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请稍等~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2日11:24 来源:广东卫视《广东早晨》
频道: 新闻中心
简介:
“叠衣服、扫地、拖地、洗碗每次收费1元,跑腿买东西每次收费1.5元,收拾自己的房间每次3元……”进入寒假的头一天,11岁的小学男生周珩(化名)熟练地报出了他与父母口头约定的“劳务合同”中的收费标准。2013年,每项收费标准还曾随着物价上涨,上浮了0.5元。
周珩是水果湖一小五年级学生,从小学三年级的寒假开始,他做家务从父母那儿“挣钱”已整整两年,他的零花钱都是劳动所得。现在,周珩在银行的存款有2600元,这其中不包括压岁钱,周珩颇为得意。
儿子和父母签下“劳务合同”
周珩的父母都是公司职员,让儿子尽早独立自主是他们达成的教子共识。
周珩上小学后,妈妈冯女士就开始让他做家务,从最简单的抹桌子开始。
小学三年级的寒假,周珩迷上了在小伙伴中风靡的“马小跳”这本书。一天,他煞有介事地找到父母商谈签订“劳务合同”的事。他拿出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各种家务劳动以及收费标准。
周珩说:“我看的书里有一个小朋友,做家务的时候,父母是付工钱的,我们家也这样做吧!”
孩子的建议让冯女士和先生感到很高兴,他们觉得儿子长大了,有主见总是好事。但做家务还要钱,会不会让孩子掉进“钱眼”?夫妻俩商量了一个晚上,觉得不妨试试,“一来尊重孩子的提议,二来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儿子的动手和自我管理能力”。
经过协商,他们和儿子达成口头“劳务合同”。
干家务活最多一天赚30元
周珩“上岗”了,负责每天晚饭后的洗碗工作;平时他还会帮着叠衣服,打扫房间。因有合同约束,周珩的劳务须得到父母验收合格,才能拿到工钱。因此他的劳务活丝毫马虎不得。
好几次,周珩洗的碗没冲干净,验收不成功,一分钱没有不说,还把碗重新洗了一次;还有几次,周珩把碗打碎了,倒罚了钱。
能力是锻炼出来的,如今,周珩的家务活越做越好。
周珩说,一般来说,他每天做家务能挣到3-5元钱,收入最多的一天他赚了30元钱,“那天家里来了好多客人,爸妈忙不过来,我的活就特别多”。
周珩的“工钱”是按月结的,每做完一项家务,家长会验收,然后在每月的最后一天进行结算,往他的银行卡上打款。此外,一般还会留给他20元现金供平时零花。
赚钱上瘾定寒假“抢钱”计划
两年的辛勤劳动后,周珩的账上已经有2600元的收入了,算得上小学生中的“富豪”了,但周珩也不会乱花钱,平时只带一两元钱在身上,有时一个星期也不会花,“我挣钱多不容易啊,当然不舍得乱花了”。“我还会提供免费服务,比如爸妈生日那天,父亲节、母亲节时,我全天的服务都是免费的。”采访中,周珩给记者端过茶,如此待客、陪客人聊天,他也是要向父母收费的,费用为2元/次。
这个寒假,周珩定下了“抢钱”计划:他打算把家里的家务活全包下来,挑战一个月400元的高收入,让自己账上收入尽快突破3000元。
为何要赚这么多钱?周珩也说不明白,他只是觉得赚钱是件很快乐的事,很“过瘾”,而且一个小学生能赚到3000元钱的零花钱,他认为自己“无疑是了不起的”。
父母说——
儿子没有乱花钱
面对孩子的寒假“抢钱”计划,冯女士表示“有压力”,但她称只要孩子能够做到,她还是会按照合同约定付费。
周珩的父母直言,孩子做家务收钱目前并无不妥。他们的理由是,孩子从开始挣钱到现在,没有乱花钱,“我觉得儿子的动手能力明显提高了,做事不拖拉;他的作业总是在我们下班回家前就完成得差不多了”。
老师说——
他把钱看得很重
周珩的班主任却不完全认同,在她眼中,周珩成绩中等,很独立、做事有主见,“别的同学去干一件事,非要结伴而行,可是他却能够一个人去做”。她提到,周珩喜欢口头“炫富”,比如自己每月能够从父母那里赚多少钱,“他以赚父母的钱为乐,不知道父母挣钱也很不容易。这样的想法,可能会让孩子少了感恩的心态”。
一次开班会,有学生开周珩的玩笑,说他把钱看得很重,不愿意和同学分享零食和图书,“也许这就是副作用。”班主任支持孩子做家务,因为可以锻炼能力,但却不赞成收费,“长此以往必定弊大于利”。
家长说——
大多数支持挣钱
相比之下,家长们的观念似乎“与时俱进”,不怕孩子沾钱。
在本报的小学家长QQ群中,记者随机调查了10名家长,其中8人支持孩子“挣钱”,支持的理由如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生存的压力也在增加,挣钱是一种生存技巧,孩子们迟早要掌握这一技之长,从小培养挣钱的意识也不是坏事,最起码要让孩子们知道,钱是通过艰辛的劳动得来的。
网名为“上善若水”的家长称,孩子通过挣钱,与人交往的能力也在增强,“一个孩子善于打理自己的财物,就说明孩子有着严谨的思维,成绩肯定不会差到哪去”。
还有家长打趣称,周珩赚的还是自家的钱,“如果他能挣到外人的钱,才算真本事”!
