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苹果深耕,数千亿规模赛道硬核在哪儿?丨投资人说

按住此条可拖动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视频信息

0

发布时间:2022-03-26 11:26:15 来源:一财网

频道: 新浪财经 / 视频新闻

标签:

简介:

  小米、苹果深耕,数千亿规模赛道硬核在哪儿?丨投资人说

  赵延超,赛富基金合伙人。2005年加入赛富投资基金,拥有超过二十年的股权投资经验,领导团队开发、投资项目包括:天下秀、环球雅思、雷士照明、NOVAST制药等。在国开行供职期间参与创立国家级母基金-国创开元,完成投资项目包括蚂蚁金服、顺丰控股、碧水源定增、中国中车定增、TCL集团定增、卓朗智能、空港股份、贵州天然气、开鑫金服、三峡担保等。

  采访摘要

  云端化趋势不可逆 智能硬件会被替代?

  第一财经 高远:感谢赵总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您专注智能硬件领域投资已经多年了,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最近我们看到去硬件化、向软件化方向发展、使得智能硬件有了在未来被云端化、软件化替代的这种可能,您是怎么来判断这一赛道投资的机会的?

  赛富基金 赵延超:云端化的趋势是不可逆的,同时云端化大势反而对智能硬件赛道提供了更多、更丰富、更精彩的一些机会和增长。原来在没有像今天这种云端,不管是边缘云还是远端的算力,它把这部分的硬件、设备、器件放到你的手上的终端,是占用了一部分终端体积的,现在把一部分体积和重量放到云端以后,反而更解放了其他构件,比方说显示、声音,我们以后听到的就是全景的声音,以后智能硬件展现的形象更丰富、还原度更好的这种设备以后会更多,这是一个趋势;你能够把算力、传输、数据放到云端去,那么显示、声学部分、续航部分,还是要通过终端设备来展现的;目前我们认为有几个重要的趋势,一个是AR、VR它未必是一个能够替代智能手机的最终解决方案,但它有可能是一个过渡性的产品,尤其是AR产品,它很可能是智能手机屏幕的延伸,我们认为现在它应该有可能处在增长爆发的前夜。

  中国的制造业已经非常成熟的前提下,我们很看好中国的公司,需要有两个技术实现突破。一个是光学,一个是显示,但是这两个技术实际上也不是从0开始了,现在光波导的技术,曲面的技术都在一个爆发的边缘,我们认为这两个技术有一个微小突破,都会带来眼镜赛道的一个成熟和成型。

  未来十年每个家庭可能都需要一个智能伴侣

  第一财经 高远:智能硬件的云端化趋势,使得目前哪些赛道的投资的机会已经进入到您的视野当中?

  赛富基金 赵延超:就从硬件这个角度来说,一个是医疗类的硬件;一类是可穿戴的,像VR、AR都属于这种可穿戴的设备;一类是新能源汽车的,在配合新能源汽车赛道上提供的智能硬件;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在ToB赛道;大概这么4大类,尤其是软、硬件结合的这种创业企业,对于传统的大的行业的这种巨头是一个转型、升级、换代的一个机遇,我们都是很看好的。另外,可能会有一天在功能机器人的基础上,这些机器人可能会赋予一些情感,它是一个人类的终极需求了,我认为现在看起来的可能一个终极需求,是不是未来10年的每个家庭或者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伴侣。

  每个时代都有一个主导硬件终端 手机过时了?

  第一财经 高远:在智能硬件之间也存在竞争和互相替代的问题,比如说智能手机跟照相机之间就存在这种关系,这种趋势会怎么变化,最终一定会是某一个占了上风,成为统治所有的移动终端和硬件的一种可能性吗?会发生这种可能吗?

