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远征:开发区并不是中国成功的秘密

按住此条可拖动

财经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视频信息

0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6日17:55 来源:新浪财经

所属专辑: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二届年会

简介:

  新浪财经讯 2012年2月4日-6日,2012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二届年会在黑龙江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市场的力量——纪念邓小平‘南巡’二十年”。视频为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发言。

  曹远征:开发区,第一,不是什么秘密,在亚洲早有了。但是在中国办开发区是比较艰难的历程。所谓发展中国家,就是穷,没有资本,没有资本就没法办工业,而物资资本,很多机器设备又需要从国外购买。其实在亚洲初期发展中间都遇到这个问题,于是就创新了模式。当时出口加工区域,把进口替代,出口导向,把本国的工业化连在一起。30多年前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这个事儿,而且我们又是一个长期计划经济封闭的经济,实验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实验遇到很大的问题,你要按照一套模式,一套制度,而这套模式是受到很大挑战的,第一次争论是在1984年、85年,那个时候蛇口工业区已经弄成深圳特区了,然后很多人说深圳特区出了一面五星红旗,全都是资本主义的。就在小平第一次南巡的时候,那个时候他就视察了很多地方,深圳去了一言未发,然后到了珠海,他说这种模式是对的,后来到了北京,说把这种经济特区的模式开放,从大连一直到北海,开始开放。

  从那儿以后又有了沿江开放,沿边开放,成为一种新的模式,这个过程中间,除了我们说在大的层面制度上有冲突以外,在小的观念上也有冲突,就是蛇口风波。当时有一句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但是这句口号,告诉人家为什么一定要用金钱来衡量呢?把青年的道德观腐败了。在小的事情安排上,甚至在观念上都是有冲突的。这才有小平第二次南巡讲话,最核心的就是浦东开放,然后浦东开发区更大胆的实验,然后就是上海的证券交易所和深圳的证券交易所。

  后来到了90年代,由于沿江、沿边都开放了,开发区由过去出工加工区变成现在的开发区,高新技术区,有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等,实际上是城市的新城区建设,通过建新城,然后来改造旧城,进入本世纪以后,开发区现在的概念更大了。如果按照现在“十二五”规划来讲,它变成主体功能区,然后全国现在有16个功能区,除了我们看到的原有开发区,或者以特区为代表的珠三角,长三角,中原经济区,河北沿海开放区。如果咱们纪念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时候,其实在开发区中间,他是亲自有指示的,第一,1985年,他说是对的,第二,1985年在天津说开发区大有希望。也就是说在天津开发区以前不叫开发区,开发区的名字是天津起的,后来说开发区大有希望,然后才有各种各样的开发区,过去把特区都想作为一个政策实验,基本上是出口加工区,想通过引进外资,出口导向,出口加工,开发区,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儿,但是在中国却是一个很艰难的历程,它本身是一个制度创新。因为你有开发区,一定要把所有开发区的制度都引进来,而这个挑战是巨大的。

评论列表,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