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宋山木畅谈山木培训传奇(实录)(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6日 10:06 新浪视频

  主持人:这可能是您创业的激情一直在支撑着您。后来您为什么又在这么多的项目中,选择了做这样一个培训的学校?

  宋山木:当时我完了以后就回去见我的家人,我跟他们说我很好。太太说,哇,你还没死啊?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

  主持人:看这话说得(笑)。

  宋山木:我当时说我很好,过得很好,我回去以后要给你买很多好看的衣服。我就老婆、孩子,还有我的父母,都给他们买了很多东西,我就坐着飞机回去的。

  主持人:当时您是万元户,可不是小数子。

  宋山木:有种荣归故里的感觉。人有了一定的成功以后,要去和家人分享。到了那儿以后,当时我是在大学当老师,学校已经过了开学的日期,我又没有按时地去上班,学校就把我开除了实际上。这种情况下我递了辞职报告,我说你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也不愿意干了,我就回到深圳。回到深圳要干什么,我有点迷盲,不知所措。

  想想我会什么呢?我是师范学校毕业的,我研究生又是华东师范大学,我学的是师范学院,又口才不错,能够教书,就把我的电脑知识教给他们,最开始那个纸条,自己用纸条写80块钱学电脑,挨家挨户塞。我从深圳的医药大厦6楼租了一间办公室,就开始发这个东西。那时有人报名,我就亲自教他们,没有电脑,我就用一桶金组装了三台电脑,又动员把这个电脑买走,又再拿着钱买散件,再组装。

  主持人:慢慢慢慢规模越来越大。

  宋山木:对,规模越来越大。

  主持人:从最开始您只有一个人的山木集团一直到现在,我不知道现在您那儿有多少员工?

  宋山木:2300名员工。

  主持人:过程用了多长时间?

  宋山木:91年到现在,16、17年。

  主持人:中间有没有一些转折点是您觉得,包括整个山木集团有没有一些比较大的转折点?

  宋山木:说起转折,我觉得应该是在1993年。1993年的时候初见规模,我们的点办得很好。我的经历很富有,那时我太太也跟我一起到深圳帮我,我完全可以把办的这个教学点给她一个人支撑、运营,而我能抽出时间干别的。我说我干别的干什么?那时就到赛格租了一个柜台,去卖一些散件,我就干这个了。但是干来干去,我认为我不是一个搞生意的,我的点子很多,我更愿意用我的诚实、用我的口才、我的知识来教书育人。我说我干脆再开一个学校,那个学校我太太来做,然后我再开一个学校。这个学校我又成功了,我觉着这个方法挺好的,然后我又再找一个人把这个学校弄好,我再去搞一个学校,这样三个学校就搞成了。

  到了1993年就四个学校了,在罗湖区。有一天罗湖区在下雨,我说下雨我就没有生意,学生就不来报名了,我说能不能这样,这里下雨,我还有一个学校是不下雨,照样能够接待培训,那该多好啊?后来我就跑到福田区了,深圳的天气是这样,这个区下雨那个区不下雨。

  主持人:东边日出西边雨。

  宋山木:又到福田做了。这样一种想法使得福田也有很多山木的学校。很快很快就到了95年,深圳有好多学校,运营得很好。我说这种模式内地没有,因为内地的学校都还是传统的教育,我想我把我这个服务理念的教育带到地去,然后就想这边是夏天,那边是冬天多好啊?然后就把学校又移到山东来,北方就有了。我后来又有一个念头,我们这里是黑天,我说哪个学校是白天照样营业多好,到后来就到了英国去了。

  主持人:我可以这样总结,您是一个想法最简单但效果却出奇好的一个老总,非常有意思。我们都知道山木学校现在不仅在中国大陆有了很多家分校,包括英国、日本你们也开了很多这样的分校。我特别想知道咱们学校为什么能达到现在这种国际化的状态呢?在你们的山木集团里,这种国际化又体现在什么地方?

  宋山木:国际化体现在什么地方呢?首先从人员上讲,山木2000多名员工,来自18个不同的国家。像加拿大的,美国的,

澳大利亚的,
乌克兰
的,土耳其的,南非的,日本的,韩国的等等,18个国家。

  主持人:各种各样的文化,各种各样的肤色都在你们的集团里。

  宋山木:这是人员的沟通。再一个是规模的构成,我们中国有学校,伦敦有学校,日本有学校,加拿大分校准备今年年底也要在加拿大的温哥华成立,规模上讲也是国际化的。

  而运营的体制上也是和国际接轨的,打破了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把教育给企业化运作了,这些都能体现山木的国际化。在这些员工的思想意识里,可能也有他们自己对公司国际化的认为。

  主持人:对,以为每个员工来自不同的地方,从小受的教育包括他的生长环境都是不同的,肯定会有不同的思维。怎么在一起融合,Jim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

