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纵横》工程招投标背后的“围标”黑幕(成品)
- 标签:
-
- 简介:
-
《新华纵横》工程招投标背后的“围标”黑幕
【节目导视】
蓄意策划,围标团伙控制大多数投标企业(同期:打比方骗人家,给点成本价,标书费用啊,资格费用啊,保证金费用啊这种);
高额回扣,为项目偷工减料埋下隐患(同期:那么他为了保证自己有足够的盈利,难免会有一些我们说,在材料的选…
《新华纵横》工程招投标背后的“围标”黑幕
【节目导视】
蓄意策划,围标团伙控制大多数投标企业(同期:打比方骗人家,给点成本价,标书费用啊,资格费用啊,保证金费用啊这种);
高额回扣,为项目偷工减料埋下隐患(同期:那么他为了保证自己有足够的盈利,难免会有一些我们说,在材料的选择上可能会有一些缺斤少短两)。
敬请关注本期节目——《工程招投标背后的“围标”黑幕》。
【演播室】招投标是商品经济发展下的产物,被普遍使用在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采购行为中,目的就是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达成交易,实现平等竞争。然而,如果所有的投标人都被一个人或一家企业所控制的话,自然没有公平可言,而当这样的潜规则又成为常态,那所在的行业又会出现哪些问题?一起来看记者的调查。
【解说】去年年底,上海某郊区一项市政工程公开招标,吸引了40余家公司前往投标,最终的中标价格,十分接近招标方事先公布的最高限价。
根据我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最高限价指招标人在招标过程中向投标人公示的工程项目总价格的最高限制标准,是招标人所能接受的最高价格,要求投标人投标报价不能超过它,否则将被否决投标。招标项目所设定的最高限价,必须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载明。
当时,该市政项目招标的最高限价为400万元人民币,最终中标的价格超过了399万元。
一般在招投标过程中,由于投标人为得到项目,价格成了相互竞争的重要环节。由于投标企业的资质、规模、技术、生产能力等均存在差异,报价往往相差很大,其中有的还远低于最高限价以增加竞争力。
但在该市政项目里,除了中标价格几乎紧贴最高限价外,40多家投标企业的报价几乎一致,都在399万元左右,使得中标价格失去悬念。这样的“巧合”引起了公安机关的注意。
【同期】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七支队探长 叶茂行
比如说他的最高限定价是400万,有四十家公司报名都是399(万),398(万),甚至是400(万),那么这么一个异常的价格标的是引起了我们足够的重视,然后对这个透露信息公开投标串通投标的线索进行了开展了进一步的侦查。
【解说】公安机关调取了这些企业以往参与市政项目的投标数据,分析后发现,其中不少企业已经不是一次在投标中进行类似的报价,而且中标价紧贴最高限价的市政项目也不止一个。于是,一个专门围标的嫌疑团伙浮出水面。所谓围标,就是多家参与投标的公司把标的“围”起来,而这些公司的背后实际控制人却是同一个。
【同期】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七支队探长 叶茂行
陆某为首的这个犯罪团伙利用了这个看似公平的竞标规则,联系了很多见过的,自己注册成立的,他们这个十几个人的团伙是实际控制了十几二十来个十五到二十家左右的公司,只要有招标工程的项目,他们就一起组织去,集体组织去投这个项目。因为我们知道,(基准)价格是算平均价嘛,也就是那等于说你实际控制的公司越多,你这个基数越大,你就可以相对而言更加有利于地去控制这个均价。
【解说】公安部门介绍,嫌疑人一边控制了20多家投标企业,另一边联合工程招标的代理公司,提前获悉另外20多家投标企业的信息,挨个上门联系沟通,试图全盘掌握所有投标企业。
陆某以对方寡不敌众,难以中标为说辞,诱使这些企业加入到围标的勾当里,还承诺以利益回报。
【同期】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七支队探长 叶茂行
(陆某对其他20多家企业负责人)说我们想要中标。既然你也投标,我们现在控制了几个公司,相对而言你中标的几率是非常低的,与其这样,竞标的话有成本嘛,比如说要购买标书啊,开标,制作标书这些,都是成本。那么犯罪团伙就直接跟他们讨论挑明说,你们与其你们这样也付出了成本但是也不能中标,那不如我给你一个价格,比如说成本价我们说一般在6000到8000块,那我就一万五、到两万,或者三万。你把你公司的竞标,竞价(权)卖给我。
【解说】公安机关介绍,就在各种利益诱惑和潜规则下,所有参与投标的40多家企业竟全在陆某掌握之中。该团伙计算并安排好各个公司出价,于是,就有了所有企业几乎一致并且接近最高限价的投标价格。
招投标在一开始就已是全盘虚假,所谓的巧合,实则是蓄意的策划。项目的中标价格是多少,谁来中标等等一切的一切,都由陆某说了算。
就这样,该地区但凡有市政项目,陆某就如法炮制。根据警方调查,从2013年至今,该团伙已经先后参与串通投标200多个项目,涉及工程金额超过1亿元。
记者翻阅案卷发现,这些涉案项目的投标人都在数十个,有的甚至上百。那么,为何陆某在控制20多个企业的情况下,就能“以小搏大”,让其余所有的投标企业都甘愿听他摆布?