  赛富基金 赵延超:从智能硬件的发展来看,它确实在每个10年、每个时代总有一款爆款产品,它是一个占主流主导地位的,比如说我们这个时代就是智能手机,从苹果推出了智能手机开始,以它为核心,衍生出来还有很多的产品,比如可穿戴衍生出来网络游戏等等的产业。我们也在问自己,谁是下一个爆款?AR、VR在过渡的时候,它会带来一个小的增长需求的爆点,但它未必和手机是一个互动、伴生的关系,最终谁会替代手机,真正的互联网科技的这些龙头也未必能回答得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认为在任何一个时代,它都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这么一个终端。

  第一财经 高远:智能硬件在发展,尤其是在移动终端领域,的确功能在变得越来越强大,但是似乎没有出现一个可以替代手机的集合体的一个产品出现。

  赛富基金 赵延超:现在还没有一个硬件能够挑战手机现在这种支配地位的地位,国外有的一个学者曾表示“disruptive construction”就是破坏性的建设。我们始终认为一定在某一个点上,可能未必是你现在看到的长的手机,这样的设备,有可能是从软件开始,有可能是从云端的一个服务开始,它由远及近破坏性的来替代它。

  未来五至十年 什么样的产品会得到资本青睐?

  第一财经 高远:您投了很多很不错的智能硬件的标的,在进入您投资的范围之内和视野之内的标的有哪些共同的特征没有?

  赛富基金 赵延超:应该说有共同的特征,你看腾讯阿里从20年前初创,做到现在这么巨大的平台,其实他们不是技术创新,他们是模式上的创新,一个商业模式,一个很好的主意,用一个平台经济的方式,由于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大的一个流量,收集起来,集中资源能够得到集中的优化,这是一种创新;

  第二个创新点那就是核心技术的创新,新的一代,从北交所的政策引导上来讲,“专、精、特、新”要做这种小巨人,我觉得这是对的,在这个时代是中国所急缺的;

  第三个创新是从市场来的,我们分析过去在国外苹果的成功,在国内小米的成功,我们只讲硬件,它的文化是结合了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用一个产品经理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产品经理最讲究的什么?优秀的产品经理得有一个共情的能力,他总能找到消费者,总能找到人群被激发的点,所谓痛点也好,所谓情感的点也好,产品经理他未必是技术很强的、技术很密集的,但是他需要懂技术。

  我觉得在这个时代,在未来的5~10年,成功的企业家、创业企业家、年轻一代的创业者们,我最看重两个点:一个就是他有核心的技术创新能力;第二他有这种产品经理的眼光。结合这两点那就是非常稀缺的人才,我们要围绕着他,要去给他提供服务、提供子弹。

  智能硬件在“闭环”中内卷?还是在开放中共赢?

  第一财经 高远:目前整个的智能硬件它的生态圈当中也存在一个闭环的问题,比如说小米有小米家的系统、体系,其他的智能硬件就很难进入到这个体系当中去。像我买智能硬件一般都会买一个品牌的一系列的产品,这样它融合的会更好,这样的话就会形成一个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的状况。可能对于你们平时选标的时也会带来一些影响,因为你们肯定要选新的一些标的,在这样的时候新的标的会真的更容易出现?还是说很容易被头部趋势给裹挟住?

  赛富基金 赵延超:高老师您真的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其实硬件确实小米生态是非常强大的,小米生态和刚才我们讲的其他几个生态相比,我觉得小米生态做的比较优秀的一点,它的生态是给这些在小米生态的企业家赋能,而不是管控。比如您看到其他的一些强势的平台,尤其互联网平台,它对它内部的创业是一种管控为主,这也是小米生态应该算是最多的,就是从上市的角度来讲,从这资本市场给它的价值给它回报来看,它应该是做最好的。

