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聊城6月18日讯(记者 赫洋 郭豪 吕斌)今天(6月18日)下午,“聚焦美丽山东——第九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在聊城市举行新闻发布会,聊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峰海出席发布会并向采访团记者介绍聊城市的相关情况,聊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希信主持发布会,聊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庆忠出席发布会。林峰海向采访团记者介绍说,聊城市提出“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的建设目标,通过建设和吸引大项目促进经济发展,打造“江北水城”的宜居城市名片,并拿出近7成财政支出用于保障民生。到2020年,聊城将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东融西借”跨越赶超 2020年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林峰海介绍说,聊城位于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又叫作“江北水城”,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市区水域面积占建成区面积近1/3。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4万元和9000元,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林峰海表示,聊城由于地处内陆、基础薄弱,综合实力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近年来,国家将聊城纳入中原经济区,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打造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使聊城成为国家和全省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叠加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为此,聊城市提出提出了“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的奋斗目标。“东融”就是全方位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山东西部新的经济隆起带,实现在山东西部率先崛起;“西借”就是借助国家中原经济区战略,抢占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制高点;“跨越赶超”就是要全力推进聊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主要是打造“转调创”的先行区、交通建设的先行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生态文明的先行区、文化繁荣的先行区、民生改善的先行区。
林峰海提出,聊城市力争到2015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翻一番、突破200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000亿元,城镇化率达到50%左右。在此基础上,“十三五”继续跨越赶超,力争在“十三五”末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在2020年以前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海外聊城”保发展 过百亿大项目助推经济
林峰海表示,为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聊城市将今年确定为“大项目突破年”,要求每个县(市区)和市经济开发区均要谋划建设2个投资过100亿元的项目、10个过10亿元的项目、20个过亿元的项目。在重大交通项目方面,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德商高速公路聊城段、济聊一级公路等项目加快实施,郑济快速铁路、聊泰铁路、青兰高速聊城段、军民合用机场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在工业项目方面,正在实施投资117.5亿元的信发铝电产业链延伸及综合配套等一批过百亿元的大项目。在服务业方面,聊城物流园区、马颊河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中华水上古城等一批在正在加紧实施中。
同时,聊城市还将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植起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70家,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302个。总投资100多亿元、占地4800亩的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一期工程顺利完工,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综合服务体。2012年,聊城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5亿元,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6%,比上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
在招商引资方面,聊城市在京津唐、长三角地区开展了集中推介活动,在台湾、香港开展了经贸洽谈及文化交流活动,并进一步加强与央企的合作。同时,建设“海外聊城”,推进资源型企业在海外开发矿产资源,信发铝业在澳大利亚等国建设了3个长期稳定的铝土矿供应基地,祥光铜业在赞比亚等国获得10多个探矿权,覆盖面积达1万多平方公里。冠丰种业在巴西以较低价格购买了75万亩土地种植棕榈树,并在当地加工棕榈油,成为山东省农业“走出去”的最大项目。目前聊城市在境外投资企业达到40多家,分布在22个国家和地区。
为了优化发展环境,聊城以在全省及周边地区“审批项目最少、速度最快、收费最低”为标准,已将367项市级行政审批项目精简为160项,行政审批主体由53个减少为42个。
打造“江北水城”品牌 重点河流有水就有鱼
林峰海介绍说,聊城市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城市品牌,努力让城市更加宜居,生态更加和谐。依靠科技创新催生新工艺、新设备和新项目。其中,泉林纸业集团是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投资106亿元建设的15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不但有效利用农村秸秆,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利用废液生产有机肥。
在节能减排上,坚持一手抓项目的筛选评估,坚决不上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目前,聊城市节能和减排两项指标由全省第16位上升至第4位和第6位,全市重点河流均实现“有水就有鱼”的水质改善目标。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空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11年,聊城获得了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称号,成为环保部成立后按新标准验收通过的全国第一个地级市。
同时,聊城市提出,力争3年内完成棚户区改造,加快建设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的南湖文化旅游度假区,到2015年建成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的“双百大城市”。进一步完善水系景观,形成聊城市区“四湖八河百桥三十六景”的水系风光,把聊城建设成为冀鲁豫交界地区最佳生态宜居城市。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农村社区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
民生工程“永不竣工” 近7成财力保障群众生活
林峰海谈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聊城市在财力有限的前提下,2012年,全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147.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68%。其中,农业、教育、文化、卫生、社保5类支出增加额占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增加额的80.9%。同时,在就业方面,去年全市新增就业7.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在外务工人员保持110万人以上。
而在教育方面,聊城市提出,优先保障教育投入,聊城城区新建小学3处,新增教室138个,班额过大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同时,针对职业学校“散、弱、差”的状况,将11所中等职业学校整合为2所高级职业学校,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层次和规模。
同时,在医疗方面,聊城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农民健康服务行动”,组织全市最好的专家医疗队伍,以优惠价格给偏远农村群众提供治疗服务,受惠农民达38万人。而在文化方面,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建设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市体育公园等文体设施,通过举办“水文化”节、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下乡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构建起覆盖城乡的文化服务体系。在社会保障方面,实现了城乡基本保障全覆盖,社会救助标准大幅提高,高标准建设了55处农村中心敬老院,农村“五保”对象愿进能进率达100%。在保障性住房建设方面,去年新开工1.5万套,竣工8585套,开工率、竣工率均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