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刘纪鹏称保荐人责任低导致创业板业绩变脸

按住此条可拖动

财经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视频信息

0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0日18:42 来源:宁夏卫视《意见领袖》

频道: 新浪财经 / 证券

简介:

 

  出镜: 在创业板开板之初,它被市场寄予了无限的期望,然而三年后,创业板却成了“伤心板”。三年来,高管套现、业绩变脸、个股破发等一系列问题始终缠绕其身。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号称“高成长”的创业板为何缺乏创新?我们要如何进一步改善创业板的制度?本期《意见领袖》将和您探索创业板的健康发展之道。

  人物介绍

  刘纪鹏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

  刘江啸

  齐鲁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吕俊

  上海从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纪鹏:创业板开通1000点,到现在700点,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说明问题的呢?假如想一想,上海股市开通100点,今天是70点,上海股市要到70点的水平上是什么状况呢?所以三年了,它现在的指数点位是只有开通之日的70%,这个问题已经足够说明创业板是成功的与否的标准了,

  VCR

  挂牌至今,创业板上市公司由最初的28家激增至目前的355家,IPO数量占同期A股IPO总量的四成以上,融资规模为2315亿元,占同期融资规模总额的24%。市盈率则从开板时的平均80倍回落至目前的32倍,但仍远高于主板平均估值。

  刘纪鹏:我们再从效率的角度看,到现在为止355家,融到了235亿资金,前200家,也融到了160亿资金,平均每个企业,按照目前的标准也是6个多亿,如果是前200家就是7个多亿,超募资金5个多亿,200%以上,这个市场有效率吗?本来创业板的企业,我们在这来是星星之火,以5千万到1亿就能点燃创业激情,你非得给他7个多亿,拿着7个亿的资金能退市吗?赚钱这么容易,造福如此快捷,创业板的企业家们还有心思搞科技创新吗?

  吕俊:高估值状况是短期之内也比较难解决,根本原因在于创业板的目前的主要投资者门槛还是太低,还是属于中小投资者,中小投资者他没有定价能力,就是对于某一个非常细分的行业,它没有定价能力,比如说我是做一个什么设备的,这个设备是用一个大的部件上面,大的部件然后才会供应到终端的用户,这个东西到底在产业链里面是个什么地位,容不容易被取代,门槛高不高,这个是非常专业的问题,所以别看公司小,其实越是小的公司,它定价起来,他越还不太容易,所以大量的中小投资者参与到创业板的定价里面,由于中小投资者人数比较多,所以往往他取代了机构投资者在开盘定价的时候。所以我们常常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机构投资者做了定价报告,开盘是多少钱。结果实际开出来就远远超过这个机构预测的价格,说明定价的参与的买入的投资者还是没有定价能够的那一批人, 

  VCR

  创业板指数自设立以来,整体跌幅达到了30%,同期纳斯达克指数上涨了70%。据统计,目前创业板企业中,85只股票价格较上市时跌去一半以上,226只股票价格仍低于发行价,占比达64%;300只股票价格低于上市首日价格,占比85%。

  刘江啸:对一个新的市场而言的话,大家兴趣会比较浓,我们看到的在中国的创业板市场上面,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发行市盈率在一开始都偏高了,那么这是一个,我个人把这个归结成一个特殊历史阶段的一个特殊事件,因此我对这个破发而言,我认为是必然的。大家对这个市场的规律,对公司的质地以及公司的认识会随着这个市场的逐步成熟会找到平衡点,特别是经历牛熊(市)之后,我想这个平衡点更容易找到,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破发是必然的,破发之后重新找到平衡也是必然的,只是我们要给以这个市场时间,同时又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加强监管,给投资者一个公平的环境,这可能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串场:已经是三周岁的创业板没能成长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却陷入了一上市就“变脸”的怪圈,部分公司的盈利能力甚至不如主板公司。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创业板的公司业绩频频变脸呢?

  刘纪鹏:这里面就是创业板整个的发行制度和审核制度出了问题,比如说保荐人责任,保荐人只拿到了高薪,没有承担责任,为什么呢?因为保荐人他不是最终要承担责任的人,因为他要带着上市公司去跑发审委,去跑证监会,所以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这几个环节都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最终的责任还不是由保荐人决定的,所以要把保荐人、券商和保荐代表人这些具体的自然人双重责任绑在一起,既然这个职位这么诱人,那就很多人都要进入,但是我就要罚的你出局,罚的你底掉,要把你吃进来的都要吐回来,还要多吐,我想这样的案例有几个,重罚之下,我想业绩变脸,信息造假,过度包装的现象才能根本解决。