  Jim:其实我进入山木,一直以来感觉没有什么文化的冲突,没有什么矛盾,因为我们的文化已经蛮国际化了。

  主持人:你们在这样一个氛围里边,可能这个氛围已经给你们营造出来没有国界,大家的思想高度统一。

  Jim:我到山木才一年多一点,以前可能没有到现在这个国际化程度。从我开始以来,真的没有什么界限。领导,还有中国老师,他们没有什么让我们外国员工不能理解的概念,在工作上,跟他们沟通很流畅,很舒服。

  主持人:我们都可以发现,Jim说话非常中国通的感觉,完全中国化了。您除了在这儿觉得思想上没有障碍之外,您觉得它的这种国际化,因为您是加拿大多伦多人,也有一些国外的经历,我想知道关于职业教育培训这一块,山木和其它的学校有没有什么样的区别?

  Jim:区别不大。在国外,职业教育现在强调的是教育的实用性,要把你在课堂学到的东西跟现在的工作或者是将来的工作,知道的东西要连接起来,不要有鸿沟,跟我们山木的现代化的教育一致。而且现在流行小班授课,跟山木的一些课程,比如我们最有特色的面对面的课程,也是一致的。

  主持人:面对面的课程是什么样?

  宋山木:面对面是我们山木英语的特色课程。怎么发现的面对面的教学方法呢?是我在英国剑桥大学读博士德时候,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卡兰先生那里,卡兰先生是英国的一位作家,他出版了一本书《卡兰教学法》。我说你这个书有什么好处,他给我讲了很多这本书的理念,还说他在英国有一个样板学校,让我去看。它座落在伦敦的一条街上,有一个卡兰学校。我到那儿看,我说这种模式的确非常新颖,强化口语的一种新的模式。我就跟卡兰先生说,我能不能用你这个方法,我在伦敦自己来试试,如果试成了之后,我买你的书。他说当然可以,要我们给你提供什么我可以给你提供。他当时就给我提供了一个老师,教我怎么用这种方法,所有的教学模式也都给了我。

  我是搞教育的,我一看,我是这种方法就是以实用为主,注重的是口语的交流。

  主持人:这是您之前没见过的?

  宋山木:没见过的,我学英语这么久了,大多数都是在课本上,传统的教育方法都是把英语当成学问来研究,而不是当做交流的工具或者是作为一种技能去提升。这种卡兰方法对于提高口语技能是非常快的。我就在伦敦租了一个小房,用了我最近创业的那种理念,先租一个小房,找了英国当地的一个人,这个人是白天在那儿卖报纸,摆地摊卖报纸,晚天没有事,我把他请过来,我说你就按照书上的这些句子问学生就行了,速度要快,他就按照我说的做。当时我招了5个人,5个人是免费的,我说我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到地铁口发我自己写的传单,我说免费的,你过来试试,这5个人就来试,当时他们觉得这个方法太好了,一个星期以后,他们再想学,我说你能给我教点费吗,这个老师我是付费的,他们愿意付点钱。

  主持人:给他们一点甜头,吸引他们一直来学。

  宋山木:证明这个方法好。他们交完费,学完了,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又介绍了很多他的朋友来,一间小屋已经不够用了,我就再租一间小屋。就这样,我的伦敦学校也就开了,我在伦敦开的山木学校是教英语的。

  主持人:这个很奇怪,觉得在一个说英语的这样一个国家来教英语,他们接受吗?

  宋山木:很多人不知道山木在那里办英语,以为是办汉语的。不是,山木学校在伦敦开的是英语学校。我们的特色在哪里呢?我们的特色是在于随到随学。

  主持人:主要针对的是……

  宋山木:针对移民,不是当地的英国人,是像

意大利、土耳其、韩国、日本,很多人移民到那里工作。

  主持人:他们需要迅速掌握语言。

  宋山木:掌握语言去找份好的工作,和山木的服务理念是一致的,山木这么多年来我们的定位也是平民和从农村移到城市的移民。

  主持人:你们的宗旨是不放弃任何一个人,让他们掌握英语或者是一门外语技能的人。

  宋山木:因为我们的方式比较灵活,在英国成功了。后来我觉得这种方法很好就跟卡兰先生说能不能移到中国去。大凡一个方法移到中国牵扯版权的问题,很多好的方法来到中国有时候没有形成它的气候,就是由于版权问题。中国有时是这样,一个好的东西来了以后,觉得好了,就想变成自己。但山木没这样做,就一直保持卡兰先生方法的原汁原味,因此我们跟人家签定了合同,代理他这种方法,在中国山木是卡兰先生惟一的一个“卡兰方法”的代理,就把这个方法移过来了。这个方法非常有效,只要用一个月的时间,你英语的口语能力提高得非常之快。在这一点上,我自己学外语,都用这种方法。

  主持人:大家可得听好了,这可是独家秘传。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