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请稍等~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09日08:24 来源:新浪财经
简介:
2014年新浪财经推出年终特别策划《生逢大时代》——《行路中国》,讲述中国人三十年来出行方式的变化和故事,见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进中的历史。完整专题
以下为第二期《流动的城市》节目实录:
【节目导视】
字幕:生活因汽车而改变
杨光同期:当时就也没多想,我就一直往外开,当天十二点多走的,晚上十一二点左右,直接后来一看,“呦,开到西安了”。
翟光景同期:在2006年,我到上海这边来工作以后,我就想着要去买第一台属于自己的车。
李茜同期:我们俩从登记领证儿那天开始摇的,后来越来越着急,过了得有三年的时间,摇了多少次了到现在。
字幕:梦想因车轮而延展
杨光同期:车的四个轮子就像自己俩条腿的延伸一样,就帮助我行走在这个城市,行走在这个世界上。
李茜同期:准备生小孩儿的时候,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有症状要去医院。提前联系了家里的亲戚,让车在家备着。
字幕:行路上体味成长 车窗外微观中国
杨光同期:每年如果不出去那么几趟的话,我觉得确实是无法平息这种,由于上班啊,人际沟通也好,带来的这个焦躁。
翟光景同期:客户立刻就跟我们说:“小翟,你怎么可以开这样的车呢?作为一个创业者”
定版字幕:《生逢大时代》特别节目:“行路中国——流动的城市”
【街采】
字幕:你上一次旅行是什么时候?
【故事】
杨光自述:
上一次的话十一的时候,请了十天的年假。从美国从洛杉矶一路开到奥兰多,横跨了美洲大陆。
经常想,像看电影看电视里边似的,到机场直接买下一班的机票,也不管去哪儿直接就走了。但结果你发现真实生活中的话,这个困难还是重重的。所以其实往往,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觉得最靠谱的还是得跟自己的车一块儿。
在以前公司的时候,有一次上班之前连着刷夜,这个加班连着刷了三天,一直都没休息,然后特别不高兴,心里边特别不爽。一股子劲儿也不知道往哪儿撒,也不知道往哪那什么,实在是到那天上午不想上班了,然后就下午直接开上车。当时就也没多想,我就一直往外开,我开到哪是哪儿,当天十二点多走的。晚上快十一二点左右,直接后来一看:“呦,开到西安了”。
听着自己的音乐,手里边握着方向盘,当时我就觉得就像怎么说呢?车的四个轮子就像自己两条腿的延伸一样,就帮助我行走在这个城市,行走在这个世界上。
解说:
公路覆盖了泥泞的小巷、汽车也不再高居庙堂,作为一名努力的80后,杨光有足够的条件去践行他意纵天高的想象,而目睹斗转星移的苍凉与日新月异的震撼,年长的社会中坚,早已将梦想装载在车轮上。
翟光景自述:
我是1997年参加工作,1998年我学会了开车,那个时候呢,我看到别人开各种各样的小轿车,我就想着以后我也得买一辆小轿车,那个时候想到的,大众的普桑。
因为我在一个国有企业里面工作,公务上有公车可以用,所以那时候也没买车。在2006年,我到上海这边工作以后,我就想着要去第一台属于自己的车。我比较喜欢德系车,然后又考虑到工作的因素、商务需求、创业的境遇吧,所以我就在大众的商务车里面去挑一款车。
解说:
翟光景在车辆爆炸性增长的潮头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汽车,它既是代步工具又是工作的助手;但对于身处流动城市中普罗大众,汽车的作用似乎一直停留在它最基本的功能。
李茜自述:
没开始摇号政策的时候,也没想着会有这个障碍。觉得想买了,到时候直接就可以买嘛!
我们俩从登记领证儿那天开始摇的,开始还觉得还好,后来越来越觉得着急,慢慢怀孕,然后出门不方便,然后小孩儿带出去就越来越觉得不方便。每次查都,哎呀!都没摇上。
摇号三十次,中签几率现在是两倍。
有刚登上第二个月就摇上的,然后还有就是也是盼了很长时间,但也都摇上号了。后来不是北京那个政策升级了之后,然后俩个月一摇之后,那个概率不已经调高了吗?我已经都算高一档的了。但是这几个月下来还是没摇上,都过了得有三年的时间,摇了多少次了,到现在怎么说啊?反正俩个月查一次吧,等待时间更长,然后再看反正也没摇上,也有点郁闷了。
【街采】
字幕:家离单位多远?
