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博鳌十周年特别策划:博鳌再出发

按住此条可拖动

财经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视频信息

0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4日02:38 来源:新浪财经

所属专辑:博鳌再出发

简介:

  第一部分:段伟和周文重

  段伟: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第一任新闻官,这个“官”一当就是6年。(此处文字配合图片引出段伟)

  “在论坛做了六年的新闻官,那六年,是没有春天的六年,因为每年3-4月都在国贸办公室和海南度过。”——段伟

  2002年博鳌亚洲论坛筹备之初,段伟辞去美国公司的工作,在给“博鳌之父”蒋晓松做了一段时间秘书之后,转而担任论坛新闻官。

  “荒凉”是博鳌留给段伟的最初记忆。

  因为没有办会场所,他和外交部的同事在临时腾出的博鳌控股员工宿舍奋战,

  一楼是办公室,二楼是上下铺的宿舍。某天早上起床,发现没有自来水,就用马桶水箱里的水随便抹把脸;

  “荒凉”,别人给周文重描述第一届博鳌时,也常用这个字眼。

  周文重:在2010年卸任中国驻美大使一职后,出任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

  别人告诉他,十年前,第一届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在一个半开放的简易帐篷里举行,代表在里面发言、记者挤在外面。

  十年后,参会人员越来越多,住房依然紧张,但他相信,这些问题都会得到改善。

  未来,博鳌论坛要站稳脚跟,立足亚洲,也要走出去,扩大在世界的影响,这是周文重的设想,也是他的担子。

  当了六年“官”后,段伟重回校园,随后进入了某跨国企业任新闻官。他说博鳌给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提供了迅速成长的平台。

  让段伟欣慰的是,当初他一手创建的新闻制度被沿用至今,所不同的是,2011年的媒体参会人数已经超过了800人,比创建初期翻了一倍……

  十年,段伟离开,周文重到来。在不同的时期,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为博鳌添砖加瓦,在不同的起点,他们再次出发。

  第二部分 卢光与李吉祥

  卢光:土生土长的东屿岛岛民,在05年加入海南中远博鳌公司之前,他是后博鳌时代的第一任东屿岛村支书。

  东屿岛是博鳌亚洲论坛的会址,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渔村。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开始举办后,一切逐渐发生改变。

  卢光在海口读完大学后,就留在外地开公司了。2000年东屿岛被确定为论坛会址后开始征地,2001年底村子整体迁出,涉及200多户村民。

  “村民们早出晚归的耕农生活改变了。之前养鸡、养鸭、养鱼、养虾、种水果,几乎人人都会开船,平均一年一户收入有5万元,消费也很少,出口了买些猪肉,我们家每个月就支出点电费,大概7块钱。”——卢光

  2002年,在当地村民多次邀请下,卢光回到了家乡。“村民们相信找个有文化的人可以找政府要到更多优惠政策”。一届任满后,他又组织村民办起了旅游公司。

  拿到征地赔偿款后,村民们都盖了新的房子。有些干起了游船生意、开起了饭馆、去隔壁村子承包了鱼塘……或者像卢光这样,进入开发博鳌的中远公司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村里的游船每天接待游客四五千,现在每天1万多人。

  刚开始的时候,村里的土地300多元一平米,而今飙涨到了17,000元一平米。

  进入中远博鳌公司后,卢光先从熟悉的游船管理工作干起,而后又自荐进入到综合部采购室任经理。

  卢光的休息时间越来越少,但他现在的薪水是当村支书时的五六倍。本来公司内部还有晋升的机会,但他想在一个岗位上再干踏实些。

  他对自己在中远的未来很自信也很乐观。

  同卢光一样,在博鳌的北京人李吉祥也对未来充满信心。

  李吉祥:1988年生,英文名叫Moon Li,他的故事叫“北京人在博鳌”。

  2009年12月,应届生吉祥到海南旅游,看到博鳌索菲特酒店的招聘信息,便提交了简历,面试、签约,不经意间开启与博鳌的缘分。

  索菲特酒店是博鳌亚洲论坛的主会场,甫入职,他便开始为2010年的年会服务。论坛结束后,李吉祥如愿成为了酒店康乐中心的主管。

  自从来到海南后,他再没回过北京,每月和父母通两三次电话。跟同龄人一样,他喜欢网购,刚从网上买了新疆的薰衣草。

  博鳌已经发展得很快了,但将来还会有更大的发展,以后兴许还要介绍北京的同学过来工作呢。”——李吉祥

  论坛期间,吉祥结识了很多记者,还保留着好几封感谢信,他觉得这些信或许对自己今后的“进步”有所帮助。

  他和索菲特的合同明年就到期了,他说人有人缘,也有地缘,如果缘分尽了,就回北京,如果公司能给他更大的空间,就继续扎根博鳌。

  十年,卢光和他的乡亲离开,李吉祥到来。正是他们的离开和到来,让博鳌成为今天的博鳌,而其间的选择和沉淀,也让他们的再出发步履轻松。

  第三部分 蒋晓松和邓庆旭

  如果说博鳌是一幅作品的话,他的第一作者应该是蒋晓松。十年前的大胆设想和小心筹谋,赋予了博鳌小镇新的灵魂,和世界级的声誉。

  “这十年来,每次去博鳌都能感到明显的变化,街头比十年前不知繁华了多少倍,这个飞速成长的小镇早已把十年前那个落后的乡村丢在回忆里。”—————邓庆旭

  邓庆旭:新浪网副总编辑,2002年首届博鳌亚洲论坛举办时,他是后方责编,此后六次前往博鳌,报道博鳌亚洲论坛。

  十年前,新浪财经只有十多人。在博鳌,一个人就是一支报道队伍:支起新浪广告牌,拍照,采访,写稿,传稿……有一次三天报道下来,他一共只睡了7个小时。

  “最近几年去博鳌,干活的主力都是一茬一茬的新人,现在是他们带着我走,晚上我困得不行了,一看他们还在挑灯夜战,我也不好意思休息。”——邓庆旭

  博鳌和博鳌亚洲论坛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媒体的报道越来越多。蒋晓松却在04年万泉河边的禅寺建好后,将公司的股权悉数转让。

  他专做那些谁都不重视,谁都看不上东西,当别人醒过神来的时候,他已悄然淡出。

  十年后,蒋晓松带着他琢磨了十年的“作品”回来了,那个叫乐城的“理想国”就在博鳌的不远处,投资额接近1000亿。

  “乐城可以把琼海和博鳌连成体,将来那就是这三点一线上的穴位。”——蒋晓松

  商人的“欲望”会不会将理想国再次变为地产和建筑工地?

  蒋晓松说,他不会像对待博鳌那样,过早的把“乐城”交出去,他要自己掌控、把关,不会轻易撒手,他让我们相信他。

  十年,蒋晓松离开,邓庆旭仍是博鳌的常客。这块土地曾是他们梦想或者事业的起点,如今,他们一个有了新的作品,一个有了新的角色,再出发,博鳌是基石,也是底气。

  结束语:

  十年,人来人往,他们成就博鳌,博鳌也在成就他们。

  十年,潮起潮落,这是一个关于国家、城市、个体变迁的故事。

  感谢这十年来为博鳌默默奉献的人们,感谢十年的岁月。

  策划:丁蕊 肖瑜 席淑静 王元平

  制作:宋雪峰

评论列表,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