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进鹏:人工智能还没有形成产业爆发点

按住此条可拖动

财经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视频信息

0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05日20:46 来源:新浪财经

简介:

  信息技术有三大重要的结果,第一就是计算机,第二是集成电路,第三是通信和软件的发展。

  这四十年来,任何一个技术、产业都在飞速地发展,但是在集成电路这个领域确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候。集成电路这也就成为信息产业的核心的内容,它是电子工业的基石,所以已经连续三年,我们集成电路的进口额超过原油的进口,这是我们知道的事实,所以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进口国。

  我们每年两千两百亿,两千三百亿美元,全球大概三千五百亿的总价值。所以至少一半的集成电路是在中国,中国的产值大概在3000多亿人民币,所以我们产能是严重不足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一领域全球的产业基本符合二八模式,最高的那两三家占据全球基本的利润最高端。

  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当中,中国由于起步比较晚,虽然经过几个“五年计划”都在做,但是毕竟起步很晚。所以我们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在集成电路这个产业当中,最高端的是在最底下,设备厂商、软件设计厂商,有了软件工具就可以设计我们的集成电路芯片,有了这个完成了以后下面才有代工厂纯制造,有纯设计,纯设计厂商用这个工具来设计,他们都做完了形成一个系统。

  在这个领域西方,特别是美国在集成电路的布局绝对在这个领域是垄断的,所以在70年代、80年代陆续兴起台湾的代工厂,形成了像台积电这类的企业。但是设计厂商和垂直整合厂商空间是比较大的,最丰厚的是在这。

  外包产业的转移逐渐转移,但不能简单看代工厂是没有空间的,而在代工厂、纯制造工厂也是一个耗资非常大的。2008年以来,一些传统的IDM公司,就是设计制造的公司已经或将停止建设新的生产线,太贵了,投不起。

  2012年下半年以来,先进工艺的产能开始供不应求了,因为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大,而能够跟得上的,即使投入你还有工艺,在台积电挂着它的专利,有七千多份,它自己的文档有三千七百多份,纯制造工厂工艺设计参数这也是相当的技术水平,设计出来给了他这个东西,他怎么去布线,怎么去做制片,然后生产出来那是相当的技术水准。所以每年台积电投入的资金基本相当于台湾整个自己在研发的投入,上百亿美元的投入。

  物联网以后的发展会和智能设备,会跟每个器械,以后两百亿、五百亿的终端器械互联的时候,那它消耗芯片的量要比智能终端要的芯片又增加一个数量级,所以从PC到手机,到以后的智能终端来看,或者端产品来看,都是数量级的增加,而这样的数量级的增加会带来巨大的对集成电路的要求。

  去年2015年英特尔花100亿美元收购了ALTERA,高通公司正在策划收购龙头企业Xilinx。给我们一个什么启示?以后大数据或者数据中心发展的时候,CPU是平台化的,硬件是能够把流程都确定下来就可以用通用平台来处理,当然还有很多是灵活性的,工艺不确定需要靠着参数的,叫做FPCA技术,FPCA和CPU结合就可以走向工厂控制和物联网,这样的战略的布局看明白的事情一个是信息产业的延伸不仅是在从通用计算这一头,而走向了制造业。这设计起来EAD软件垄断以后向专业芯片FPCA和以后新的结合。所以现在集成电路微电子发展,开始不是做集成电路,开始做集成系统,所以要有这样一个新生态的认识,否则我们永远走不出来。

  我们现在看硅芯片,硅半导体的芯片,如果我们和微基机(音)的结合,MLC结合,那就进入我们所说的后摩尔时代。所以从信息产业集成电路这个生态来看出现了一种新的重大的转折点。而在这个领域集成电路未来发展的工业路线图开始不清晰了,所以这是这个领域当中有重大挑战性的问题,同时就是重大的机会会产生。

  人工智能的发展有三个条件,一个大数据的充分发展,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条件。第二是深度学习带来的突破。第三个是基础设施,像芯片这类的不用说了,推动了这一个发展。再加上以前说的智慧地球,智慧交通,智慧保健等等。

