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靳东升称三中全会对分税制有安排

按住此条可拖动

财经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视频信息

0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3日10:47 来源:新浪财经

所属专辑:同心税收大讲堂大型公益活动

简介:

  新浪财经讯 “营改增”100天我们共同关注——同心税收大讲堂于2013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视频为国家税务总局科研所副所长靳东升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靳东升:各位嘉宾,大家好!很高兴参加我们同心服务团的会议,也很荣幸做发言,我发言的题目叫做“营改增的成绩与面对的问题”。也是收集了有关的资料,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对于营改增,从2012年1月1日开始做试点,到现在全国推广100天,营改增试点一年多了,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社会反响还是比较好的。具体来讲给大家分两方面介绍,第一,营改增所取得的成绩,第二,面临的问题。

  首先,取得的成绩。

  第一个,税制的成功转换。

  这个表现为五个方面,一个,纳税人成功转换,大家知道,原来我们营业税是地税局征收的,现在营改增以后这些改征的要国税局征收,这样信息资料由地税局转移到国税局,国、地税密切合作,实现了资料的转换。第二,征管系统平稳运行。从信息化制度征管系统,地税是独立的一个系统,国税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这样资料转换过程中需要一个衔接、兼容这些手段。第三,打通了抵扣的链条。刚才白所长介绍了,实际营改增是税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当1994年进行大规模税制改革的时候,生产性增值税就是一个不彻底的增值税的改革,现在完善增值税的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年我们的链条到第三产业就中断了,现在这个链条进行拓展。第四,新的增值税入库。第五,制度体系系统建立。尽管有许多困难和挑战,应该说这个制度体系基本建立。

  从理论来讲也有营改增的分析,就是经济效应的分析。作为一项改革,刚才白所长也提到了,我们不是仅仅的结构性减税,也不是仅仅税制的完善,这是配合我们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转变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来进行改革。这要有一个宏观的分析,具体来讲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不仅税负减轻对市场主体的激励,而且显示出税制优化对生产方式的引导。这个对宏观经济的引导积极的体现出来,前者的作用更加直观,后者的影响更加深远,对我们优化生产方式的引导。效应传导的基本路径是以消除重复征税为前提,以市场充分竞争为基础,通过深化产业分工与协作,推动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应提升。

  第二,深化产业分析。营业税改增值税,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多环节经营活动面临的重复征税问题,推进现有营业税纳税人之间加深分工协作,也将从制度上使增值税抵扣链条贯穿于各个产业领域,消除目前增值税纳税人与营业税纳税人在税制上的隔离,促进各类纳税人之间开展分工协作。就是链条打通,原来营业税基础上的大而全、小而全就会进一步深化分工。

  第三,优化产业结构。将现行适用于第三产业的营业税改为实行增值税,更有利于第三产业随着分工细化而实现规模拓展和质量提升,同时,分工会加快生产和流通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技术进步与创新,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我们国家现在战略上需要创新,第三产业也需要创新机制,实行增值税以后这个意义更加重要了。

  第四,扩大国内需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消除了重复征税,对投资者而言,将减轻其于经济性或资本性投入的中间产品和劳务的税收负担,相当于降低投入成本,增加投资者剩余,有利于扩大投资需求。对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言,在生产和流通领域消除重复征税因素后,税额减少,可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和供给。

  第五,改善外贸出口。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将实现出口退税由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领域延伸。

  第六,促进社会就业。

  这个是六个方面理论上的分析,同时也有测算,可能许多同志都见过,国家税务总局在2009年为基础的一个测算,营改增以后。以2009年为基础,营业税改增值税后是1千亿,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去年GDP已经达到51万亿,将近52万亿,按照新的统计数据,会达到全国推广1200亿的减税规模,GDP增长0.5,第三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提高0.3%和0.2%,高能耗行业增加值降低0.4%,第三产业占比上升,价格总体水平有所下降。当然好的因素多于不好的因素,这种情况下对我们改革是有利的,这是理论分析的情况。

  改革试点的开展情况是怎么样的呢?首先看上海。上海市共有12万多户的纳税人加入试点,交通运输业1.1万户,现代服务业11.5万户,一般纳税人4.05万户,一般纳税人是少数,小规模纳税人是多数。从直观的角度来讲,只要你是小规模纳税人,应该会是税收降低的。

  在上海的试点来讲有四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降低了大部分试点纳税人的负担,小规模纳税人降幅超过40%,75%的信息技术和鉴证咨询服务,70%的文化创意服务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原来的这些加工业因为得到了抵扣,也一定程度降低了税负。所以总体来讲,这个减税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所以我们媒体宣传上来讲,好像减税的方面宣传的更多。

  第二,拓展了试点行业和企业的市场。对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改征增值税以后,拓宽了加工制造业产业链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进项税额抵扣范围,目前,试点地纳税人来自外省市的订单已经开始增加,表明改革试点相应扩大了交通运输业现代服务业的市场需求。

  第三,促进了企业的分工细化和技术进步。

  第四,提升了商品和服务的出口竞争力。

  这个是上海的试点情况四个比较明显的变化。

  我们看去年其他12个试点地区的情况,其他12个地区涉及102万户试点纳税人,其中一般纳税人21.6万,占21%,小规模纳税人81.2万,占79%,交通运输业16.1万,占15.7%,现代服务业86.7万,占84.3%。这个比重体现出多数企业的情况。纳税申报率达到99%,说明咱们的纳税人还是很自觉的,但是也有我们中介机构发挥的力量。95%的试点企业税负不变或减轻。随着我们试点范围的扩大,能够享受减税利益的规模也在扩大。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3千多万张,税额是700多亿,12个省市直接减税400多亿。这是12个地区试点的情况。