一位涉案的某工程企业负责人坦言,自己其实并不想与陆某同流合污,但如果不参与其中,就根本无法中标。
【同期】犯罪嫌疑人 某工程公司负责人
这种项目,这种说实话,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对吧,谁愿意这样做啊。(警察:如果不找他的话能围成中标吗?)概率几乎是零。
【解说】逐渐地,在该地区的某几类市政工程行业中,围标成了潜规则。凡是想要中标做项目的,就得跟陆某合作,而一旦合作,就必须支付高额的回扣给陆某,陆某则用这笔钱去购买其他投标企业的竞价权,剩余的则占为己有;而如果陆某自己想要做这个项目,则通过围标来获取,可以说,好处永远在他手里。
【同期】犯罪嫌疑人 某工程公司负责人
(回扣)基本在(百分之)40以内吧。(100万的30%,30万是给他的。)你比如说这个项目一千万的话,40%就是等于400万,30%就是300多万,这个人家(企业)多呀,没有办法的。
【解说】在看守所里,记者见到了嫌疑人陆某,他坦言,自己在工程圈里久了,认识的企业多了,就想到了这个赚快钱的方法。
【同期】犯罪嫌疑人 陆某
就是,打比方我有个项目,有兴趣的我报名了,报名了我记一下,人家打我电话,(问)你报了没有,我说我报了,(然后说)是不是我们配合一下。我就(退)出了这个项目。
【解说】据陆某说,对于一些志在拿到项目的工程企业来说,就算这次中不到标,只要和陆某合作,至少投标的成本费用可以收回,而且下次还能有希望在陆某的安排下中标。
【同期】犯罪嫌疑人 陆某
(你怎么确保人家配合你的?)电话联系吧。(联系的时候你怎么和人家说的?就配合一下,好处不给的?)有的时候么,打比方就骗人家,给点成本价,标书费用啊,资格费用啊,保证金费用啊这种。
【解说】就这样,陆某由工程企业主成了工程掮客,在某些领域大包大揽。这也使得行业中催生出一批能力有限,靠出售竞价权赚取小费而生的所谓工程企业,只要有招投标项目,它们就跟着陆某,这些公司甚至不用打一根钉子,砌一块砖,陪一次标就赚个1至2万元,成了专跑投标会的“皮包公司”。
此外,由于项目价格受到操控,中标价格都就高出了合理的成本价格,接近最高限价,这让招标人蒙受损失。
【同期】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七支队探长 叶茂行
以我刚才那个400万的工程为例,可能通过正常的市场竞争,我的招标方的成本(中标价格)是在350万,但是被你们这样控制串通投标了以后,最后的成交价格可能无限接近于400万。这样的话对于我来说,对于政府来说我就多付出了40万的成本,而且你交出来的工程也未必比350万的要好。
【解说】同样以400万的中标工程项目为例,陆某一旦拿掉30%的款额,剩下的利润空间就被大大压缩,为项目偷工减料埋下隐患。
【同期】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七支队探长 叶茂行
我们说这个,已经,因为他一百多万的成本已经实打实地打出去了,那么他为了保证自己有的足够的盈利,难免会有一些我们说,在材料的选择上可能会有一些缺斤少短两。
【解说】如今,陆某等人以涉嫌犯串通投标罪被上海公安机关拘留,一旦罪名成立,犯罪嫌疑人将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此外,公安机关一并打击了两家招标代理公司,这两家公司向陆某透露了投标人的信息,这是围标案发生的前提条件。
根据我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招标人不得向他人透露已获取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的名称、数量以及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招标投标的其他情况。招标人设有标底的,标底必须保密”。而招标代理机构同样应该遵守这样的保密规定。
【演播室主持人】
健康的市场首先必须是公平的市场,一旦失去了公平竞争,影响的不仅仅是工程类这一个行业,还有每天在这些工程下生活百姓的公共安全。行业的畸形发展就是偷工减料的温床。因此,这些寄生在政府采购中的蛀虫应该得到清理和制裁。好的,感谢关注本期节目,再见!
片尾人名字幕:
主编:姜海莹 李杰
统筹:李佳霖
责任编辑:李佳霖
编辑:李佳霖
电子编辑:阮帅、王朝、史逸凡(实习)
记者:潘旭、岑志连、陈昱卉(实习)
配音:危颖
音响:田里 郝晓江
视频技术:王剑英、刘洋
灯光:邹建波
摄像:董硕
系统技术:贺新
化妆:李水仙
播出:余福卿
技术统筹:方浩、郝剡
技术监制:王宏达、柳旭光
监制:李杰、姜海莹
总监制:胡晓梦
出品人:陆小华
新华社音视频部出品(完)查看更多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