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

按住此条可拖动

财经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视频信息

0

发布时间:2008年11月11日09:14 来源:新浪财经

频道:

简介:

  富甲全国的天下第一村,这儿的村民能住洋楼、开轿车,手握百万存款,村里15大公司、58家企业。

    数十年潮起变换,这里一直屹立潮头“红旗”不倒。为何一个苏南籍籍无名的小村庄,能够创造出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神话?

    敬请关注,新浪财经改革开放30年特别报道——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

  解说:10月5日,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华西村,这个中国最为富有的一个村落,用一种别具特色的方式,迎来了村里的首届国际旅游节。

  可能过去的华西人未曾想到,这个曾经在1961年,由江阴县华士镇跃进大队,改名为华西大队的苏南小村,在47年后,能成为旅游景点,邀请到400多位各国使节与130多家海内外媒体,参加自家村里举办的国际旅游节。而华西这个名字,成为了中国农村最响亮的一处标签。

  其实在47年前,华西大队刚成立时,村里的起点却与全国其它地方的农村一样,土地七高八低,坑坑洼洼,村庄凌乱破旧不堪,老百姓靠天吃饭。华西和全国绝大多数农村一样,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粮食亩产只有不到340公斤,集体积累只有1764元。欠债一万五千元。

  不过颇为幸运的是,华西村在当时有一个让村民信服的带头人,村支书吴仁宝。自此,这位农民政治家也在华西村留下了自己深深的印记。在那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的年代里,一张六十年代制定的华西村未来15年规划图,让我们看到了华西人当时悄然做出的自我选择。

  主持人权静:我身后的这一家不太起眼的小厂房,对于华西村的历史来说,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因为华西村赖之起家的最初的小五金厂的厂址就在这里,事情还要回到1969年,那个时候华西村,虽然已经完成了农业学大战,粮食的产量大幅度提高了,但是老书记吴仁宝算了一笔帐说,如果依靠农业可能挣不了多少钱,而且随着人越来越多,可能大家还要饿肚子,所以华西村为了致富,最好的出路就是发展工业,于是最早的小五金厂,就在这片空地上创建了,但是在1969年那个年份,大家还都在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尤其在农村地区,自由的贸易和生产都是不允许的,所以这家下五金厂在最初的年月里面是一家地下工厂,身后的这个铁门很有意思,当时有领导来视察的时候,这个铁门就大门紧闭,门上上着铁锁,所有的工人们就假装回家休息,而领导们走了之后,大家又回来加班加点的把之前的损失补回来。

  在1969年到1978年那些年时间里面,这家小五金厂累计为华西村创造了大概将近三百万的产值,在这个年代,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而华西村在之后,在改革开放一路的腾飞,第一桶金的起点也就在这里。

  解说:当时光流逝到上世纪80年代,那时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分田到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此时的华西村,集体经济初具规模,但村支书吴仁宝却出人意料的没有分田到户,而是依旧干起了集体经济“副业”。他坚持将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到正在蓬勃兴起的苏南乡镇企业发展中。不过,走在走上工业道路的华西村,不仅在分田到户,在某些方面也是颇为执着。

  主持人权静:华西村有很多著名的景点,而我身后的这个,不是很为媒体所关注,这栋大楼早在1978年之前的1974年6月就已经开建了,当时在吴仁宝书记带领之下,大家要建这么一所大楼,让所有的村民都能在里面学习,尤其是让小孩子都有一个学习的场所,那这个大楼里面有什么样的故事,对整个华西村的发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我们也找来了一位华西村的村民,屈先生来给我们讲一讲,屈总,您当时这个大楼建的时候,您还记得吗?

  屈先生:当时建的我记得的,这个大楼建的好处呢,它就是每个村民来这里进行教育,教育每个村民,在村里面学习。

  主持人权静:都学些什么呢?在这个大楼里面?

  屈先生:学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对人的村民规定,要学些什么课,这都在晚上,特别是晚上,下了班,工作以外,在这里学习。

  主持人权静:然后后来还有这个小学生在里面上课,是吗?

