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失败,请查看其他精彩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12日12:02 来源:CCTV新闻频道
频道: 新闻中心 / 2013年全国两会专题
所属专辑:2013年全国两会
简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广播网记者:
贵州和国内其他省份存在不小差距,贵州省内不同的地方发展也不均衡,当地的老百姓还有不少生活上的困难,如果希望和全国的同步实现小康,贵阳这样的大城市可能容易一些,但是具体到贫困的地区来说,怎么样让他们在省内实现同步的小康,请问用什么办法实现?谢谢。
李再勇:
我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作为贵阳的发展来讲,首先是在贵州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和推动跨越的大的战略背景下一个具体的实施路径。同时来讲,也是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和同步小康的战略重点。贵阳在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当中,按照省委省政府,在推动贵州同步小康的时候,跟贵阳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就是贵州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贵阳要当好火车头,要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要在贵州黔中经济区崛起的过程当中,要起到发动机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贵阳怎么样来选择我们的发展路径,包括我们自身的突破口,起到带头作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克志书记、敏尔省长对贵阳具体工作的要求,我们选择了生态文明发展的这样一个基本路径。
李再勇:
从目标来讲,从定性上讲有三句话,就是经济实力强,生态环境好,幸福指数高。从定量上来讲,就是六大类,包括同步小康的指标,其中有58个指标,具体量化目标,这当中有生态文明的指标,有同步小康的指标。具体的目标和阶段来讲,我们分两个阶段,到2015年贵阳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小康的实现目标达到95%左右。到2020年,我们会建设一个绿色经济崛起,幸福指数更高,生态环境宜人,生态文化普及和社会制度完善的全国小康示范城市和生态文明示范城市。
李再勇:
我们在推进的过程当中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更加注重体系的构建。生态文明城市和小康社会体系的构建,按照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构建一种绿色经济、生态宜居的城镇生态和友好的自然生态等六大生态体系。二是更加注重制度的完善。主要是生态的法律保障制度、政策保障制度。
李再勇:
三是更加注重体制的创新。包括我们的组织领导体制,我们在全国率先整合了环保局和林业局的职能,组建了生态文明委员会,来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也包括我们对生态法庭、生态检察院、生态公安分局的组建,来实施法律方面的制度保障、制度创新。四是更加注重观念的转型,我们整个全民观念的转型,我们认为,要建设一个能够率先小康的生态文明城市,首先是人的生态文明,所以我们加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的观念转型。所以我们相信贵阳市在全省的大局当中,通过我们的努力,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能够率先五年实现小康,为全省和全国同步实现小康作出我们贵阳的贡献。谢谢。
赵克志:
我作一点补充。刚才这位记者同志提到贫困地区如何实现小康的问题。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2011年按照中央2300元的扶贫标准,我们有贫困人口1149万,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1.6%。如何解决贫困问题,就贵州来说,扶贫攻坚是我们的“第一民生工程”。我们要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思路,大力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发展规划,加快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贫困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提高人口和劳动力的素质,大力地减少贫困人口。
像贵州这样的西部地区、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着力点有四个:一是实施好国家的扶贫攻坚规划,抓好集中连片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要向县乡农村延伸,加快实施一批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全面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条件;二是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集中使用财政扶贫资金,打造扶贫产业示范带,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比如说旅游产业、茶、酒、民族医药、特色食品、果品,还有装备制造业等等,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三是加快教育和培训,使人口和劳动力资源的能力素质与我们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适应。四是,说一千,道一万,脱贫攻坚要靠人,光有一个好的规划还不行,关键是抓好贫困地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建设。抓基层打基础,有一个好的班子、有一个好的思路、有一套好的措施、有一个好的作风,持续不断的抓下去,通过艰苦奋斗、长期奋斗,走出一条贫困地区全面小康建设之路,完成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