地方有点像2.0,比如说观察家,我们会让我们的读者,我们的作者,甚至我们的客户都参加我们的讨论,开门办报,其实我们理性说白了就是把好的说坏一点,建设性就是把坏的说好一点,这个东西看似这么简单但实际上是一个辩证法,我觉得通过这种做法我们正在获得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我们正在成为一个阶层的符合,我们现在卖的是注意力,因为信息越爆炸注意力越稀缺,我们为他们整合信息,然后给他们提供一些思考的平台和表达的平台。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理性,建设性,会不会不够犀利?

  刘坚:我觉得是看对什么样的人,对什么样的事情要犀利,其实我们这两天遇到一个事情,就是有一个企业经营当中遇到一个问题,我们记者也做了一个报道,但是这个企业跟我们的记者继续沟通,他说我们是一个好的企业,只是在发展过程当中遇到了一些在扩张上速度太快,所以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我们这个企业在做尽量的补救,包括卖掉一些业务去偿还贷款,去补拖欠员工的工资和供应商的货款,他说如果在这个时候你们把这个报道做出来,我们这个企业就再没有机会了,难道你们真的愿意看到一个在经营上犯了错误的企业,就一定要让它退出这个市场吗?

  其实他的这个话也让我们内部有了很多的讨论,就是说对这样的企业到底做还是不做?我觉得这可能跟新闻伦理相关的一个话题,就是说当你要犀利的时候,你犀利的到底是什么?我相信对社会的丑恶现象,对诸如刚才讲到的腐败,垄断,我们会很犀利,但是对刚才说到的那种情况我们在想,难道真的这样的企业,一个正直的只是在经营上犯了一个错误,而且他也愿意为这样的错误承担责任和后果的企业,把他打死了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所以这可能导致我们跟别人的做法的确不太一样。我觉得对这样的企业来说,我们去评估一下,如果我们的报道的确有可能让他退出这个市场,那我觉得我们可能,我不能说就绝对不做了,但是起码对我们来说要比较慎重。

  主持人:往往企业出现问题的时候,媒体的报道都是墙倒众人推,《经济观察报》不推但是别的媒体会推?

  刘坚:对,我们内部也有同事这样提出来,这会导致我们在竞争当中失去一些机会。但是我就在想你做一个好人不也是要失去另外一些东西吗?我们做一个好报纸,做一个我们自己试图做好人,也让我们的报纸试图是一张好的报纸,不也是一样的,你可以有得就会有是,而且我相信这种失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失去了绝对的机会,可能在这方面的失对我们另外一方面又变成了得,我们这种价值观和立场也许也一些人不认同,但是我相信也会有很多的企业,很多的读者可以接受这样的价值观和理念的,这也是我刚才说到也是我们发行量和收入一直在增加的,我相信它的真实的内在理由其实就是这些东西。

  主持人:我的感觉其实《经济观察报》不是给大家看热闹的,可能是看门道的。

  刘坚:对,我觉得就是这样,所以我刚才第一个问题就讲到,真正的商业新闻和社会新闻的区别到底在哪儿?我认为社会新闻满足的是休闲的需要,消遣的需要,那什么是消遣,什么是休闲?也就是说当你财经新闻,商业新闻没有做到位的时候,他读者也可能觉得能满足我消遣的需要,也可以,但是只要有人从价值的角度去做,能够满足他另外更高要求的话,我相信他们对于绯闻的需求就会下降。

  主持人:仲总,《经济观察报》我知道它一向提倡的是给人们一种思想性,可以引发你去思考,那这个思想性你们是怎么把握的?

  仲伟志:你指的是我们的尺度还是高度?

  主持人:都算,就是你们怎么样去给人一种让人冷静思考的东西?

