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46岁的母亲张昊遇到这个当时约莫两岁的男孩时,她对他所知甚少,不知道他的家在何处,不知道他的亲生父母,不知道他是否健康。她也不知道,收养这个男孩意味着什么。
答案在12年后出现了:这是一个脑瘫儿,为给他治病,张昊夫妇耗尽了100多万元积蓄,他们甚至变卖了为亲生子女准备的四处房产;四个子女陆续离家而去,花甲之年的老夫妇已片刻不能离开这个只会表达简单字眼的男孩。 没事的时候,张昊就陪着男孩看电视。皱纹深刻的脸上带着茫然的神情,她总是发出叹息声,但脑瘫养子几乎是她所有的话题。
12年前,这曾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女老板,拥有6个店铺,“日进3000”。按张昊自己的说法,12年前的那一幕改变了她的命运:1992年农历4月7日(公历5月9日),张昊生日的第二天。早晨7时许,她骑车经过人民路口时,发现一大帮人聚在一起。挤进人群,她看到一个小男孩躺在一条小褥垫上,身穿小毛裤和黄棉袄。 5月的天,寒意犹浓。“他一直在哭,哭得都快没劲了。如果没人管他,可能一条生命就没了。”张昊回忆说。
将男孩抱回家之前。张昊还特地仔细检查了一下,没发现什么异常的情况。 几天后,问题出现了,这个约莫两岁的男孩不会坐、不会爬、不会说话。老中医诊断是小儿麻痹,大医院则认定是痉挛性小脑萎缩。后者的诊断,意味着这个男孩智商低下,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专人照看。
“我家生活条件还过得去,总想给他治好病,再把他送走。”从那时起,为男孩看病成为张昊全家的重要生活内容。不仅是丈夫,四个子女也陪着她东奔西跑。
12年过去了,这对养父母带着他们的脑瘫养子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求医问药耗尽上百万积蓄,男孩病情却并没有好转,也就一直留在他们家中。 养父周峰从房间里翻出一张纸。纸上记录:北京市某康复中心,住院时间18个月,费用20万元;北京某医院,住院时间4个月,费用5万元;石家庄某脑瘫医院,住院3个月,费用5万元;北京某医院,住院一年半,费用近20万元……共计10项,总花费为85万元。
“我只记住了部分花费。”周峰说,家里积累的财富最高峰时有130多万,几乎都花费在为男孩治病上。过去12年中,张昊家人给男孩在京城租房看病的时间,加起来超过8年,“北京成为另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