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请稍等~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06日09:48
频道: 健康频道
简介:
主持人:这是第四层宝塔。然后我又看到了第三层肯定是肉类了。
葛可佑:鱼禽肉蛋。
主持人:很多爱吃肉的朋友肯定高兴,终于到我们喜欢的了,现在很多人会说肉类有什么红肉、白肉,那个红肉可能是一些牛肉、羊肉、猪肉,白肉是鸡肉、鱼禽类的肉,有的人说吃白肉好,有的人说吃红肉补血,各种说法都有,这个需要配比吗还是差不多?
葛可佑:有差别,最大的差别是脂肪的构成不同。
主持人:相对来说不都是脂肪吗?
葛可佑:一是比例不一样,红肉,四条腿的这些牲畜肉它的脂肪的比例高,就是含量高。第二点,它的脂肪的品质不一样,它里面饱和的脂肪多。
主持人:您说红肉里饱和的脂肪多?
葛可佑:红肉里含饱和脂肪酸多,而鱼禽类,特别是鱼类更好,禽类其次,它和红肉比它的食物的脂肪比例比较低,饱和脂肪的比例很低,特别是鱼,各种鱼类的一般都是含脂肪5%以下,极其个别的5%—10%,而我们的肥瘦猪肉脂肪30%,再肥一点儿的脂肪可以达到70%,很多人吃猪肉吃的很多,牛羊肉脂肪少一些,也有10%或者多一些,但是牛羊肉里的饱和脂肪的比例相当高,比猪肉还高。
主持人:是吗?
葛可佑:对呀。
主持人:饱和脂肪我知道一点点,好像对身体不是特别好。
葛可佑:饱和脂肪多了对心血管不好,容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很多心脏病都和饱和脂肪有关系,所以,我们规定膳食构成里,每天食物里饱和脂肪的能量不能超过总能量的10%。
主持人:不能超过总能量的10%,那对于咱们日常生活中没法这样测量一个百分比,大概是多少?几两几千克?
葛可佑:不是几两几千克的问题,是鱼禽肉蛋消费总量是多少的问题。这个地方给了你一个量,鱼禽肉蛋它每天有一个范围,吃红肉猪牛羊肉不要超过50—75克,就是一两到一两半,肉的量不是脂肪的量。鱼虾一两到二两,蛋类一两到二两,大体的比例,鱼禽肉类,禽和畜肉类一共不要超过一两半。
主持人:这个量还是挺小的?
葛可佑:挺小的,鱼虾不要超过二两,这和个人食量有关系。
主持人:虽然鱼虾比较好,但是也不能吃过量。
葛可佑:我们吃饭不会按照这个量吃的,谁每天拿一两肉来做,拿半个鸡蛋来吃,不会这样吃,这是一个平均量,你一个礼拜下来估算一下我一天没超过一两肉,一天没超过一个鸡蛋,一天没超过二两水产,这样就大体合适了。
主持人:一周估算一下,做个整体的评价。
葛可佑:这里面给的量都不是每天的食谱,因为你不可能那么去做饭,那太辛苦了,谁买一条鱼回来切成四段,放到冰箱里,今天煮一段儿,明天煮一段儿。
主持人:太累了。
葛可佑:你一做鱼肯定是一条鱼,也许一家两个人、三个人一起吃掉,也许今天吃鱼明天就炒蛋,后天就炒肉了,膳食除了供给你营养还要给你口味的满足。你说鱼好,我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都吃鱼,好吃也烦呀。
主持人:您说好吃,讲究口味,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好多人会问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的问题,有人就说我这段时间一直在吃酸性的食物,比如一些肉类,我的身体会不会变酸质了,会不会不好,会不会造成钙的流失,甚至骨质疏松等等,葛老您已经在笑了,肯定是否定这种说法,您给大家讲解一下。
葛可佑:这个说的太多很多人都受到影响,其实这个是不对的。第一,食物有没有酸性、碱性,有的。为什么有酸性、碱性,因为食物的构成不一样,食物里如果含的矿物元素比较多,钾钠钙镁,这种食物叫碱性食物或者呈碱性食物,为什么?因为你把这个食物的有机成份都烧掉,剩下的灰放在水里测试是呈碱性反应。
主持人:应该是pH值大于7。
葛可佑:对,你很专业嘛。要是食物里含硫磷氮氯,这些东西比较多的食物它的灰份呈酸性,到了人体里它的代谢结果,碱性食物最后产生的碱性基多于酸性基,所以,尿是碱性。如果吃酸性食物比较多,到体内代谢的结果酸性基团高于碱性基团,尿排出的是酸性物质,呈酸性反应。所以,食物就酸碱性,到体内以后代谢的结果有产酸和产碱的区别。
主持人:产的尿液里可以分出酸性和碱性。
葛可佑:这是科学的。不科学的是什么呢?吃酸性食物特质偏酸,吃碱性食物体制偏碱,偏酸就容易得病,错的,不是这个道理。体内必须是酸碱平衡的。
主持人:明白了。
葛可佑:没有一个人他的血液、他的体液不是7.35—7.45之间,它一定是这个范围,身体有很多机能来调节来保护它。
主持人:人体是一个非常微妙的,也是非常精密的一个机器,你吃的碱性食物多,你的尿液排出来就会把这些碱性东西排出去,吃的酸的多就把酸的东西排出去,最终人体的大环境还是一个非常平衡的,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理化环境,是吧?
