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品牌、技术、资源是联想并购的三要素

按住此条可拖动

财经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视频信息

0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8日15:31 来源:新浪财经《长安讲坛》

简介:

  新浪长安讲坛第48讲 长安讲坛总第179期,做客专家是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柳传志。他演讲的题目是“联想国际化经验和教训的总结”。

  以下为演讲实录:

  今天这么多同学坐在这里,听我来讲这个,我很受鼓舞,为什么呢?因为今天晚上大家都知道是一场好球,阿根廷跟南韩,放弃了这球,坐在这里听我说这个,我很受感动。今天选了一个题目,就是“联想国际化的阶段性的总结”。既然是以联想为题,简单把联想的情况做一个最简单的介绍,我们开创的时候,84年11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投的资,用20万元人民币,我和另外十名同事,其实不一定是科技人员,有几个科技人员,有几个工人,办的这间公司。这是开始。现在的状况叫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请大家注意这个名字,联想控股是母公司,大家常说的联想集团反过来是子公司。我们用电脑叫联想集团,那个英文名字叫lenovo,联想控股的英文名字叫Legend,后来起名字叫Legend,因为Legend有一个到全球有一个注册的时候,叫Legend的公司很多,注不了册,后来起了叫lenovo,大家用的电脑叫lenovo。联想控股有限公司现在员工人数也不停地在变,曾经是31000多人,总资产和营业额的状况,这里包括了联想集团,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

  我还是想谈国际并购的事情。2004年12月8号,联想集团宣布收购了IBM全球的PC业务,宣布的那天,就引起了非常大的震动,说震动这句话不以为过。当时国内的同行,国内的经济界的朋友,媒体都非常地振奋,振奋的主要原因是鼓励我们有这个勇气,对我们是不是能做到,我相信大多数不是看好的。我记得大概就在这件事完了不久,大概在05年1月份,在北大光华EMBA班有过一次讲话,那EMBA班大概有九十几个同学,我就问了一下,对我们这个并购看好的请举手,当时有三个同学举手了,我再一看,还有两个是我们联想派去的学员。所以不看好还真的是很有道理,因为当时报纸上都说了很多蛇吞象,本来在电脑行业里,并购成功的案例大概占25%,他这个多半是美国企业和美国国际企业他们之间的并购,像一个中国企业,当时我们30亿的营业额,并购一个比我们大得多的企业的营业额,像IBM这样的企业,认为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当时我们的竞争对手戴尔本人在接受访问的时候,问他对这个事怎么看法。我记得报纸上报道是他笑了笑,没有予以任何回答,只是笑了笑,代表了回答。说明在当时的时候,肯定是认为不看好的。但事实的结果是并购完了以后的情况,有一个数据,这个数据是2007财年就是金融危机爆发前的那个时候,2004年财年就是我们在并购前的那个财年,当时并购前是29亿美元营业额,29亿美元就是我们在中国市场份额大概在27%、28%,绝对第一位。在亚洲市场绝对第一位,就是29亿美元。并购以后,就是169亿美元,净利润,并购前是1.4亿美元,并购后的2007财年,人民币还升值没那么高,4.84亿美元还是值点钱的。也有这么大的差别。国际占有率,当时在中国这么大的份额,在全世界也是2.4%,那一年达到7.7%。

  我们到底是买什么东西?今天回顾起来,推得再远一点看,我们到底想买什么,买到的是什么?第一个买到的还是品牌。如果就算我做企业,做了很多年,知道品牌多重要,但是不是真的自己出去特别亲自感受到的话,还是不会知道品牌有这么大的力量,我们大家说起来都会知道,我们同样买件登喜路的皮包,这么小,就要上万块钱,都是中国的工厂制造的。如果没有这个牌子,你怎么卖,也就是几百块钱。尽管我们都知道品牌,但是真的不是自己去感觉,去推这个产品的话,都不知道会是这么厉害。我们买的知道想买thinkpad这个牌子,IBM花了10亿美元,花了将近十年的工夫形成的品牌。一个黑了吧叽的电脑,永远是这个样子,人家就认,就能够让这个企业花比较高的价钱,去买它。

