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李东生称国资不应长期投入充分竞争行业

按住此条可拖动

财经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视频信息

0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5日11:25 来源:新浪财经

所属专辑: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二届年会

简介:

  新浪财经讯 2012年2月4日-6日,2012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二届年会在黑龙江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市场的力量——纪念邓小平‘南巡’二十年”。视频为TCL集团创办人兼主席李东生参加论坛。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李东生:我自己做企业30年了,大学毕业30年了,做了30年企业,我还是想从工业这个角度谈一下中国改革开放,谈一下92年,我很同意东升的观点,92年是中国发展重要的转折点和分水岭,92年我自己正在办企业,93年我就当了TCL电子集团的总经理,所以改革开放初期和邓小平南巡之后经济加快改革和发展,我自己都经历其中,借这个机会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点看法,中国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进步是举世瞩目的,尽管自己内部来看,我们在体制内来看,我们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我们也有很多认为能够做得更好的,我们内部关起门开会的时候批评的声音会比较多,但是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可能很多企业家的朋友都有同样的经历。

  我们自己看我们中国比外国人看我们中国,外国人好像看得更积极,更正面一点,前一段时间,我随着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访问团到美国访问,这一点的印象给我特别的深,外国人无论是学界、政府,还是企业。他看我们中国经济,看我们中国企业,他们的看法可能更为积极正面一点,原因很复杂,在这里很难解释清楚。

  秦晓:我插一句话,就是狄学良是一个社会学的教授,他也碰到这个外国人问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什么呢?他说你们看见的是宏伟的万里长城,我们看到的是建造长城过程当中悲惨的故事。

  李东生:这个道理没有错,不同的角度得出的结论就会不一样,我想从自己的角度,从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从中国工业成长的角度来看,中国竞争力的提升和中国工业能力的提升是紧密相关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中国的企业所做出的成就我觉得是非常值得骄傲的,在整个竞争力当中,我们讲国民经济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当然我们现在是要大力发展我们的第三产业。但实际上在中国发展的阶段,真正能够度量我们经济竞争力提升的,我觉得还是比较客观的标准,还是我们的工业能力。

  比如说我们造一个电视机,造一台汽车,它的竞争力的标准是可以比较客观的去度量,但是你服务的价格、服务的竞争力是很难的,有一个大家公允的价值去度量的。你在美国办银行和在中国办银行,它可能面临的竞争环境不一样。但是你在中国、在欧洲,或者在美国,或者是在其他的国家,你造一台汽车,造一台电视机,甚至做一些衣服,你面临竞争力的标准是比较客观的,这代表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能够比较客观的度量工业能力。

  在这方面我们国家在过去30多年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贸之后的十多年,我们这种工业竞争力的成长是非常快的。目前在大部分产业领域,我们和十年前相比,我们确实有一个长足的进步,我们有能力去和全球领先的企业竞争和挑战。

  王魏:东生你是中国市场能力非常强的企业家,而且是出道很早,也是最早提倡全球化的中国企业领袖,但是过去几年以前,遇到国际市场能力的时候,你会损失非常惨重,返回来这个经验,中国所谓的市场化和全球的市场化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李东生:从中国十年入世之后整个环境都变了,入世就意味这我们在所有的工业领域我们要完全的开放,要完全取消市场准入的门槛,逐步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就是一个国际化的竞争,所以中国企业就必须要通过提升自己的国际化能力来保持自己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这是没得选择的,至于说国际化的途径是通过并购,还是通过自己的发展、扩张,每个企业选择的路是不一样的,就我们TCL来说,04年两个跨国并购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困难。并购之后两、三年,几乎把我打得趴下去了,但是我觉得这个路的方向是没有错的,经过这个历练,你能够熬得住,能够挺过来了,你未来的发展空间就会大得多。

  回到我刚刚的观点,工业的能力是中国未来在全球经济中竞争的一个基础,一方面要呼吁社会各界包括政府,一定要更加注重发展实体的经济。另外一个观点,在发展实体经济工业方面,在大部分充分竞争的领域,长远有竞争力的企业一定是非公企业,国有资本不应该长期投入在这种充分竞争的行业,因为全球近来发展的规律都证明,就是国有的,或者是国有控股的这类企业,在充分竞争的产业领域是比较难做得好的。如果有成功的案例都会在特殊的产业领域,张教授讲的比较极端,叫特权,或者换一个角度来讲,就是对国计民生,对产业政策限制的,那是另外一点,我不好评论,但是在充分竞争的行业一定要鼓励民营经济充分发展。

评论列表,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