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生:推动经济增长原动力正在放慢

按住此条可拖动

财经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视频信息

0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0日18:08 来源:新浪财经

所属专辑:2012新浪金麒麟论坛

简介:

  新浪财经讯 2012新浪金麒麟论坛于11月20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次论坛主题是:“新周期中的经济改革”。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微博]在发言中表示,中国经济其实在过去的二三十年当中,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些原动力,这些正在放慢。以下是周春生发言实录。

  周春生:

  在这儿我想结合他们的发言,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唐总谈到了中国宏观经济的问题,特别是十八大以后,我们陈总也表达了很多赞许和感慨。我觉得十八大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我们党的领导集体产生,给我们对中国经济以及中国经济未来的改革,带来了很多新的期许。我们非常值得期待,但是绝对不值得盲目乐观,因为摆在我们新的领导集体面前的,我觉得这个经济发展和改革的任务,是异常繁重的。

  我们提出国民收入以及中国经济到2020年翻两番,如果是按照今年作为基数的话,按照明民意的收入,就是把通货膨胀也考虑进去,我认为翻两番可能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按今年为基数,只考虑实际的增长,其实翻两番是一个很严峻的挑战。这意味着是什么呢?就是在未来的8年当中,我们每年无论是从居民收入还是从中国的经济总量来看,我们需要每年实现9%的增长,这实际上是相当困难的。

  那么我当然对中国经济不是非常地悲观,我们也不能特别地沾沾自喜,因为我总结就是说,中国经济其实在过去的二三十年当中,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些原动力,这些正在放慢,我觉得中国经济在过去高速增长靠四样东西,那么这些东西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第一项,推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实际上是中国在过去20多年当中的人口流动,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再分工。因此人口流动大量的农村闲置劳动力涌向城市,成了我们工业发展、出口行业发展、制造业发展以及服务业发展的宝贵的劳动力资源。那么也正因为这种闲置的资源变成了有效的资源,所以增加了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大幅度地提高了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按照世界银行[微博]的相关统计数据,在过去20年当中,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就是经济学里面讲的TFP,平均每年增长在4%,也就是说我们不增加人口、不增加资本投入的时候,经济可以达到4%这样的一个增长,靠的是效率的提高,而这个效率的提高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根本性改善。但是这个过程正在发生变化,我们大量的劳动力涌向城市,从事工业生产、这个过程还在继续,城镇化还在继续,但是显然在放缓,特别是人口红利带来的经济增长因素。

  那么第二个我们陈总刚才也谈到,就是这个产权制度的改革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和中国企业家阶层的产生,那当然对经济的推动我就不多说了。

  第三个中国过去的增长,靠的是中国人的勤奋和学习能力,这个学习主要是模仿型学习,模仿型学习对于我们追赶是有极大的帮助的,因为我们落后,我们模仿可以很快地追上。但是这个模仿性的学习,显然不利于赶超,因为当你和别人接近的时候,如果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要超过别人将会变得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第四个就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中国过去的经济增长、出口的增长功不可没,大家经常说中国经济增长有三架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其实这三架马车一直是用绳子或者链条捆绑在一起的,其中一架马车放缓一定会拖累另外两架马车,那现在出口这一架马车放缓,已经毋庸置疑,而且可以很客观地说,出口这架马车的放缓,并不单单是因为欧债的危机,刚才我们唐总也讲叫欧债危机无解,也绝对不是单纯因为美国金融危机以后的经济放缓,而是因为中国整个出口结构和我们的规模自身决定的,就是说我们出口已经不可能恢复以前的那种两位数甚至20%、30%的这种增长速度。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出口国,现在我们的这个出口规模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规模小的时候,如果中国现在的经济规模出口规模像柬埔寨或者说缅甸,你把整个中国都出口了,也不会对世界经济造成重要的影响,但是问题是当我们变成第一大出口国的时候,这个当然值得自豪,但是自然也就带来了挑战。因为美国经济、欧洲经济,我们主要的贸易伙伴他们在正常的情况之下,也只能期待2%到3%的年增长率。如果他们的GDP,他们的经济规模增长只有2%、3%,我讲是在正常的情况下,你想他们从中国的进口,当然也就是我们对他们的出口,能不能实现20%、30%的增长,这一定是不可能的。

  关于金融结构的变化,毫无疑问我觉得中国现在的经济增长放缓,当然我讲的这个增长放缓可能说我谈了一些悲观的消息,但是我不是特别地悲观,我觉得我们尽管10%或者说以上的增长速度,很难期待了,但是7%这种增长速度还是值得期许的,而且我们有新的增长点,如果能够正确地引导投资的话。我觉得我们投资建了很多的机场,很多机场显然至少从目前来看,比如说像成都的机场等等,可能容量超出他的需要,我到洛杉矶、纽约,我就觉得人家的机场10年、20年没变,也不如咱那么拥挤。但是中国的医院却往往异常拥挤,发现我们在医院这些领域的投资非常少。我们如果能够把握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正确地有这个投资导向,只要有需求就会有拉动增长的这个动力。

  所以尽管我觉得我们不可能再回到8%以上的增长,可能都越来越困难,但是7%到8%,在新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之下,我觉得问题可能不是很大。经济增长放缓是一个长期趋势,这种趋势也必然会对我们的金融业造成影响。

  刚才任总特别谈到整个金融结构的变化,保险、理财等等。那么其实我们可以观察到的证券和基金行业,这几年大概是最低迷的,我本人也是某家大型基金公司的独立董事,我作为独董不愿意太多评论任职的公司,但是现在包括我本人,大部分限制的资金买的都是那些理财产品,因为它可以有不同的期限结构来满足你的需要,你有一天的,他也有一天的,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三个星期、一个月、两个月。尽管大家担心说这些理财产品将来有没有风险,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理财产品整体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那么这一个业务的发展,将来我觉得这也和利率市场化还没有达到一个相当的程度有关。第二个表明了什么呢?中国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会变得越来越模糊,我们证券业做资产管理,实际上基金公司就是做资产管理的。

  那么从未来的改革方向上来看,我觉得金融机构之间的准混业经营可能是一个大势所趋,其实现在我们的金融机构,尽管银行是银行,听起来证券是证券,但是我们已经成立了大量的金融持股公司。包括唐总旗下就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

  那么另外就是在业务方面,我们很多的业务创新,包括银行,尽管银行我们不直接从事证券业务,但是现在你可以看到信托和银行之间,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和银行之间,他们无论是业务往来和业务交叉,也都越来越密切,我们大量的理财产品可能都是一些准带宽类的资产和准信托类的资产,这种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对我们的财富管理,至少会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当然了对于企业的融资会产生什么影响,我觉得十八大以后我们可以期待的,一可能是债券使臣,大家几位高管都谈到,我们债券市场和美国相比,我们债券的融资规模很小,这可能是我们未来的一个方向,另外就是民营金融机构,我听到地消息,尽管还没有经过证实,那么至少我们的证券公司可能会更进一步地放开对于外资和民资进入的限制,这个可能也是这一类对于投资主体资格的开放,那么必然会引发更多新的金融机构,也会导致金融机构之间更进一步地竞争和业务的交叉,这也是我对整个金融格局的一个判断。

  我就讲到这儿。

 

评论列表,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