  我们国家有几家公司,向海外走,走的是不同的道路,像海尔是重新建立海尔的品牌,我相信会成功的,都是不同的路,但是也黑非常艰苦。李书福走的也是我们这个路,通过并购以后,把人的牌子买回来,这也是一条路,买回来真变成自己的话,这条路能走成功,应该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我们在跟IBM谈的时候,一共花了12.5亿美元,买的是think永远是我们的,但是IBM牌子得借我们用五年,当时还是担心。现在把IBM牌子去掉了,现在的笔记本上写的是thinklenovo。

  第二点,我们买的是技术。技术的原因有点像东西方的艺术品一样,互相没打透,跟打透了不一样,我们到欧洲去访问,你到皇宫里,你看到各个皇帝长得都不一样,我们在故宫里一看,怎么康熙、乾隆都长得一样,我们画的是写意,他画的是写实,写实写意打通了以后,徐悲鸿出去了以后,再回来,带的这些画家画的东西,我觉得好看多了。我确实不懂,看过去老的古画可能很值钱,因为吴道子的画没存过,但是说起来像得不得了,我绝对不相信像,因为没有解剖,所以他像不了。技术有很多东西也有这样,有一层窗户纸,捅破就很重要。think里,IBM以前的硬盘技术很重要,因为我是学电脑,搞电脑的,在硬盘运作起来的时候,有人比喻相当于波音747的大飞机在离地比如说10公尺的地面上平均飞行,好比硬盘转起来以后才能够很均匀地提取所需要的数字跟信息。IBM的think能做到在一定高度的电脑跌下去,硬盘不损坏,数据都能保存了。这样的技术本身是我们非常需要要了解到底怎么回事。点透了以后,我们可以做很多别的事情了。而我们现在不仅是买了它的专利,买了它的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团队混合编队了,中国的技术人员到了日本的大河,到了美国,他们的人到了我们这里,编到一起,共同进行工作。我相信对后面,为我们将来跟苹果竞争,都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第三,买的是国际化的资源。国际化的资源,主要像国际团队,国际的市场,国际的销售渠道等等。甚至包括了法人治理结构,一个国际的董事会应该怎么去运作,这些东西对我们要形成真正的国际公司,都是必须要进行学习,进行了解的,不然的话,只能做到是物理学的并购,买了一块,还在那放着,中国是中国的一块,你合不拢,这些东西是我们想要买的东西。

  在并购之前,里面还有很多故事,并购的决心是在2003年年底的时候是下的决心。因为2001年到2003年,联想集团在发展战略上,是有值得重新考虑,不一定很正确的地方。到2003年,我们决心把我们业务更专一的时候,决心走国际化的时候,正好IBM的高级负责人把橄榄枝送过来,说愿意和联想谈并购的问题,我们就是那个时候开始的。在这个之中,当然我们还是非常慎重地研究了很多问题,应该讲当时的CEO杨元庆,我当时是董事长,杨元庆和管理层有几个同事是非常想做这件事情。但是我站在董事长的角度上,站在大股东代表的角度上,在我们高一层的董事会,不是联想集团,就是联想控股的董事会上拿出来讨论的时候,这些董事们是代表中国科学院股东一方,代表了员工持股一方几乎人人都不赞成,觉得风险太大,因为我们靠着这个吃饭,这个风险这么大,真的没有了的话,但是有的报纸上说我们是为国争光,当时我们实际上先考虑的是饭碗问题。后来经过了多次的讨论,我们把这个问题组织了班子,会请了顾问,高盛跟麦肯锡,有系统地把我们所要的问题风险都整理清楚。当时并购前,考虑了这么多问题,把主要几个问题提出来。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IBM要卖这块业务,把这个做了比较透的研究和了解,觉得他卖是有道理的,这个道理我在这里不讲了。第二个,为什么IBM在做PC业务的时候,是亏损的,我们买了以后,就能盈利,凭什么,我们要做什么事情才能盈利,把这块又做了比较详细的考虑。最后一块,把这两块都想明白了,认为做了以后,确实可以扭亏为盈,果然有很大的好处,大家刚才看到了2007年,并购的真正实行的时间是2005年5月1号开始的,2007年,也就是两年的时间有那样的表现,那就是说实际上把双方的优势拼在一起的结果,还没有进行更深化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能扭亏为盈,把那些东西都想过了,风险在哪里,那是我们最要考虑的,如何去克服,前面那两个,因为话多,我就不讲了。

评论列表,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