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私房话:先富起来的烦恼

按住此条可拖动

财经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视频信息

0

发布时间:2017年07月11日16:25 来源:新浪财经

简介:

  作为一线的财经作家,吴晓波多年以来都在密切关注着货币的增长,以及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与资产泡沫化;但是,生于60年代末的他,同时又属于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群。如何在接下来的生命中保持领跑,在印钞机的咆哮与年轻人的狂飙中跟上节拍,是令这一大批人生赢家如坐针毡的课题。为此,吴晓波决定邀请三五企业家好友,在推杯把盏之间,彼此倾诉、共同探讨“先富起来的烦恼”。

  以下为节目实录:

  【吴晓波演讲】

  我呢因为在很长时间做财经研究,那么其实我对实体企业非常的熟,那么中国这几年的实体经济遭遇到了非常大的一个困扰,转型升级的一个压力在这个转型过程中除了我们产业发生了变化以外,我觉得中国的整个金融市场也发生了一个剧烈的变化,整个资本市场变得非常非常的过剩。

  其实这种财富溢出部分的打理,我个人都有困难。

  就是真的我们要到投的时候,我认为是一个特别专业的事情。

  我不直接去投,我委托一下专业的基金帮我去打理。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种理财的技术,他是一个意识形态,它代表了一种职业的新的意识形态。

  所以我在想为什么我们现在会提出这个企投家这个概念,是因为第一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面临一个巨大的转型,那么所以上半场的会议人群在今天面临一个焦虑,同时产业本身怎么能够借助金融的力量。

  然后企投家我认为它是一个学问,它是一个特别专业的一件事情。

  所以要请有实战经验的,所以我们这次去请了各位老师,我不能说最好,也是我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请到了中国顶级的各个专业,我这一次有一个要求,我们要扎扎实实的在一线的,然后在专业领域里面有成就的老师,能够帮助大家能够分享。

  【解说】

  作为一线的财经作家,吴晓波多年以来都在密切关注着货币的增长,以及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与资产泡沫化;但是,生于60年代末的他,同时又属于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群。

  如何在接下来的生命中保持领跑,在印钞机的咆哮与年轻人的狂飙中跟上节拍,是令这一大批人生赢家如坐针毡的课题。

  为此,吴晓波决定邀请三五企业家好友,在推杯把盏之间,彼此倾诉、共同探讨“先富起来的烦恼”。

  【前往途中采访——崔洪波】

  崔洪波:其实吴老师是一个没有架子的人,他不像别的明星我讲的是说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就是有很多叫表演系的。

  然后与此同时他是一个对中国企业界和这个时代在不断的在区别思考,不断的在去做出一些发现和这种挖掘一些本质性特点的人,

  所以他也不会刻意的去讨好谁或者是刻意的去贬损谁,这都不是他的风格。

  问:您对这次企投家有什么样的期待?

  崔洪波:我觉得企投家是今天这个时代一个全新的定义和全新的一种思考,那我非常期待就是说到底应该如何去定义它,如何去完善它,包括如何去成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家。

  【前往途中采访——戚麟】

  戚麟:其实跟晓波老师的交流,要么就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要么就是相互赏识,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包括跟晓波老师周边的这些朋友的一些互动和交流,我们能够受到很多的启发,不管是经验也好,教训也好,另外一方面,其实也是对我们企业的经营的一种自省。

  戚麟:这次其实我们客观讲,已经好多时间在思考这些问题了比如说企业发展到今天,我们企业在前一阶段进行了好多的财富积累,下一步想突破这种产业发展的瓶颈,想把我们的财富产生更大的价值,应该怎么思考,或者是应该怎么做,或者说别人怎么思考别人怎么做的,其实更多想聊一些这样的问题。

  【问:为什么要邀请这几位朋友】

  吴晓波:因为这几个,像王世渝老师是我们在做这个课程的时候,其中有一块涉及到一个全球化并购的问题,那么国内其实在这个领域里面又有实操能力,又愿意跟大家分享的老师其实非常非常少,那王世渝老师我觉得我们跟他谈了这个想法以后,他还想支持我们,他还愿意花点精力帮助我们企业的成长。

  那么洪波是做品牌的,就是从企投家这个名字的诞生开始到投融会发起,课程的设置都是参与的很多,所以说他是我们学术委员会里面的第一个委员。

  然后我们戚总就是因为就是在他的这个会所,他是我们的第一批创始会员,我觉得可能对他来讲也是他的痛点,因为他做很多年企业。另外他也有一个基金专门在投产业上下游,那么资金是非常专业的事情,他也需要学习,所以大家也都是因为各有各的诉求,各有各的责任就坐在这里。

  【酒桌会谈】

  吴晓波:王老师你最近跟民营企业的我们来的基本上是中型为主的接触多吗?

  王世渝:最近这几年我更多的是在海外。

  吴晓波:你感觉怎么样?

  王世渝:全球尤其是中国跟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关系基本上梳理很清楚了,我们做一个一个案例来做交易的时候我发现成功率很低,难度全是在我们自己,全是在中国。

  吴晓波:现在国际并购越来越多了。

  王世渝:机会和钱全都在中国。

  【王世渝前采】

  王世渝:我是更看好就是用全球化的方式来解决中国经济的问题, 那到底中国要主导全球化是什么,总体来讲是从过去的产品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产业要素全球化,我觉得会上升到资本全球化这个阶段。那资本全球化的路径呢我觉得有两条路径。第一个是通过资本走出去,把发达国家我们所需要的能解决中国供给侧所需要的这些产业要素给带进来,另外一个是产业走出去,就是在一带一路上把中国过剩的这个行业,制造业就是这个成本上涨,销售下降,利润降低的这个过剩的产能,通过国际产能合作输出到一带一路上来的这些巴基斯坦,印尼这些国家去,通过这样的一个全球化的路径,我觉得会解决中国真正由大而强的这么一个发展趋势。

  赖晓凌:中国是一个生产行李箱的基地,然后中国行李箱就卖一个几百块钱,毛利很低,最大的问题是在品牌中国以前是没有品牌的,中外差价太大了,品质一样的,做功一样的,生产线是一样的,这是一个品牌。

  赖晓凌:现在中国的资产价格这么高,这么多钱,你想在欧洲成为一个没落的贵族,你把他买了不就行了嘛。

  吴晓波:有贸易,有机会。

  赖晓凌:其实中国有一个问题,在产业这一块以前做的还是太低端了

  赖晓凌:我投了那个清客,他应该是奔驰的设计师,后来自己创业。他在国内做那个电动单车,在国内卖2000多,像欧洲卖到9000多。

  吴晓波:电动单车?

  赖晓凌:对,他把造汽车的那一套品牌的营销用在了单车,你会发现完全一样了。

  吴晓波:就是进去出去都有机会。

  赖晓凌:所以觉得王老师在这一块,还是到这个时间点了,以前是各玩各的嘛。

  【解说】

  不转型等死,乱转型找死;但既然身为企业家,就必须突破转与不转的死结,在多变的形势前上下求索。即便是先富起来的企业家,想要把握未来,就必须拥抱变化,就必须将自己首先转型成为“企投家”。

[1] [2] [下一页]

评论列表,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