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罗奇称中国未来几年仍需大量投资

按住此条可拖动

财经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视频信息

0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3日14:45 来源:新浪财经

所属专辑: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

简介:

  新浪财经讯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3年会”于2013年3月23-25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路线图”分会场上,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帝芬·罗奇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以下是发言实录:

  史帝芬·罗奇:谢谢主持人,我很高兴来参加今天的会议,我也是连续第14次参加这个会议,我不知道你们这次来是不是为了见基辛格先生,但是我们的上座率却是非常的高。

  改革这个词,对中国来说非常重要,事实上,这个词对世界上所有的主题经济体都非常重要,大家也讨论的非常多,我们谈到这个词的时候要非常的谨慎、仔细,因为这个词很重要,尤其对中国来说更是如此。我们看看中国自从改革开放开始的一系列的成就,改革这个概念必须纳入到一个战略性的框架中,包括一个国家想要去的什么样的成就,我们必须有确定的目标,必须积极的推进,而且必须致力于个人的特定要求,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在中国制订经济改革的路线图,我认为主要考虑五个要点:

  第一,出口增长所面临的全球逆境,这为中国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在开幕式的时候,几个发言人也提到这一点。

  第二,中国出现的越来越严重的内部不平衡问题。

  第三,关于中国未来改革方向的问题和争议,也就是消费性再平衡的必要性。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已经够了,过去有各种各样的争论,现在中国的领导人应当更加注重实施。

  最后一点,我要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在实现这些目标方面所取得的进展。首先,马丁·沃尔夫在几分钟之前讲过,全国经济持续低迷,而且这种情况将持续几年,国际货币资金组织指出过去一年中,除去中国发展之外,全球的GDP增长仅有2.4%,这个数据不是特别的官方,因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门槛一般与全国经济的情况紧密联系。全球经济现在持续低迷,而中国的增长帮助世界经济防止箫条。现在全球GDP增长的趋势可以从这张表中看到,在过去的几年中,全球经济增长的趋势是3.6%,在2010年和2012年有一些小小的进步,但是2013年底还是有3.7%的净差额,所以在这基础上,我们需要担心的是通货膨胀再次出现。

  当然,我本人并不是非常的推崇中央银行采取非常激进的措施,在此背景之下,中国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有了非常明显的转变,从左边的图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增长发展最快的领域是出口,也就是这条红线。在2008年、2009年经济箫条的时候出现了估值,现在已经出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现在中国的增长模式正在从左边的图向右边的图转换。在这过程中,在过去的六年中有些争论,包括中国的十二五计划,为中国创造就业工资,以及经济安全、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蓝图。实际上这些问题目前取得的进展比较少,大家看一下在服务业方面,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还是比较多,制造业和建筑业大概创造了35%的就业,而服务业在中国需要进一步大幅度增长,这也是中国讲了很多的一个未来的目标。

  在收入方面,从右边的图可以看出,城镇化是中国人口收入增长的一个巨大动力,城镇化毫无疑问发展的非常快。2012年以后的数据没有在图上表现出来,但是中国的城镇化已经超过了50%,增长速度达到20%,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令人鼓舞的迹象。城镇化也推动了在中国的投资,对我来说有点太多了,在中国确实是存在着投资和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中国的人均资本存量对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在中国这个量大概只有日本和美国的13%左右,所以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国仍然需要大量的投资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社保体系方面,中国的家庭存款率仍然在快速的增长,当然中国的政府正在致力于建设好的社保和医疗体系。右边的图是中国退休资产的总额,包括国家社保基金,地方政府社保基金,以及个人退休金。大家可以看到个人退休金的数量是完全不够的,如果按照中国的劳动人口来算的话,每个人拿到手的是非常少的,因此,中国必须做好退休资产的管理工作。

  我来评价一下中国在这三方面取得的进展,所以我采取了打分的方式,在服务业和就业方面,我给中国的成绩是B,这个成绩不算差;在城镇化和工资收入方面,我给中国打的分是A-,还不到A,因为中国城镇化趋势非常好,但是也有一些问题;在社保体系方面,我给的分比较低,只有C。任何一个学生也会觉得C不是一个好的成绩,可能会找老师问为什么分数这么低?因为在这个方面,在提供资金等方面,中国有很多事情还要做。在国际改革方面我们给的是I,也就是不完整。

  下面讲讲中国管理宏观经济方面的优势,中国在过去的30多年中,一直能够以非常战略的方式进行思考和行动,我的意思就是说中国在第五个和第九个,以及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都是中国以战略的思维、清晰的目标,以及卓有成效的注意力来进行发展的很好的例子。现在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的时候,我们必须集中精力进行改革,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通过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谢谢!

  以下是现场问答:

  问:史帝芬·罗奇先生说我们争论结束了,该行动了,吴敬琏先生说现在要开始设计,从第一问题开始着手,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知道该怎么做,能不能请两位互相阐述一下你们的观点。

  史帝芬·罗奇:我一直都没有说不同意吴老师,我想说的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讲,中国的目标是要转变发展的动力,从外需转到内需,尤其是内部的个人消费已经有了六年的争论,现在已经有了非常具体的建议,在十二五规划里面。我的积分卡显示的是进步是有的,但是结果也有一些是不尽如人意的,最需要改善的就是为社保体系筹资。因为可以通过提高工资、促进就业,通过城镇化来提升收入,但是如果大家都是用来储蓄,而不是花费的话,那就不会造成内部的消费需求,未来不仅仅是要建立全面的社保体系、医疗,而是要提高筹资水平,为未来产生可持续的收益。中国在这方面是比较落后的,而内部的储蓄应该降低,所以我说的并不是吴教授讨论的比较深层的问题,我讲的是比较实用的一些方法来推进十二五规划促消费的建议。

  吴敬琏:我觉得刚才提问的先生没有能够把我们两个人说的事情理解透,其实我跟史帝芬。罗奇刚才讲的意见是完全一致的,也许我比他还要激进一点,这个争论早就结束了,十一五就结束了,他用的词叫增长动力,我们词叫增长模式,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应该找寻什么样增长的动力,这个争论在制订十一五时候已经达成了一致。问题在哪里呢?你要转变你的经济增长方式,要找到新的增长的动力,要有一套体制去支持。十二五规划就是要转变,可是体制的支持没有动,所以我完全同意他的意见,要动手。李克强总理前几天讲的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做什么?改革。

 

评论列表,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