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前线记者和女主播文静谈灾区见闻(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02日09:20 锐话题
 
1 2 3

  邹健:聊天室里有一位叫“青蛙”的网友,问这一次地震采访当中,有没有记者受伤?还有很多都很关心记者在现场一线采访的安危情况。

  主持人:生存状态是个什么状态?比如说他们走的时候带了多少路费,虽然有的时候买不到东西,但那是一种准备。

  冀惠彦:我们出发的时候非常仓促,因为尽快的要到一线去,我走的时候就穿了一身衣服,什么都没带,到了那儿头几天吃、住都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想到了那儿去之后,还买不到什么吃的吗?

  主持人:也都没有心理准备?

  文静:没考虑。

  冀惠彦:我们准备要把机器准备好,要把电视采访的这些设备准备好,个人的东西因为没有来得及,没有时间去准备了。

  主持人:我就听红十字会的志愿者回来说别人想再去,说你去就好了,你也别指望着在那儿有谁照顾你,到学校去想救助孤儿和儿童,你就直接找老师,说你想找任何部门怎么样,大家都在忙,我想记者也是这个状态,像原来出去采访有一个接待,至少跟哪个部门能对得上,可能现在都是这种…

  冀惠彦:反正到了前线去以后,通讯联系,一开始确实有很大的问题,另外大家都在忙,你想找一个采访对象,既不要影响人家的工作完了再达到你的采访目的,难度确实比较大,我从西线进汶川,走过空中进汶川,水路进汶川,最后又是陆路进汶川,我们这一路进去之后,有一个地方平面媒体的一个记者牺牲在路上了,因为当时塌方确实比较严重,我们这一行砸坏了三辆车,跟我一起的第三军区医学队的两辆车砸毁了,人受重伤。还有一个人的腿砸断了,还有一个地方媒体的平面媒体的记者牺牲了。

  主持人:您的身份比较特殊,一方面军职是大校,大校在我概念当中,再升职的话就是将军了的,另外您是军事部的记者。您对您所在的这两个大部门的最高的领导人温总理和胡总书记,在赈灾时候的表现您怎么来评价?

  冀惠彦:在地震灾区,我碰到过几次外国人,一个是一个德国的探险者,之后在汶川附近的山里困了五六天,被部队救出来了,他出来之后坐在马路边上写日记,记东西,我问翻译,我说他在写什么?他说他习惯把这几天的情况都记下来,他对中国政府,对中国军人表示由衷的钦佩,我在一个小山村碰到一个德国竞报还有一个杂志的编辑,我问他带的翻译,我说这两位记者在采访感受怎么样?翻译跟我说,在他们所在的刊物,对中国曾经有过不太友好的态度,但是这两位记者经过这次地震的抗震救灾现场的采访,他对中国政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后来我就问其中一个女记者,我说你对中国政府这次抗震救灾你持一个什么态度?她说中国政府和中国政府的领导人做了一个天大的好事,她非常钦佩。

  文静:从当天12号地震发生以后,温家宝总理就去了,我们其实第一批人在直播当中流泪就是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尤其是看到传回来的片子,温总理也流泪了,我们办公室,我知道几乎所有的女主持人都哭了,我们当时有一种感觉就是非常的心疼,从年龄上来讲,他跟我们的父辈祖辈就是一个年龄,他就像站在你身边,他承受那么大的压力和痛苦,关键是非常痛苦,谁的心都是被撕裂的,看到他在现场感情流露的状态,我们都哭了。但是当时所有的人都觉得,作为新闻职业角度来讲,从温家宝总理一到那儿,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情国家会使什么力气去面对的,从职业的角度来讲大家都很放心,知道在这场灾难面前,我们能使得上的劲都会使的。

  网民感谢央视的报道

  邹健:有一位网友说我是四川人,地震的当天就看到了中央台直播抗震救灾的实况,第一个感觉就是整个中国人和四川站在一起,感谢中央电视台的报道。

  文静:我也想说第一线的记者,因为第一批的记者都陆续回来了,我跟他们也有过沟通和交流,我知道他们当天到了以后都没有地方住,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几天,而且你刚才提到的我们的记者到了那儿以后,他们考虑什么,第一机器准备好了没有。第二我们有没有地方挤在一块儿出去报道,我听我的同事们他们回来讲,出去拍摄的时候,他们就坐在飞机舱的那个侧的一边,因为你要运很多的物资和一些东西,基本上都没有地方。

  冀惠彦:没有地方坐,能到一线去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尽快的去,当时飞机非常挤,我们十几位记者就是在飞机上站着去的。

