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请稍等~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2日18:52 来源:新浪财经
简介:
“例外”与毛继鸿
从毛继鸿的人生轨迹来看,“例外”的诞生是一个必然。
因为母亲是一位服装厂厂长,毛继鸿从小就在服装厂里长大。布料、缝纫机车和裁缝对他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耳濡目染,刚过幼学之年,他就开始尝试服装设计。
“我最早做服装设计是在12岁的时候,当时有一个想法,想把一件西装跟一件猎装夹克放在一起,最后板式不知道怎么打。后来高中的时候,我自己设计跑步比赛用的球裤。”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毛继鸿考入了北京服装学院。这个时期的北京,掀起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波文艺热潮,许多年轻的艺术家汇集京城。毛继鸿接触到了朝戈、徐冰、刘小东、喻红等人为代表的当代艺术;校园里,他将大把时间泡在图书馆和电影里。
“那个时候我倒觉得,我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是相对比较少的、有限的,因为更多的主要是在图书馆。在外面,像电影学院的同学,戏曲学院的朋友,包括艺术家的展览,对我们的影响是特别大的。我每个学期大概要看60部电影,对于那个时代来讲,是海量的。”
毕业之后,经过艺术洗礼的毛继鸿从工作中获得了商业启蒙。
1990年,刚毕业的毛继鸿在一家广州广告公司工作,作为副导演拍了第一台TCL电视的广告片。那时佐丹奴的系列广告以及单日百万的销量让他印象深刻,刚在中国兴起的品牌特许经营,激发了他日后创立公司的想法。
“那个时候做广告就会跟进它(佐丹奴)一系列的广告,从全版到半版连续一个多月的轰炸,我记得当时(佐丹奴)最高的单日销售会达到100多万的销售,要保安来排队。这个过程对我的刺激是蛮大的。那个时候就在想特许经营。”
离开广告公司,毛继鸿先后在几家香港公司工作,进入了当时热门的外贸服装行业。在同一家公司,毛继鸿负责市场,马可负责设计。
1995年,获得“兄弟杯”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金奖和首届“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的马可,在北京举办个人发布会,两人的创业列车正式驶入轨道。
一年之后,EXCEPTIONde MIXMIND——“例外”顺势而生。
顾客的文艺梦
“例外”面向的,是一群看似小众实际能量巨大的中高层女性消费群。在毛继鸿描述中,“例外”的忠实顾客和他是同一类有着特定符号的人,渴望学习改变人生,遇文化断层而极力探索,内心对文艺持有期待。
“我们的顾客,和我们一样,都是从过去完全断缘的文化上面建构起来的知识结构,包括我们对知识,对文化的探索,包括自信上的探索,包括财富上的积累,包括生活方式的探索。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梦,不管是钱钟书的梦还是李玉堂的梦,还是沈从文的梦,都有这样一个过去的梦想。”
拥有高品位、高审美水平以及高消费能力的女性客人,是近年来无数时尚品牌追逐的对象。然而,“例外”或许是真正捕捉到她们需求并付诸实现的少数几个国内品牌之一。
“可能,“例外”给了他们一种在这个时期的一个特别好的诠释,去抒发自己对于文化艺术上的情感。”毛继鸿说。
“我想逃脱变成房地产商的厄运”
当下,“例外”已经是中国服装品牌中的翘楚,近百家分店遍布全国各大城市,业内传其年营业额达3亿元。大家都在议论“例外”的吸金能力以及发展空间时,但毛继鸿说,“例外”的第一目的并不是赚钱。
对“例外”来说,企业的目的是文化与艺术,商业是采用的方式或手法。
这种理念强烈的体现在毛继鸿的经营中,坚持高端小众,放弃激进拓展。“例外”我不能降低我的研发,降低我的品位跟我的高度,我不可能做到大众化。”“例外”在2005年从100家店缩至50家,以保持品牌的高端水平。
另一方面,“例外”从创立至今没有一分钱来自银行贷款,也没有引入过外部投资用以扩张。甚至在最初注册资金不够时,毛继鸿也是向亲戚借的钱。“我不是不信任银行,因为我不会玩这件事情。”
但是,不能不提的是,优衣库和ZARA这类以“快时尚”见长,追逐快速资金回笼的服装企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例外”逆流而上的态度,是否过于高傲?
对于这样的质疑,毛继鸿的回答是,“真正的舒服不是别人说的舒服不舒服,你自己觉得自在,你自己觉得特顺,你就可以自己定下来。中国的企业管理模式,只有中国可以诞生,完全靠自己创造出来的,不是从美国引进一个什么自己就赚了盆满钵满的形式。”
作为一个企业家,毛继鸿深晓商业运作规则,但却渴望返璞归真。
“我们去英国,会看到别人真的站在那里拿一瓶啤酒就可以聊上四五个小时,包放在地上,大家就在酒吧旁边开始聊起来了。在林语堂笔下的更自在,更闲适的,懂得生活,提着鸟笼,喝碗茶,可以不谈生意,不谈赚钱的中国人不知道去哪里了?”
“大家已经被所有(既有)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资本运营等等(包围),包括房地产、买地、买房子。其实从做企业家来讲,我特别想逃脱中国企业都变成房地产商的这样一个厄运,这是个蛮痛苦的事情。”
公与诚
2011年11月,“例外”所属的状态(MIXMIND)旗下的方所,在广州太古汇开业。在这所云集欧米茄、路易威登、巴宝莉等奢侈品牌的豪华商场里,方所的出现显得格外另类。正值传统书店的萧条季,一家占地1800平米的方所,涵盖了书店、美学生活、衣饰设计、展览空间与咖啡。这样的一个非常独特的文化组合综合体如何存活?
专访中,毛继鸿回避了有关方所盈利的问题,“我觉得比我们想象的好很多。”据其透露,2012年方所人流量为200万人,售出约50万册书,是中国现在独立书店里最高的。
对他而言,方所本身的意义比盈利更重要。“知识对于我来讲太重要,它改变我人生,”毛继鸿说,“我希望通过(方所)这个载体能给更多的人机会。真正的商业空间就是一个公共空间,我要所有原来消费不起太古汇其他品牌的人都可以在方所里待着,我觉得消不消费这个不是特别重要,就是他们来这里,坐在地上阅读,或者站在那里翻阅。”
毛继鸿说,对他而言,一个“公”字,一个“诚”字,公心和诚意是最重要的。
去年,毛继鸿联手香港艺术家又一山人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品牌YMOYNOT。谈及初衷,毛继鸿表示,他希望通过YMOYNOT,建立以东方美学为核心的亚洲设计师平台,推动年轻一代创意设计力量。
“我希望东方的价值观,东方的文化,东方的哲学思想,东方的生活方式能跟西方的平起平坐。所以,我更多地希望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创意创作、创造,不需要用我们的世界去界定他们。他们好的东西,我们会帮助他们推得更高,推得更远,走得更稳。”
访谈中,毛继鸿聊到一个最近发生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有朋友委托他帮歌手朱哲琴的演唱会制作服装,“例外”二十人的团队耗费了一个月时间,全手工制作了两百多套衣服,如果按照“例外”现在的市场价格,那一次的服装制作费用恐怕只有实价的十分之一。
“其实我们觉得很开心,因为我们也很喜欢她的音乐,这些事情我认为就是我们自己表达的一个方式,钱多少不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人生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愿意去做,有很多价值的事情,以自己内心感受作为一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