  当然有的地区互相之间是不一样的,我看到中国税务报不断的在介绍营改增的情况,让社会了解。最近刚刚介绍的,说江苏营改增试点纳税人超过21万户,减税效益超过百亿,试点纳税人减税达到了96.6%,就是说96.6%的企业都是减负的,这是从税收角度来讲。

  同样是中国税务报报道,这是专家们说的一个观点,说从全国的数据来看,1980年到2011年,我国服务业产出年均增长8.9%,整整比制造业同期11.6%的增长低2.7个百分点,这是过去的情况,制造业的发展快于服务业的发展。营改增以后试点一年多了,到2013年上半年,服务业产出同比增长8.3%,我们上半年GDP的增长高于制造业和建筑业GDP的增长,制造业和建筑业的GDP是7.6,服务业出现了高于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情况。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社会反响。没有造成很大的社会震动,税负得到有效运行。税负增加的企业心态比较平稳,没有说造成一些大的负面效应,对我们进一步完善税制是有期待的。这是正面的影响。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当然也不少,也不一定就是十全十美的,也是一分为二来看的。

  第一,税收负担变化,部分行业或企业税负增加。这个就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结构性减税,结构性减税我们说的是总体税负是下降的,但是不等于每一个企业税负都下降,这个道理大家很清楚。总体税负下降的基础上有些企业税负是下降的,有些企业税负是上升的,个别企业税负上升的比较多,国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试点的地方也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个要辩证的来看,有些上升是正常的,有些上升是改革遇到的一些新的问题。所以我们深化改革,像大家都知道的,交通运输业税负在上升,深化改革增加他的抵扣范围,有可能他的税负经过长期的发展就达到一种平衡,这是第一个税负的变化。

  第二,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衔接问题产生了。我们扩围了,这些范围内的企业他的增值税链条问题解决了,但又形成新的边界,新的边界就造成新的衔接的问题,这个也是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实现的。

  第三,改革不彻底,混业经营难划分。我们大家都很清楚,表现在既有服务、又有运输,现在运输是11%,服务是6%,这怎么划分呢?很难划分的清楚,混业经营的这种情况,还是一个改革不彻底的问题,将来要改革彻底的话,我们将来增值税的改革,目前还是一个阶段性的,要减少税负,现在改革由于过渡阶段的需要,所以问题比较多,国际上先进经验,增值税比较单一,这样管理起来对企业来讲就比较有利一些,税率增多就越造成差别待遇。

  第四,增量抵扣不利于老企业的发展。上次我们刚刚进行营改增的时候也是我们开一个大会,我们当时的会长提到了增量抵扣问题,但是这是国家制定的政策,1994年我们是说有些是可以抵扣的,但是现在第三产业原有的旧的不可以抵扣、新的可以抵扣,这样对企业投资决策有一些影响。

  第五,准备时间短,操作问题多,增加纳税人负担。国家经济形势的需要,改革的需要,所以改革的步伐比较快,超出我们的预料,这样准备可能会有一些不充分,造成一些新的管理上的问题。

  第六,现行征收营业税的行业重复征税依然存在,影响企业投资决策。大家都有期待,说十二五期间营改增要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既然是原有的这些不能抵扣,这样不能投资,要等待改革完了以后再投资,买设备,就可以抵扣,减轻自己的负担了,这样就影响企业的发展了,就和我们的税收宗旨相悖离了。

  第七,部分国地税机关配合协调存在问题。

  第八,征管信息系统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可能大家不太清楚,我们李会长最清楚了,软件不匹配,过去信息化建设软件不匹配,现在就要靠我们把这个软件相互匹配,全国的税务系统将来会形成一个网络。

  第九,分税制管理体制必须改革。现在分税体制报道也比较多了,过两天十八届三中全会我们会提到这个问题,我们营改增以后冲击了现有的分税制体制的框架,分税制体制框架是决定着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原来营业税是地方税收的一个主体税种,现在营改增以后地方的主体税种消失了,地方税制体制建设怎么办,地方政府的收入怎么办,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这个问题应该尽快得到解决。

  第十,税收风险进一步增强。原来营业税和增值税是分散的,现在集中到一个增值税上了,我们大家都知道,增值税是生产领域的税、经济领域的税,经济领域的税就和经济活动联系非常紧密,如果我们经济有个风吹草动这种波动变化,直接就对税收有影响,经济上行一点问题没有,要是经济下行税收收入就相应减少,这样就会面临一定问题,和其他的国家直接税是不一样的,因为直接税是所得收入社会税个人交纳的。经济变动的话在增值税上表现非常明显,所以这个说起来是有风险的。

  面对这么一个情况有十个方面的操作上的问题。这些变化总体来讲应该说营改增积极成果是显著的,反映了需要密切关注的一些统筹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试点的延续,要围绕改革、经济运行、企业负担、财政收入、征管效果这些方面进行评估和完善经验,完善政策措施,理解改革的共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继续扩大改革试点的范围,推动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过两天十八届三中全会就要召开了,我们国家新的改革战略,推动我们税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这是大家都期待的。

  我的发现就是这些,不妥之处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评论列表,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