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DV时代》2005年第3期内容:
阿姆斯特丹:现实与情感疏离
《DV@时代》:先从近处说起,前不久你的第二部纪录片作品《喧哗的尘土》入围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具体情况如何?
黄文海(以下简称“黄”):我在上个月收到了该电影节组委会寄来的邀请函,才得知《喧哗的尘土》入围了电影节竞赛单元,好像还是首映影片,可以参加“特别评审奖”和“观众评审奖”两个奖项的角逐。我看不懂邀请函上的英文,朋友翻译说是首映影片,我也不太明白首映影片和开幕影片有什么区别。
《DV@时代》:但无论如何这传达了一个信息,组委会很看好《喧哗的尘土》。讲讲之前的情况,你怎么与组委会联系上的,入围走了什么样的程序?国内很多人不了解这些情况。
黄:去年11月份完成这个片子后,我一直没怎么往电影节送;我们都是先送一流电影节真不行再送其它电影节。所以到今年6月份,我才给阿姆斯特丹电影节组委会寄了封信,附上片子的介绍和阐述。去年我带着《军训营纪事》去法国“FIPA”国际电影节时,顺便去了荷兰阿姆斯特丹,跟电影节的人接触过,所以他们对我还有印象。看了我的信他们对《喧哗的尘土》很感兴趣,就让我把带子寄过去。然后我就收到参赛的邀请函了。
《DV@时代》:刚才你说《喧哗的尘土》入围的是竞赛单元,那就是参赛影片而不只是参展影片了。参赛除了有机会得奖,相对于参展还有其它优势吗,如放映情况和交易情况?
黄:参赛本身肯定比参展有分量,所以无论是观众还是购买者都会更关注参赛影片。另外放映的地点和条件是有差异的,参赛影片会正式地在影院单独放映,参展影片的放映则要随意得多,观影条件也要差一些。以前国内也有许多片子去了阿姆斯特丹,但许多是参展影片,所以我觉得《喧哗的尘土》还是挺争气的。
黄文海在湖北五峰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