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波:从养鸡到养鸭 中澳找准定位

按住此条可拖动

财经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视频信息

0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8日10:04 来源:新浪财经

频道:

简介:

  2011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总体延续了二季度轻踏“减速板”的态势,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不同程度放缓。内忧外患仍然是悬挂在中国企业身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中国企业将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如何寻找到自己应对变化的生存之道?如何在中国经济增长长周期中寻找到转型的商机?

  2011年底,新浪财经“寻找新生机”报道组将兵分八路,深入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城市,探访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专访行业领军人物,为您带来中国最活跃、最有变革力群体的转型故事。

  新生机本期人物:中澳集团董事长张洪波

  新浪财经:张总,我们知道当时您考上大学却没有上,而是拿三个月工资换回来的三百只鸡苗,从而有了今天的事业。在一般人看来,这需要很大的勇气,是什么原因让您选择了这条路?

  张洪波:当时就是想不再给家里增加更大的负担,想替家里分忧。为家里分忧唯一的路子就是出去打工。去打工并不是想挣工资,而是想学点本事,找个项目。于是我选择了在天津的一家养鸡场当工人。将近三个月,一边干,一边学习养鸡的技术。学成以后就用三个月的工资换回来三百只鸡苗,自己创业。

  新浪财经:听说您第一次养鸡就遭遇全军覆没,当时什么感觉?有没有觉得走不下去?

  张洪波:当时是很难过,但是并不灰心。因为我知道创业并不可能是那么容易的,需要的是认准了就坚持下去。最后还是把养鸡场给办起来了。

  新浪财经:不仅您自己富了起来,还带动附近村庄1000多户农民成了养鸡专业户,走出了产业化的道路。从养鸡到养鸭终于找准了中澳的定位。这中间是怎么转变的?

  张洪波:这个选择并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是因为当时中国掀起了“肉鸭热”,肉鸭的销量极大,供不应求。再加上当时的肉鸡接近饱和。有个经销商告诉我,南京有一家养鸭厂,那个地方养的鸭子比较受市场欢迎,并且告诉我呢,那个品种可能是英国的樱桃谷鸭。并且庆云的气候最适合英国樱桃谷鸭的生长。

  我马上跟英国的那家公司取得了联系,并迅速达成了购买协议,引进了英国樱桃谷父母代种鸭,并投资配套兴建了三处种鸭场,36处养殖农场,年宰杀2000万只商品肉鸭的生产线,正式组建了中澳集团。

  新浪财经:开始顺利吗?

  张洪波:其实刚开始并不顺利,这个新生事物是比较淡的,当时很多的农民养鸡的热情仍然持续高涨,没有人愿意养殖这个陌生的肉鸭。我在农户那里无情的吃了一次闭门羹。我带着员工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跑,跟乡干部谈,跟村支书说,跟农户也在做工作。一个叫“王知县”的村子养鸡失败,我们赶忙到了王知县村,向村民宣传养鸭的好处。十几户农民被我们打动了,决定养鸭。一个叫“王知县”的村子养鸡失败,我们赶忙到了王知县村,向村民宣传养鸭的好处。十几户农民被我们打动了,决定养鸭。

评论列表,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