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在沂南感怀沂蒙红色母亲 感念无私和伟大(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19日 22:08  齐鲁网
沂山蒙水在抗日战争年代,用博大的胸怀养育了无数抗日儿女。那些平凡而伟大的沂蒙母亲为革命成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感天动地的巨大贡献。  沂山蒙水在抗日战争年代,用博大的胸怀养育了无数抗日儿女。那些平凡而伟大的沂蒙母亲为革命成功,为抗战胜利作出了感天动地的巨大贡献。
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沂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
沂蒙母亲王换于雕像沂蒙母亲王换于雕像

  6月19日,恰逢正是父亲节这天,我和全国网络媒体山东红色老区行大型采访团一行来到了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有一座红瓦覆顶的墙院颇引人注目,墙院中心一尊高约两米的沂蒙母亲铜像始终面带微笑,让人感觉和蔼亲切。铜像对面是两块石碑,上面分别刻着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亲笔书写的"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后世子孙"和"沂蒙母亲王换于故居"。抗日战争年代,正是这位老人创办的"战时托儿所",先后抚养了54名我军将领和烈士的子女,被后人亲切的称为"沂蒙母亲"。站在那座“百年老屋”——一座简陋的不足50平方米的小屋子前,这“百年老屋”,是有“沂蒙母亲"之称的王换于老人的故居,就是在这所小屋子里,罗荣桓、徐向前、朱瑞、郭洪涛、黎玉等老一辈革命家指挥了一场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我们倾听着它的故事,寻觅着岁月的痕迹。抗日战争期间,山东的党政军领导机关,在此组织、领导、创建了沂蒙根据地,并率领沂蒙军民粉碎了日寇无数次的扫荡,使沂蒙根据地得以巩固发展和壮大。一座小小的茅屋,承载了多少抗日战争的硝烟,铭记了多少为国捐躯的英灵。

  这座小屋,更记载了发生在王换于老人身上的故事。这位“沂蒙母亲”曾经数十次巧妙地躲过敌人的盘查,出色地完成情报传送任务。有一次,敌人为了找情报把她家翻了个底朝天,而机智的王换于竟然将情报藏到了裹脚布里。此外,王换于还在家里办起了战争时期的托儿所,精心呵护41个革命将士的后代。这些孩子最大的七八岁,最小的才出生三天。最让我感动的是,三年的时间里,战时托儿所的孩子们在王换于及其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得到了健康的成长,而王换于的四个亲骨肉却因为营养不良先后夭折。她让儿媳妇把喂自己孩子的奶水,留给了革命的后代,自己的孙子却因为没有母亲奶水的喂养永远离开了人世。“沂蒙母亲”的无私,多么感天动地。

  在这里,我们还听到一个让人感动落泪的“火线桥”的故事:1947年5月12日,孟良崮战役中,齐腰深的汶河水挡住了增援部队的去路,时间紧急,村里30多个妇女紧急行动,拆下自家的门板,跳进湍急的河流,站在冰冷的河水里,顶起门板,用柔弱的肩膀架起了人桥,战士们不忍心通过,她们一边咬紧牙关,一边高喊:“同志们,时间就是胜利,赶快过桥!”战士们眼含热泪,从她们的肩头上奔向战场……最柔弱的女人,也能变成最强硬的磐石。

  此刻的我,已是眼含热泪,沂蒙精神,竟是这样地荡气回肠催人奋进!老一辈的革命家曾经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日的和平与富足,我们怎能不感念不珍惜!

我要评论 _COUNT_条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