葛可佑:太对了。再补充一点,尿是一个途径,呼吸,呼出二氧化碳,呼出的二氧化碳多,体内的酸性物质就少了,二氧化碳在水里就是碳酸,要是体内偏酸的,他就会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要是体内偏碱就会少呼出一个二氧化碳,这是一个很强力的调节系统。另外,血液里还有缓冲系统,有四套,来做微调,使你体内不管吃了什么,它总是在酸碱平衡状态。
主持人:哦,有许许多多参与调节平衡的理化的因素,跟卫士一样把守每个环节,多了踢出去,少了补进来。
葛可佑:对。所以,吃食物不用考虑酸碱性,而考虑我需要不需要这些食物的营养成份。
主持人:怎么能知道自己是不是需要这些营养成份呢?
葛可佑:每人每天都需要四十多种营养素,每种营养素都有一定的量,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是一个总的概念。有很多营养素不会缺乏,食物里很充分,随便一吃就够了,但是有些营养素比较容易缺乏。像我们经常提到的钙、铁、维生素A,包括维生素B1,有一些矿物质、营养素都是比较容易缺乏的。所以,我们才算出这个平衡宝塔告诉你什么东西要吃多少,什么东西要吃多少。刚才我提到了你吃的蔬菜水果太少了,很可能一些必要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就不够了。你要是不吃谷类,很可能维生素B1就缺乏。
主持人:谷物里含维生素B1比较多。
葛可佑:对,我们维生素B1很大一部分是从谷物里来的。
主持人:明白。我们每天需要四十多类营养素。
葛可佑:人体必需的有四十多种。
主持人:我觉得很多朋友都很难达到一天这么丰富营养素的过程,那怎么办?
葛可佑:那就叫平衡膳食给你这个保障,平衡膳食怎么来的?就是根据身体需要哪些营养素。第二,食物里含有哪些营养素。
主持人:自己要明白。
葛可佑:你自己不明白不要紧,营养学家必须要明白,他都算好了,然后告诉你各种食物每天应该大概吃多少,你就按照这个大概吃多少去吃,总体上基本上就达到这个要求。
主持人:就差不多?
葛可佑:差不多,多点少点儿都在合理范围,因为吃饭不像吃药,量非常严格,这个就是一个大致的范围。
主持人:其实饮食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那么累心,多多少少其实也差不太多,也不用那么较真,是吧?
葛可佑:对,是一个大概齐,是一个长时间的作用,不是说是一个很精细的。
主持人:像做实验的样子。
葛可佑:不是那回事儿。比如我们说维生素C,我们规定一天要吃100毫克,实际上我们真正能吃进10毫克,身体能得到10毫克就不至于缺乏病,我们算这些食物能供给你100毫克,那里面打了保险系数,而且考虑到我测定的里面有100了,但是你拿到那个有没有,不一定。
主持人:就是你不一定能吸收?
葛可佑:食物本身的含量是变化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储存的状态,烹调的方式都会影响它的含量。
主持人:我明白了,就是同样一个苹果,可能这个地方产的和另外一个地方产的含有的维C含量就不一样。
葛可佑:差别可以很大,太阳光底下晒的和大棚里捂的含量不一样。所以,让你吃这些食物按照各个比例都考虑到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而且打上了一个安全系数,所以,多点儿少点儿大概齐,不要太差,不要长时间的偏离,它就问题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