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王潮歌称艺术不是买卖 灵魂也不能做交换

按住此条可拖动

财经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视频信息

0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24日18:55 来源:新浪财经

简介:

  “艺术要票房但是不能变成买卖。”艺术的梦想和现实的尴尬能否妥协?著名导演王潮歌做客新浪财经#生逢大时代#,细说艺术与现实的艰难抉择。完整专题

  完整实录:

  【本期导视】

  我们做一个艺术作品,它有票房,不等同于这就叫商业

  潮歌的灵魂不做交换,我的艺术不是买卖,但是我可以通过我的艺术作品,让更多的人有欣赏的机会。

  我们绝对不是一个文化大国或者文化强国,我们绝对现在是一个相对落后的一个局面。

  有多少观众,票房是多少,带动了产业是怎么样,我可以说一串这样的东西,但我唯独没有人问我,它是一个多么好的艺术品,这个艺术品不是用钱能够衡量,你看到它,他对你的心灵是有触动的,那一触动值万金。

  作为一个导演,因为我们不认为这是一次演出的宣传之旅,我们认为是历史给我们的责任。

  【正片】

  王潮歌:我刚刚开始在1995年接触到舞台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一个四方的框子里边,出现的这个神奇的小平地啊,我是不是可以在上面生,我可以在上面死,我可以把我这一辈子,我这一百多斤全放在上面,实在是太好了,我愿意在这上面,所以从那里开始就一直在舞台导戏编戏。

  我想让大家看见长成这个样子,这么说话的一个王潮歌,跟我那一对奇葩父母有关系。

  比如说每一个学期你都有不及格的,然后这不及格的这科有点多,然后他们就会轻描淡写的说,今年咱们下个决心怎么样,消灭一科不及格怎么样。所以我觉得他们由着我的这个生长,就让我成为我现在的这个样子。

  如果他们当时掰我,把我那杈儿都给掰了,一秃干长到现在,可能就没我了有可能。

  我好像就是这么一个导演,我并没有第二个身份第三个身份,当然做一个导演的同时,你看我还在写字,我在编剧得是我,同时我还兼着很多制作人的工作,但是我自己认同我的身份只有一个,就是我是一个职业导演。

  说明性字幕:

  王潮歌大学毕业后不久,便开始了自己的导演生涯。2004年3月20日,王潮歌执导的印象系列第一部作品《印象刘三姐》正式公演,这部作品,不但开创了中国实景演出之先河,更让王潮歌坚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随后的20年里,王潮歌一直活跃在她热爱的舞台上。

  王潮歌:我特别希望中国,人民的文化艺术水准在逐渐地提高,人民的文化消费意识在逐渐地提高,有更多的导演,有更多的艺术家,愿意制作出更多的艺术作品或者叫艺术商品,然后供老百姓们能够选择。

  两百块钱吃餐饭你不嫌贵,但是两百块钱你去买张戏票,觉得是个大事,这是什么差别,就是文化消费意识的差别,你不是没文化的人,你也不是不喜欢它的人,但是就觉得有些别扭。

  我们绝对现在是一个相对落后的一个局面,我们的老百姓对文化的需求不是那么的强烈。

  前苏联,有一个小伙子,他就去摆摊卖一点破玩意,然后在我们一个中国人去买他的东西的时候,他说你快一点,你快一点,我不想卖给你了,我得看芭蕾舞去,他快速的把他身上练摊的衣服就给换下来,把这个西装换上来以后,今天晚上他要去芭蕾舞剧院看芭蕾舞。

  当一个民族艺术超越了贫穷,超越了政治,变成了你生活习惯的一个部分的时候,这个民族你可想而知他未来非常强大的。

  《印象国乐》演出纪实

  在这个时代,您还需要听一场音乐会吗,就在这剧院的外面,长安街上车水马龙,绚丽的都市纷繁耀眼,真的需要听一场音乐会吗?

  王潮歌:不要把艺术文化等同于票房,等同于商业,等同于买卖,这是错误的,我们做一个作品肯定不是说国家给钱,做完了以后我不管票房,我也不管你喜不喜欢看,不是,但是这不等同于一次买卖,潮歌的灵魂不做交换,我的艺术不是买卖。

  去做一个演出,我们的投资人,他会看见它的商业的价值,也会看见它的社会价值,我们把一个GDP都能带上去。

  一个演出周边有十万人可以仰仗它生活,挣到钱的不是这个投资人,而是周边的百姓。

  作为一个导演,我对于中国的文化,我对今天中国人生活的状态,我有强烈的表达。我想,我们应该背着的,是我们的光荣,背着我们的自豪,因为我们不认为这是一次演出的宣传之旅,我们认为是历史给我们的责任。

  我们将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唱到全中国去,尤其是80后90后,要知道,我们应该团结在一起,用号子的精神拉美好的生活,就像我们拉了长城、天安门,拉了一个爱人一样,我们继续拉出我们的微笑,走到全中国各地去。

评论列表,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