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春秋第二季入围提案15:记忆·安代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00:00/00:00
当前音量:0%
Loaded: 0%
10:51
  • 复制视频网址
  • 拷贝调试信息
  • V11220.210521.03

视频加载失败,请查看其他精彩视频

按住此条可拖动

新闻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视频信息

0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05日11:14 来源:新浪新闻视频

简介:

作品名称(拟):《记忆·安代》

一句话阐述主题(50字以内):安代舞被誉为“蒙古族舞蹈的活化石”,它传承的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舞蹈形式,更是一种蒙古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

历史背景简述:安代舞于明末清初发祥于科尔沁草原南端的库伦旗。最初是一种用来医病的萨满教舞蹈,含有祈求神灵庇护、祛魔消灾的意思,后来才慢慢演变成为表达欢乐情绪的民族民间舞蹈。安代舞被誉为“蒙古族舞蹈的活化石”,是流传内蒙古通辽市周边地区的一种原生态舞蹈。安代舞发源于库伦旗,据考证约形成于明末清初。当时库伦体制是"政教合一",寺庙林立,僧侣众多。清朝中期,各地闯关东的移民大量涌入草原,不同部落、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相糅合铸就了库伦蒙古族文化,孕育了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安代舞。

它是一门具有浓厚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充分表现了蒙古族人民朴实的情感和粗犷豪迈的气魄;它不仅仅是歌舞,或是祭祀祝寿,而是融合了舞蹈、音乐、唱词、祈祷、占卜、崇拜于一身的民俗艺术载体。

近四百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安代舞逐渐成为蒙古族宗教仪礼和"那达慕"盛会上最受欢迎的狂欢之舞,同时成为蒙古民族最为耀眼的文化标识。2006年5月20日,蒙古族安代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条评论|0人参与我有话说
分享到微博
发布
最热评论 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