而2名持反对意见的家长认为,孩子做家务理所应当,收钱会惯坏他们的。
记者调查
赚钱成小学生寒假目标
帮妈妈拔白发也要收费
寒假的赚钱大计,不光属于周珩,也是江城不少小学生的目标。
期末考试结束后,楚天金报记者在武昌徐东路小学、黄鹤楼学校小学部随机调查了20名高年级学生,其中11人表示,学校布置了实践作业,而他们最想参与的实践便是挣钱。
黄鹤楼学校几名六年级女生早早做好了赚钱计划:她们打算去批发一些小饰品摆摊卖。其他学生则设想:做家务向父母收费;将自己不需要的物品拿去卖掉;卖报纸;替同学做寒假作业等等。
一名五年级女生告诉记者,她班上有一名男生“特别会挣钱”,挣钱的方法便是替妈妈拔白头发,长的1元,短的5角……
“赚了钱就可以买想要的东西,我最想要手机”“能赚钱才能受人尊敬”“上学不就是考好学校,将来能够找好工作吗”……采访中,小学生们毫不掩饰对赚钱的渴望——他们这些想法来自身边的成年人。
其实,就在近几年,财商教育曾一度风靡武汉市的中小学。专业人士们被请上讲台,向学生们传授简单的商品交换知识,有的学校还让学生们走出校园,体验赚钱。在周珩所在的水一小,也定期开设了这样的财商课程,从事金融工作的学生家长被学校聘作了教师。
徐东路小学有教师直言,和孩子们讲太多关于钱的知识,保不定会让孩子钻钱眼,偏废了学习,“这么多小学生早早想着挣钱,不就是因为成年人在他们面前提钱提得过多了吗?”
专家观点
财商教育要拿捏好度
朱滢颖(黄鹤楼学校副校长):现在学校的办学日趋开放,学生们热衷赚钱就是一种表现,只是这种价值观偏差,暴露出财商教育的缺失。中国孩子很难接受科学的、正规的财商教育,所以他们容易被世俗的观念所误导。谈钱,我们不是说得多了,而是没有将它放在台面上来说,这样的规范性的一课必须得补上。
高文平(武昌区余家头小学科研室主任):2006年,我校将财商教育引入课堂。我觉得现在不少孩子,对金钱缺乏正确的态度,金钱至上的观点较为流行,且不懂得节约,花钱大手大脚。即便走上工作岗位,许多人也成为“购物狂”和“月光族”,财富观念和理财技能都出现严重问题。不能不说,当前中小学生财商普遍偏低,与家长习惯用金钱奖励的教育方式有着直接关系。
喻平(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财商教育进入校园,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正规的财商教育,绝不是将孩子们变成拜金主义者,而是让他们懂得正确认识金钱以及如何运用金钱的规律,让他们去创造财富,使自己能够过上富足、自由的生活。
黄旭(湖北经济学院副教授):当今孩子成长的环境是不缺乏挣钱意识的,财商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正确引导,让孩子正确认识金钱,切不可让学生感到生存的恐惧,防止学生对金钱单一的追求。家庭教育更要融入到财商教育中来,如家长从给孩子的第一次零花钱开始,就告诉孩子什么是金钱,引导其认识金钱的正确价值,让他们了解“钱可以用来做什么”以及“钱不该用来做什么”,让他们知道,获得金钱的合法途径就是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