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请稍等~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03日02:35 来源:新浪财经
简介:
不盈利的企业没有社会责任心
宋志平左手资本,右手收购,整合之路走得顺风顺水。短短几年间,国药集团成为全国首家营业收入超千亿的医药企业,中国建材位居全球水泥业第一宝座。两家企业的发展都驶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然而企业高速发展同时,2008年一封写给国资委的信,引发了对中国建材一路狂奔的质疑。
主持人:刚刚谈了您的整合之道,收购得那么快,一路狂奔。据说还有人曾经写给国资委的信上面也写了关于中国建材疯了吗?
宋志平:中国建材确实发展很快,原因是什么?就是抓住了整合的这一轮机遇,这个机遇不常有,在整个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就有那么几年有整合的机遇,后边都成了山大王了,但是我觉得不是说每天都这样跑,该跑的时候,该迈上一个台阶的时候你要迈上去,这是过去这些年中国建材所走的这条道路。比如现在我们的速度就适当地放慢,主要精力是夯实,怎么做强做优这方面。但是如果当时你不圈这点地,不拿到这些东西,今天用什么东西去做强做优呢?所以,这些企业拿在手上,这是咱们的基础。而且又整合了社会资源。当然大家有不同的看法,还是又回到了怎么看待这些不同的看法?写的那封信,说是不是疯了?其实我也平心而论看这封信,也是大家对你的担忧,对你的一些提醒,应该注意到什么。
主持人:对于中国建材的发展速度,其实外界还是存在一些质疑的,总觉得速度特别快。好像您一直在做加法,有没有考虑做减法,您不担心负债率高?
宋志平:现在中国建材实际上对水泥大规模的联合重组已经结束了,不像前几年那样收购那么快,现在主要围绕着一些核心利润区做一些填平补齐的收购。同时对于我们一些非主业的企业还在继续清理,让企业的战略慢慢更加清晰,让它的平台更加坚固,让这个企业的结构更加稳定。我们现在有8个字,叫“整合优化,增效降债”。这几年做得非常好,负债每年都在往下降,效益每年在往上增,企业越来越优化。
主持人:其实像中国建材的业务板块是受制于经济周期的影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经济处于低谷的时候,比如房地产如果崩溃,中国建材怎么消化下去?
宋志平:我首先先说我不认为房地产会崩盘,但是坦率来讲,现在房地产的价格,像大中城市价格是高了。所以,现在我觉得平抑房价。但是中国人对房屋的需要还有相当时间。同时中国的大城市,二线城市现在也正在做。同时中国还有一个广大的农村市场,农村市场现在农民的保有面积300亿平方米,这300亿平方米绝大多数既不节能,也不抗震,同时卫生条件,功能也很差,都在改造之列。从建筑来看,中国是一个级次比较多,而且很宽泛的市场。所以,我并不担心它哪一天突然这个市场没有了、不干了,这是没有的。
第二,像水泥这种产业,它也没有什么可替代性。我到国外,有一个老总问我,在未来五年里,有没有取消水泥的胶凝材料。我说没有,他说我和你的意见一样,看来水泥还得好好搞。说明水泥是一个很稳定的产品,没有可取代物取代它。这个行当还算稳定。你刚才讲的是什么问题呢?经济的周期性。做水泥也好,做建材也好,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或者是基础资源类的周期性行业。所以,对中国建材来讲,我们也意识到和注意到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也想再做一两个业务,能够平抑这个周期对我们的影响。
主持人:当您在一个区域行业里成为龙头的时候,中国建材有没有可能就可以自己定价?
宋志平:打价格战是双刃剑,一方面价格低了,另一方面假冒伪劣就出来了,保证不了质量和服务,过去老讲一分钱一分货。我就感觉什么东西合理才对。现在我们整合了以后,价格有所回升,企业有一定利润,给政府一定税收,员工们也有一定的待遇,关键企业有一定的积累之后,就可以进一步进行技术改革和技术创新,这样能够让这个产业维持一个技术的进步。所以,我感觉一个不盈利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没有社会责任的企业,最终是一个做不好的企业。所以,企业的盈利应该是一个企业根本的东西。
刚才就讲到定价权,我也问过西方一些企业,在美国水泥的集中度占了20%,怎么定啊?他说我的毛利率差不多定在40%以上。其实中国建材的毛利差不多定在30%左右,这样一个毛利。也就是说一个合理的利润,西方很多国家加油站就一个,漫天要价了吗?也没有。也就是说大家想象的你规模大了,有市场控制力了,你会不会漫天要价?其实不会的。对于市场集中,对于大企业整合,我们的社会也应该给予一个比较积极正面的看法。为什么?在反垄断法里其实有三个部分,一个是价格串通。第二,滥用市场支配权。第三,不合理的集中。其实滥用市场支配权这叫垄断,如果我规模很大,并不滥用支配权,也就是不盲目涨价,不囤积,不搞这些,没有这些行为就没有垄断行为,只是规模大了,只是市场占有率高了,可以克服现在多、散、乱的这些混乱局面,使市场更加健康化。所以,对于市场集中,对于大企业整合,我们的社会也应该给予一个比较积极正面的看法。有健康的企业才能有健康的产品。
主持人:像您的这种混合所有制的模式,有没有复制性?
宋志平:我觉得有。因为中国建材的混合所有制其实是几层混合了,一层是在上市公司这个层面,你看中国建材包括国药,都是在香港上市的。香港其实上市的公司,它的股票购买并不是很多散户,绝大多数实际上是西方一些大的基金,也就是国外投资者,而且都是一些成熟投资者,他们来投资的。也就是说,第一步就和国际上的资本混合了。把这个钱拿回来,然后又搭建了一些平台,和地方的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又给混合了。混合了以后,然后我们又去收购一些企业,然后企业里边又留下了原来的所有者的一些股权,留给民营企业了,和它又混合了。所以,我有时讲三级混合,混合度很高。这个模式是放大了国有资本的控制能力,实际上也符合企业快速成长的模式。我觉得既满足于国有经济的要求,又满足于国有企业的要求,也满足于民营企业的要求所以,这种模式实际上这么多年探索过来,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其实是可以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