  文静:他们没有角色的区分,到了现场以后,实际上跟部队,比如说一起行进的过程当中是不分记者还是军人的,没有人会考虑到你是记者该干吗。他们是这样的状态,完成了我工作所需要的东西,我只要有时间,我不会去睡觉的。冀主任刚才提到他一天大概睡两三个小时,这是很常见的事情,我们一线很多记者都是这样,我昨天见到我一个同事,胳膊和手上全是伤,我说你这是救人留下来吧!我这是第一反应。太难受了,他说只要你有一点时间,有一点力气的话,就觉得自己做得不够。

  央视回撤记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主持人:这个状态就是拼命的走,拼命的采访报道,拼命的救人,参与到整个救灾的活动。

  邹健:重庆的网友就说在现场的这些记者包括摄影的记者他们可能是幕后的,觉得他们也是英雄,也应该站到前台来。

  冀惠彦:电视是一个团队,在镜头前出境的或者是在后期做主持的,大家可以能看得到,但是扛机器的和后面做其他的,比如说负责传送的等等后期编辑的这些人,他可能在镜头上看不到,另外一个后期是一个大的团队,每天都在24小时连轴转,很多人30、40个小时就坐在台子上下不来,这些后期的人我觉得也是

  主持人:是一个链条,哪一个都缺不了,摄像师原来可能关注的不多,在这个时候我也感觉我们的摄像师肯定也挺辛苦的,他又危险,而且还有责任,你冒着生命危险拍下来的东西,如果拍不好或者拍坏了,这个责任压力也挺大的。

  文静:对。

  主持人:那家里面的担心呢?您是有一个女儿是吗?

  冀惠彦:对。

  主持人:前线记者像这种危险的状态,看见您在最危险的地方肯定担心,看不到又揪心。

  冀惠彦:通信后来好了。不过像我经常出去,家里也习惯了,每天家里打一个电话,问一问,你在什么地方,知道你在什么地方他也安心一些。

  邹健:有网友不但关心一线记者的生命安危之外,还非常担心大家的心理,就问一线记者是如何调试自己的心理呢?说张泉灵说自己一度崩溃。

  冀惠彦:我回来以后特别愿意让人说一说自己的心里感受,其实心理专家说这也是一种释放,用倾诉的方式完了释放一下自己多天来在前方形成的一种压力,那种紧张感。

  文静:新闻中心在上上个星期请过了心理专家,一直在坚持不断的搞心理干预,第一批记者回来了以后,也把他们集中在一起,一个是想让他们休息一下,第二个也请心理专家做一个心理干预,我们很多的记者,一个大小伙子,什么场面都见过,回来以后都不敢一个人睡觉。

  邹健:有一位网友说,冀老师是他非常欣赏的前辈,以前在广院的时候就听过您的事迹,他问的问题可能有一点专业,他说从这一次的地震报道当中,不难看出中国的电视业成长了,不仅仅是中央台,地方台也是24小时的直播,这个可不可以看出中国电视业的进步呢?

  冀惠彦:过去在我们的观念里面当天的新闻当天报,大家觉得很快了,通过这一次抗震救灾,我们大量的用直播的方式,让观众和我们同步了解到前方的一些情况,这次报道总的基调是公开、透明,让观众更多的更真实的了解前方的情况,我们在力争做到这一点,应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飞跃。

  主持人:也是改革开放30年的一个小点的折射,直播一个反映了经济实力,还有观念,尊重人,人的生命,包括死去的人的尊严,之后心理危机干预,包括大熊猫运回北京,一系列,我觉得都是经济发展之后带来的这样的一个结果,到现在还没有提经济损失是多少,关注更多的是人的状态。

  文静:对,没错。

  主持人:文静,现在陆陆续续回来,我听张泉灵说我们有160多个兄弟还在前线,这种情感,回来以后是不是陆陆续续的他们也都会做一些心理干预。

  文静:反正新闻中心是做了充分的准备,让大家回来了以后尽可能还是做一些,像冀主任觉得自己比较坚强,选择了自己倾诉的方式。但是实际上很多记者回来了以后,还是大家在一起,有一个交流,有一个培训是要好一些的,这个也是必要的,比如说像我们在最初,上上个星期做那个培训的时候,很多主持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一定的心理反应的问题了,其实大家觉得可能是因为疲劳状态,可能因为长时间情感的压抑,出现一种正常的生理的反应,但实际上专家就说这就是心理问题,那么你稍加注意,自己有意识的去调节一下,其实就很好了,就可以过来了,这种东西我觉得是特别必要的。

  主持人:但是记者应该可以跳出来,有他自己的理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友评论
共0条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发表评论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内容:

       还可以输入 250 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