杨光自述:
我们家离单位得小三十公里吧,每天开车的话不堵车四十分钟开到;堵车的话怎么也得开一个半小时、将近俩个小时。
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呢?其实脑子里想的还是那点事儿:因为现在嘛,很多时候你有压力的话,你没地儿释放。所以其实往往你需要的是一个比较长途,或者是一段长时间的出游一段旅行,让自己能够彻底远离这个都市生活。
之前我们2012年的时候,十一去了趟阿尔山。那时候呢?其实整个阿尔山景区也是属于一个半开发,我们也是当时选了一条这个不是纯高速的路,我们从北线过来的也是从草原上边一路开过去,一路看风景。然后开到一半的时候,前边开始断路了。断路之后他还不是一般的无路可走,是这种直接就是大坑、一个一个的大坑大坡儿。
我们那向导解释说,我要下一坡儿之前,我得先下去把下边的土啊泥啊,先都给铲干净了。让它有一个角度能够平缓地过去,上坡之前也是先得把屁股那块儿挖出一坑来。
到了县城之后,当天晚上先是大停电,整个全城都给黑了。然后大家洗澡也洗不了,什么都干不了。当然第二天天一亮之后,尤其到了森林国家公园之后,一下就被眼前这景色给震撼了。你说美国很漂亮或者什么的,其实后来我就发现同纬度的景色的话,其实无论是中国也好、无论是美国也好,景色都非常不错。
其实往往需要的就是说你能够远离城市,或者说你远离出这种都市的这种感觉,他们老说这自然景观有两种嘛:一种是磅礴大气的、一种是自然秀丽的。那我觉得是那种比较更磅礴、更壮观的那种景色会比较吸引我。你会感觉大自然鬼斧神工也好,或者说就是地球创始之初,很多景色它被原始地留下来了。那其实我们人,生活在世界上的话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只是小小的一部分。
解说:
城市的喧嚣扰攘,刺激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而都会的繁华景象,则激发出人们向上的力量。
生逢其间,行走在成长的路上,车窗外飘过的一切皆是风景。
翟光景自述:
我是一名互联网创业者。
我们的产品叫网络口碑管理。
我们就是通过一种技术把有关于一个机构、公司和个人的褒贬不一的、海量的信息汇聚在我们这里,那么根据这些反馈的话呢?我们的客户就可以及时对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做出调整,去少犯些错误。
我们除了接触我们这些客户之外,同时我们还要接触一些投资商,这些合作伙伴呢,更多的是一些媒体、国有企业。
有一次在北京,我们借了一个朋友的一辆豪车,当时我们开着这辆车去接我们客户的时候,客户立刻就跟我们说:“小翟,你怎么可以开这样的车呢?作为一个创业者。”我坐你们这个车出去,别人还不知道说,你们是干什么的。下次来你们就不要再开这样的车了。
所以在我们生意当中,用车这个事情上,我们要尽量有一个不张扬而务实的形象。
解说: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汽车当成身份的标签之际,客户的一句忠言让翟光景略感尴尬,而在彼时的北京,怀有身孕的李茜正承受着无法买车的种种不便。
李茜自述:
怀孕的时候住在这儿,早上起来去产检就特别早得起,然后坐地铁嘛。有一天出门比较晚了,就正赶上最高峰得时候坐十号线,人家着急上班。我就只能一直让一直让,让到觉得能够安全上去了以后才能上车。
其实准备生小孩儿的时候,你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有症状要去医院。所以那时候也是提前联系了家里得亲戚,然后让他车在家备着。有什么事儿给你打电话,然后直接去医院。
本来这块儿打车就不太方便,有的时候就滴滴打车先提前叫。看有没有附近得师傅能应,或者就没办法就只能打黑车,但找黑车肯定也不安全,还是觉得心里不太放心嘛,可是又没办法。
【街采】
字幕:怎么看大城市的生活?
杨光自述:
小时候的话北京还能看见刺猬、蛇还能看见鹰、还能看见什么呢?现在你再跟现在的小朋友说,说你见过什么?大家可能觉得除了喜鹊、麻雀、乌鸦,就再也不知道别的什么了。其实这样是不对的。
杨光同期:
咱就直接把咱原来那电脑替了,然后给他们拿过去就行,不都是他们自己的嘛?他们自己家里的,对吧?
哎呦、太棒了!这是windows7的吧?
windows8的。所以到时候咱那数据库,或者您让他们在开发的时候,到时候您让他们再看一眼。
他是windows8,啊,已经到了。杨光那个已经就在工作站呢,送了俩台呢。
杨光自述:
以前猴山还在的时候,那会儿四点半净园。然后四点半之后,猴山里的猴都顺着墙,直接抠着墙全都爬出来了,然后跑的满园都是。然后我们就得四处再去,晚上再把他们轰回去。旁边那铁丝网什么的那都是吓唬人的。
我们在动物园志愿者的主要工作,其实也是动物知识的讲解、劝阻游人的投喂。
现在其实一直在弘扬的无论是说价值观也好,无论是说整个的对于人的评判价值也好,其实也是更多的还是在越来越激进化,每年如果不出去那么几趟的话我觉得确实是无法平息。这种在城里边的这种由于上班啊,或者说由于说人际沟通也好,或者是那什么也好,带来的这个焦躁。
说有的人他突然一天就辞职了、就走了,那其实你不知道他背后原因,这个到底是什么?而且其实你没有看到他可能走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又得突然回来,他也得突然上班。因为我们都是需要生活的其实。
解说:
远行是生活的调剂,在城市中打拼才是人生的常态,但无论怎样,城市外延的不断扩大,都让车渐渐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
翟光景自述:
在创业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地去接触相关的投资人,他们投资人说一看那种开着豪车要投资的人,基本上就觉得有问题,因为这是个玩儿。对与这样的创业者,投资人肯定会是有意见的。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个麦克风,他们非常踊跃地把自己的东西说出来。你不知道哪一个信息会涉及到你,那一条信息正在说你的好,正在说你的坏。
我们看到过很多,因为一件事情把一个产品给打败了。做产品做服务和我们的生活,其实相对来说保持在同一心态里。不张扬、务实的心态。
李茜自述:
其实买车我觉得最主要还是因为带小孩儿出去吧。就是一个是刮风下雨天儿,你打车不方便,而且万一小孩儿有个着急的事儿出门你再打不着车,你要自己的车直接下楼就走了。去医院也好生了病你都方便嘛,要没有车,你得先着急。我去哪儿去找车?然后再带他出门。
解说:
当国家在改革的路上走过三十年,与轰鸣的车声相伴的早已不是尘土飞扬,而我们对待汽车的态度也不像过往那么庄重、神往。它们恍若流动的精灵,妆点了城市也融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