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研究是潜心研究的过程 要坐住坐稳冷板凳

按住此条可拖动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视频信息

0

发布时间:2023-02-24 18:50:00 来源:央视网

频道: 新浪财经 / 视频新闻

标签:

简介:

央视网消息:“基础研究首先是能提出问题,提出真问题,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2月24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基础研究是一个潜心研究的过程,要求有很深厚的科学功底。有些是探索,有时候会失败。长期积累,拙能生巧。

这些年,基础研究经费从2012年的499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951亿元,年均增长近15%,接近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速度的2倍。基础研究增长的速度更快一些。我国基础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建成了FAST、稳态强磁场、散裂中子源一批国之重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等领域也部署了一批重点项目,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测量等方面都有一些成果,在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人工合成淀粉、纳米限域催化等方面取得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二氧化碳影响大气,但如果把二氧化碳加上其他的物质,用好的工艺、好的技术把它变化淀粉。淀粉在工业各方面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这样就实现了循环利用变废为宝,这都是科技带来的成果。此外,在国家发展安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人民的生命健康等方面也有很多例子。特别是重大创新基地、重大项目和高水平团队的有机结合,快速提升了原始创新能力。

基础研究首先是能提出问题,提出真问题,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王志刚指出,基础研究还是有一些难点,有一些不足。关键不在答案,在于问题,问题提对了,方向才对。如果问题提得不对,或者问题提得不够准确,可能会事倍功半。反之,问题提对了,事半功倍。可以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的难题中来提出基础问题,这就是源头活水,也可以凭着个人的好奇心来提问题,这就是自由探索。这两方面要结合。但是为了解决我们国家现在发展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这两方面都要重视,要从重大的难题、短板、困难中去凝练科学问题。

“现在我们为什么记住牛顿、爱因斯坦、布朗克、巴斯德这些人,就是因为有新发现,总结新规律,这是基础研究需要的。”王志刚认为,当前,我们国家在一些方面都有“卡脖子”的技术短板,怎么样从源头上找,把它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搞清楚,这就需要我们从基础研究上下功夫。科学家既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一种荣誉感,能够回答科学问题、发现科学问题,形成科学规律性描述,形成一些科学观点,能够有自己独到见解。荣誉感要在这方面体现出来,并且在几年、几十年甚至百年后大家还记住这些。真正的基础研究,是从提问题到提出好的研究方法,好的研究范式到最后能够解决问题,回答一些科学难题,同时能够就一些方法规律作出描述。另外,基础研究还是要发挥优秀团队、优秀人才的作用。要真正有一些做基础研究的高水平科学家以及团队。

下一步更好地提高我国原始创新能力方面,一是要加强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往前看,下一步应该干什么。这是非常难的,这就是从0到1。二是加强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中央提出了一些重大战略目标,支撑这些重大战略科技是必然的。二十大对现代化强国作出一系列部署,教育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等,必须要有人才,有科技的支撑。科技的战略导向必须要体系化,把若干个珍珠串成一条项链。三是加强市场导向的应用型基础研究。真正产业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基础上找源头,找答案,找方法。同时,优化基础学科的布局,发挥科技的渗透性、扩散性特点。要看到科技真正的希望在青年科学家一代,怎么让青年科学家有更多机会、更大舞台,能够发挥聪明才智,能够挑大梁,能够出大成果,从而得到科技界的认可。

要坐住坐稳冷板凳。”王志刚最后强调,基础研究是一个潜心研究的过程,所谓“勇闯无人区”,基础研究向前看是看不到引领、看不清方向。这时候路怎么走,要求有很深厚的科学功底,很好的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有些是探索,有时候会失败。因为科学技术的研究,特别是科学的发现,成功的概率很小,所以要准备失败。从态度和方法上来讲,科学道路上都是崎岖的,没有平坦的大道。宁拙毋巧,所谓拙一点就是下笨功夫,自己和自己较劲,时间一长才能拙中出巧,才能出重大成果。这实际上是长期积累,所以拙能生巧。

编辑:刘亮责任编辑:刘慧

评论列表,正在加载中...
  • 新浪视频官方交流群:298929939
  • 关注官方微博:@视频小助手
  • 24小时电话客服:400 052 0066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