  这个领域未来二到五年有很多新的技术有可能会成功,但预言有很多是真的,也有很多不是真的,不管怎么着人们对它的期待很大。

  我个人觉得人工智能要真正成为产业的爆发点我们需要思考,深度学习是不是一个商业化平台,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基础设施是不是就是人工智能的另外基础设施,还有资本能不能持续投入,这是一个基本的问题。

  但是最重要的规模应用和产业的痛点在哪里?这是这个产业最主要爆发的。现在聊天和服务没有改变产业的特点,没有带来新的本质性的新现象能够成为规模化的影响,所以还需要培育,但是已经开始有应用的Jobe。

  另一个方面我们要看它是不是成为产业爆发的拐点,就是有没有核心的产业业态,主流产品。移动通信手机是主流产品,关联产品可能有APP,衍生产品可能还有别的应用,主要形成这样的一个产业链条才能说相对培育出来了。       

  未来从狭义的人工智能来看,可能带来的拐点在什么地方?机器人、无人机、自动钥匙,它会改变这个行业的业态,因为麦肯锡有预测,十年之后有四千万的工人将会被机器人代替,这就改变了业态了。Gartner预测,2025年三分之一机器人或智能软件代替无人驾驶使300万卡车司机失业。所以德国工业4.0五大领域研究,其中就有劳动力的问题。所以机器人、无人机,自动驾驶带来的挑战作为人工智能具体狭义的应用,而不是通用的产业,确实在未来的五年应该是一个改变的影响。

  第二是医疗培训和教育,培训当中,复杂产品装配,可以完全无人指导,戴着头盔就自动在生产线参加工作,这有很多例子,所以人工智能还是处于一个培育的初期,需要把握有效的产业痛点,然后政府是培育的作用,但是不能取代市场主导作用。

  还有相当的时间和相当多的问题,所以人工智能还远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因为它没有自己本身的科学基础。产业的发展不一定完全依赖于科学基础的建立,但是我们也需要不断地思考和开展工作。

  制造业如果和互联网融合将会有很多新的机会,因为制造业在全球竞争极其明显。

  现在要做得对,做得准,个性化协同制造。这是产业制造面临新的一轮革命出现了。

  现在我们必须要有危机意识,这是德勤公司当时看中国制造业竞争能力2013年的评估报告,中国处于很好的位置,2010年中国第一,2013年第一,这时候德国和美国都往上走了,2016年紧跟,到2020年据它今年新的报告,美国将超越中国,这时候的超越实际上制造业走向先进制造,发达国家优势凸显。

  制造业有四大挑战:一是硬件,硬件就是自动控制和感知。因为物理世界的数字化看感知,物理世界的执行载体靠控制,所以这是我们的一个短板。你看机器人它在自动控制系统和去减速,中国机器人是世界产量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因为我们的减速器做不了,它的稳定性就差得多。

  第二是工业核心软件。工业核心软件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中国工业占全球20%,但是工业软件不到2%,十倍的差距。

  工业核心软件有多重要?

  我曾经跟别人讲,我说波音787,把它的CEO董事长,总设计师,假定十个人全挖过来,中国飞机能做成世界

  第一吗?不可能。波音787有八千多种软件,市场上能买到一千多种,剩下千千多种全是自己设计的软件。最后的竞争力实际上是七千多种软件加一千多形成的系统,所以波音的竞争力不是它的工厂,可以把工厂放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不是它的生产线,也不是它的CEO,资产积累了7000多种软件是它最重要的。

  所以中国的工业软件如果能起来,软件和硬件能够协同起来,有一天中国核心工业软件如果和美国可比的话,中国绝对是世界第一。

  核心工业软件是未来中国竞争能力最重要的基础,也反映出我们在一个领域当中能不能有这样的高级专业人才,不是一般的通用软件工程师,是一个行业的行家,又会用计算机,需要这样的人。

  还有工业互联网,还有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

  没有传感控的芯片,没有工业核心软件,你连不起工业互联网,这个工业的竞争只能俯首等着别人召唤。这四大挑战是中国制造业必须和信息产业有效地结合,并且创造未来强国之路最主要的内容。

评论列表,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