  吕俊:上市公司的情况它本身就是变化的,有时候经济周期一波动,他这个公司,我刚才已经说了,小公司本来抗风险能力就比较差,那么逢到经济波动,它达不到它的盈利预测,这是一种情况。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包装过度,就像化妆一样,化的都不认识了,这种情况应该是监管机构来处理,但是这个包装过度怎么界定?也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第三种情况,好多创业板公司,它规模比小,然后在创业的过程中,又发生了很多费用,这个费用包括律师、会计师、投行、差旅,包括与媒体打交道的这些咨询费,对于大公司来说的话,因为它总的盘子比较大,所以影响不是很大。

  主持人串场:最近几年,A股市场一直处于持续低迷的状态,投资者亏损严重。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创业板创造了数百位亿万富翁,大量高管为减持套现而离职,创业板也成为了名符其实的“造富板”。

  刘纪鹏:我认为(出现造富的原因)核心在于制度,如果这个市场,上市给它的股指过高,市盈率平均前200家达到72倍,发行达到35倍,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日子是支撑不了的,所以只有在这种高点上把个人得利益最大化,先减持拿到手,落袋为安再说。有几个实实在在的人要真正遵守价值投资,当股东誓与阵地共存亡呢?

  吕俊:我觉得很多人把大股东和高管混为一谈,这个是不一样的,大股东减持,我们就得当心,因为大股东本身就是比较有钱,不存在改善生活的问题,然后大股东对这个事业也是最关心的,所以控股股东和它的家族成员如果是减持的话,我觉得是要担心的,但是高管,很多高管毕竟是打工的,,他平时的薪酬可能也不是太高,可能几十万,百八万,要想买个大房子可能钱还不够,所以高管减持我觉得也可以接受,其实犯不着去辞职去减持,对高管应该网开一面。

  主持人串场:投资者期待创业板的这些公司是具有 “高成长”、“高科技”等特性的。但现实却并非如此。创业板公司的高增长只是外延性的成长。

  刘江啸:我认为是因为本身创业和创新就很难,这是一个现实,十个公司中间有一两个能成功就不错了,这是创业板,或者我们说高科技公司的一个特点,那么也就是说,正是由于这个特点,使得我们找到好的公司,你可能有十倍、百倍、千倍的成长,但是如果它真不成功,你必然也要忍受这个损失,这一点我们投资者要有清晰的认识。它的波动性有点大,而我们说市场的特点又在这,所以你必须做好心理准备。

  刘纪鹏:高科技和新技术以知识产权的角度来衡量,它的标准上,各国各地区不同的时期,都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此有些是要在发展中逐步成型的,所以创业板我很赞成在这方面,他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找几个科学家来鉴定,把关只给所谓的高科技上市,因为没法把关,而是提出了所谓的五新,三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要看到,这个灵活性不仅仅是局限在高科技。创业板实际上也有像新的商业模式,连锁经营,像新的农业,新能源,一些的探索,给予它的一定的创新空间,但是重要的它还是有一些经济指标,这里面当然我想审批环节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刚性的高科技的概念,比如说是经过国际权威,还不是个人,可能有一些机构,专业鉴定,那么这个标准难以把握,但是如果放到成长性上,可能扑克牌的成长性,甚至娱乐业可能有些成长性都不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发审委,我们的发行部门的把关,它的认识理解就很重要了

  主持人串场:创业板遭遇了不少“成长的烦恼”,期望通过高成长获得高收益的投资者也铩羽而归。面对创业板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改善制度从而推动其健康成长呢?

  刘纪鹏:如果要想上市,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上市前应该下调10个百分点,调到45%左右合适。但是更重要得指标是募集后,它在上市的时候,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应该不高于三分之一,这是我说的第一个措施,以平衡供求关系,缓解压力,为长远未来考虑,做一个战略考虑出发,降低创业板上市企业一股独大的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第二就是说对于他们的减持价格,对于二级市场上,凡是第一大股东超过30%的第一大股东,你的减持价格一定要提前预设,告诉大家,通过上市,我们总要提高一把,所以只有提高一把,你才能卖这个股票,

  刘江啸:我们的市场环境,监管环境,我们的投资者,包括上市公司本身的素质,各方面的因素都存在,我个人认为,这是我们市场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需要我们以管理层和监管层领头,同时由社会各界,包括社会的不管是质量,还是其它的法律部门,共同来对我们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进行监管,同时做到所有的信息的公开、公正、透明,让我们投资者真正的不管用脚还是用手投票,做到投的准确的这一点,或者是提高投的准确率,这可能是我们要做的最大的工作。

  结语:虽然创业板存在不少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也完成了部分的历史使命。如今,我们需要做的是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吸取经验和教训,适度的调整和完善,让创业板更好地成长。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评论列表,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