  屈先生:后来转为学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本村的,包括外来的这些打工的小孩儿,都在这里上学。

  主持人权静:其实我们说到华西村的时候,大家更多的还是关注华西村的物质富裕,而真正了解华西村的人都知道,其实华西村最大的财富,在于它精神层面这种团结和凝聚力。

  解说:或许是凭借着这种凝聚力,1988年,华西村三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创“村庄上市”的先例。而到了2007年,华西村总资产超过160亿元,销售收入450亿元,上缴利税超过8亿元。30年过去,现在的华西村已摇身变为富甲全国的天下第一村,村民都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主持人权静:这里家家户户都住着这样的别墅,每家都有一到三辆的小汽车,我身后的这栋别墅,也是这次我们来华西村住的地方,是钢铁二厂热带厂的厂长屈书记的家里面,而旁边这栋就是他的大儿子的别墅,他们一家不到十口人,就住着这样宽敞的房子。

  解说:在华西,村民吃饭不花钱的,日常消费的油盐柴米也全部是由村里免费提供。不过村里的老书记吴仁宝直到现在,还是住在建造在70年代的老宅中,不愿搬出。屋里摆设朴实,能够看到的是满墙的合影照片倾述着这位老人的辉煌。尽管同时期的明星村有很多,但华西村一直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健前行。

  华西村现任党委书记吴协恩:因为华西的共同富裕的这个体制,实际上就是整个贯彻我们华西发展的这样一个共同的目标,那么华西村的实现,但是我们老书记早就说过,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这就是我们老书记的理念,也就是我们华西人需要去做的。还有一种就是个人富了不算富,要全村富了才算富,

  我们华西共同富裕,他不是建立在平均主义上,是建立在共同富裕不等于一样富裕,有差距的富裕,所以我们的老百姓家庭的资产、收入,他都不一样,就是一百万的资产到一千万资产,是这么一个概念。实际上共同富裕也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说得那个一点,就是奖勤罚懒。

  解说:对于村里人而言,一直没有改变的还有这声“老书记”的亲切称谓,就算是现任村党委书记,作为吴仁宝儿子的吴协恩也喜欢遵循村里人的习惯。长久以来,吴仁宝都是华西村的灵魂人物。因而到了2003年,吴仁宝从华西村党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了下来,特别是接任职务的人是他儿子吴协恩时,外界对华西村的这种新老交替之际,产生了不少疑问。

  主持人权静:我想当初在选这个接班人的时候,是老书记他更喜欢你这个小儿子,还是说群众更加认可您的这个能力,当初这个选举是怎么样产生的?

  吴协恩:我的想法是不是老书记可能看我,一个相对这个年龄段比较合适一点,你要说我本事,真的没有什么本事,也许老书记看错了,那么我想讲的一条就是说,很多人就是想,我们有没有这个权去行使执行能力,我们有没有号召力,或者怎么样等等,就是老书记干预的我多不多,实际上一句话就是这样,那我要讲一点,首先不要说老书记,就是说我们村的老一辈我都要去尊重他,尊敬他,为啥,这个天是他们打下来的,华西的今天是他们创造出来的,我们是享受者,为什么我一定要去跟老书记去,这个面子上,或者个人的私怨上去比这种你厉害我厉害的,没有必要。

  因为我们老书记追求的是一方百姓,不是追求的自己,所以我想我这一方面,我也不想比,我想真正说的跟老书记比的,就是能不能说把华西村,真正地延续下去。

  解说:在吴协恩看来,如何挑起将华西村真正延续的重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能者上,

  主持人权静:接下来您的接班人,您觉得会是什么人?外来的,还是本村的?还是吴家的,还是什么?

  吴协恩:现在还没出现,因为我脑子来还没考虑过,但是有一条可以说的,能者上。

  主持人权静:之前我们看到华西村是老书记精神领袖,团结大家一起往前干,那以后是不是当老书记的时代慢慢慢慢过去,老书记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那个时候是靠什么?就靠制度了吗?

  吴协恩:我呢,没有我们老书记这样的魅力,人格魅力,所以我也在想,我的优势在哪里,我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因为老书记的优势可以这样说,他讲一句话,哪怕说讲错一句话,也有可能大家认为是对的,不光是华西人,可能外面的人也会这样想。那么我呢,讲对了,人家也可能会认为我讲得不一定对,所以我呢一直这样想的,关键是一个团队,我一个人不行,我一个团队来跟老书记比,这样就可以了。就是说这几年,可能你们了解得相对比较深一点。实际上在制度建设方面,可能我们这几年做得更多一点。

评论列表,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