  仲伟志:从手段上来说我们是团结中国知识分子当中的核心力量,让他们写作,我们写他们,他们写,然后我们记者是在上游,学者是在下游,而我们的编辑是在中游,我们的编辑把他们的观点结合起来,然后处理起来,卖给读者,我们是做了一个桥梁纽带红娘的角色。我们自己并不创造更多的思想,我们是到现实社会中找一些问题事件,问题人物,把他们带回来,然后纳入到专家的分析框架中。

  主持人:郭总,刚才两位老总的谈话让我深深感觉到他们是一种独立知识分子的立场运作的,《经济观察报》给人的印象也是一种理性独立的人格,纵观我们国家办报的历史很早就有,但是文人办报跟同人办报市场化可能不是很成功,那在市场化运作这种道路上您觉得《经济观察报》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郭为中:其实《经济观察报》从01年4月份到现在已经整整六年半了,我们有很多董事长一级的,总经理一级的,他觉得《经济观察报》能给他带来价值,可能会有一些比较低的白领觉得《经济观察报》太高了,可能是他在思维方面,在生活方式还没有到更高的一个思想或者是能力。

  主持人:听说你们零售又要涨价了。

  郭为中:对,我们明年零售会涨到三块钱一份,但是对订户还是保持两块钱一份,我们发觉很多我们的高端人群确实没有时间去更多的报摊上买报纸,他可能用订阅的方式,再利用一些休息的时间,商务旅行的时间,然后我们觉得用这种方式,也可以进一些机场还有航空公司VIP室,用这种方式给他们阅读的时间。

  主持人:您增加订户的数量,我觉得这个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是零售的价钱为什么要涨呢?

  郭为中:我们这个纸是国内现在惟一的一种城市的新闻纸,所以就造成我们这个纸的成本非常贵,我们自己也有自己的商业模式,所以它是比较物质的,在我们这样考量的时候,我们觉得因为我们的读者本身的价值就很高,他不会因为涨价涨到两块,三块,觉得我非要放弃,所以我们是坚持这张报纸的价值,才觉得涨价不会对市场有太大影响。

  主持人:其实刘社长有非常十分的信心,你们涨价之后读者的数量不会因为价钱的变化而减少?

  刘坚:短期之内会有一些波动,但是不会大幅度的波动,而且我相信通过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发行量一定还会创新高的。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现在随着05年之后这轮大的牛市,很多人对投资理财的需求都大大增加了,《经济观察报》有没有考虑做一些大众性、服务性的内容?

  刘坚:有,我们其实《经济观察报》里边就有一个我们叫赠刊,叫理财赠刊,是随报赠送的,这个已经坚持了有一年多了,在过去的一年多以来我们一直在做这样的一个赠刊,向读者提供我们认为有价值的一些建议,一些市场的情况,作为一个对读者的增加值来体现的,免费的。明年我们还有一个更大的考虑,我们目前正在酝酿一份新的投资理财类产品,资讯产品,可能快的话如果正常,一切如预计正常运作的话,大概在春节以后就会面市。

  主持人:那是以副刊的形式吗?

  刘坚:不是,是一个独立的报纸。

  主持人:实际上《经济观察报》也在尝试一种多品牌的发展战略。

  刘坚:对,其实我刚才说别人是从周一到周五,从周报变成日报,这是一个道路,《经济观察报》可能是一个周报加另外一个周报,甚至加一个杂志,或者加一个网站,是这样一个组合作为我们发展路径。

  主持人:现在很多媒体都在尝试多元化的运作模式,《经济观察报》除了报纸之外,您刚才说了也有理财杂志,其他方面呢?比如网站或者有媒介有没有新的尝试?

  刘坚:我们有一个网站,当然肯定不能跟新浪比,我们事实上是在做一些尝试。

  主持人:08年马上就要来了,刚好三位老总都在这儿,借这个机会给我们的网友,也关于《经济观察报》来送几句话,或者说几句简短的感想,刘总先来。

  刘坚:希望大家在08年能够一如既往地支持《经济观察报》,也祝各位在新的一年当中所有的事情都能够心想事成,谢谢。

  仲伟志:我们还是想在来年打造一张在周报市场具有绝对领导地位的纸质媒体,希望广大媒体支持我们,谢谢。

  郭为中:我觉得2008年我希望在我们这张报纸一个新的面貌情况下,希望给我们的读者还有我们各种各样的受众带来更大的价值。

  主持人:各位网友,时间过的很快,我们聊天时间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儿再次谢谢《经济观察报》的三位老总做客新浪直播间,谢谢各位,各位网友再见。

  (本次访谈结束)

对视频发表评论 共_COUNT_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给视频评星:

分享给朋友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