  我所谓的赋能,一是给他们足够的自由;二是给他们足够的激励股权。石头科技、九号机器人,他们的创始人在上市公司是占有很大的一个股权比例,他有话语权,有这种收益的回报,带来的就是他的积极性,这是小米做得好的地方,是不是这样就已经够了,把这个事业垄断了,我依然不这么看。真正能够颠覆现在这些巨头的一定是新的企业和产品。您看,我们刚刚投的蜂巢科技眼镜,它就是一个半小米生态,雷军老师、小米生态也看到了趋势。我们从全球视野来看TikTok它对Facebook的颠覆是毫无情面的,TikTok咱们讲叫字节,并不是某一个大厂的一个附庸,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我觉得新的更新换代当中,新的事物在替代旧事物当中是需要借力的。借力有可能是内部孵化、有可能是企业家对于大厂、资源的一个认知,像黄峥、王兴其实都是大厂出来的,他只是没有在大厂内部创业,他是离开了大厂以后自己来创业,其实就代表了某种程度的趋势,美团的兴起、拼多多会兴起,它不是阿里、它不是腾讯自己内部的一个项目。

  万物互联与行业协议是互斥还是互相成全?

  第一财经 高远:很久一段时间以来就有蓝牙这个系统,NFC也有一个它的认证的体系,未来在整个的智能硬件当中是否会形成所谓的一个协议,通信协议等,让整个能够打破闭环的这种垄断的问题,更好的发展。目前是否已经形成了这种雏形?

  赛富基金 赵延超:我自己的一个观点,我不觉得他们未来是一个完全互斥的。而且在物联网大势来看,它应该更多的是一种包容,是谁能够把开源做到最好,走群众路线是更能够带来发展的机会的,比如基于LoRa技术(远距离无线电)的Helium网络生态目前在国外展现了很强的增长势头,我们也在密切关注Helium体系中的智能硬件投资机遇。但是谁会变成一个通过协议来一统江山、一统天下,我自己还没这么看。

  未来最好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第一财经 高远:很多时候大家觉得先占有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之后,就有了议价跟谈判的权利,过去有这样一种说法,“创造一种需求、不如创造一种协议、创造一种协议不如创造一个行业的规范。”从智能硬件厂商的角度来讲,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考量?

  赛富基金 赵延超:您讲的这几个观点从商业上来讲,是合逻辑的,从生态的角度来讲未必。我们看到的好的商业模式一定是,我挣的每一块钱使我的客户、我的合作伙伴更愉快、更容易赚钱,这个是我特别看重的一个商业逻辑;而不是说我挣的一块钱让你更难受了,让你更内卷了,我不认为通过一个协议、通过补贴的方式、通过威胁的方式圈了一块地,然后大家按照这种规则来做,我不认可这种商业逻辑,虽然这种做法是不是有一定的空间,或者说有很多人认可这条路,我确实也看到有些人和公司是这么做的,但我自己不愿意这么做,我宁可做一个共赢、共生、大家做增量,彼此之间是一个互相支撑,而不是内卷的模式。

  传统车企和新势力谁更懂智能?

  第一财经 高远:汽车应该就是一个大型的智能硬件产品,说您更看好这种像特斯拉、苹果这种真正是智能硬件起家的公司来做智能汽车,还是更看好这些过去的这些知名的汽车品牌去改良自己的技术和基因做智能汽车?

  赛富基金 赵延超:我是一边倒的看好新车企,但是传统车企是不是有人能杀出来?我也是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去关注。智能硬件,它一定伴随着数据、数据的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展示、和硬件的一个互动、和云端的互动,这个才叫智能硬件,这种逻辑赋能到汽车当中,由于新能源技术的兴起,它对汽车的改造是颠覆性的,而不是说你通过一个原来的底盘加上轮胎加轮子加上内燃机,然后设计用户体验这种传统模式去转轨能够实现的,未来谁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市场的主流,我觉得这种后发的优势目前看起来其实太明显了。

  其实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里,它算传统的。它大规模量产,把极致性价比这件事做得非常好,到以蔚来为代表国产造车新势力,它完全从用户出发,从产品经理共情点上来出发,把消费者的所有微小的需求挖掘出来,体现在我的产品当中。而传统的汽车的机会在哪?我觉得他们的机会一定是拥抱这种变化,谁能够自我命革得最好,也许能够成为新的一代中的一分子。

评论列表,正在加载中...
  • 新浪视频官方交流群:298929939
  • 关注官方微博:@视频小助手
  • 24小时电话客服:400 052 0066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