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请稍等~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5日19:07 来源:新浪财经
简介:
2011年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总体延续了二季度轻踏“减速板”的态势,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不同程度放缓。内忧外患仍然是悬挂在中国企业身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中国企业将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如何寻找到自己应对变化的生存之道?如何在中国经济增长长周期中寻找到转型的商机?
2011年底,新浪财经“寻找新生机”报道组将兵分八路,深入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城市,探访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专访行业领军人物,为您带来中国最活跃、最有变革力群体的转型故事。
主持人:所以在采访之前我也是想知道,是不是现在的戴志康还和20年前一样,有那种大家认识到的清醒思考去做一些正确的抉择。现在我们很高兴的是,我现在看到的戴志康跟20年前还是一样,还是一个有很清醒的思考来做一些决断的人。对于新的企业,您刚刚提到一个海外投资,您觉得接下来企业新的方向或者新的生机是在哪个方面?作为一个前辈,一个有很清醒认识的人,给他们有什么样的建议?
戴志康:我刚才谈到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这都还是国内市场上存量的重新分配,对于中国人来讲最大的机会应该是放眼全球。倒过来说,中国人如果没有放眼全球的能耐,国内的机会是有限的,是个离合的交易,你抢的就是你隔壁邻居的地盘。中国人一定要把全球当做我们考虑的对象,而不是9600万平方公里,因为现代化说到底就是人均资源更多的占有和分,城市化农民进城带来的都是成倍的能源和生活资料的消耗,所以要把另外70%的人都变成城市化、现代化的人口,中国必须保障他的基本原材料供给、资源的供给。那么一定要走向全世界,我们不可能从别人手里买,你买任何东西都是太贵。中国说是世界工厂,中国钢铁行业300万人的就业,生产6亿吨钢材,挣的利润全行业不如海外一家矿业公司的一半,这就证明谁有资源谁胜利,而不是谁有工厂。跟20年前说谁有工业化谁能耐,工业化的人剥削资源的人,现在是倒过来资源的人剥削工业的人。所以中国人如果这一点还认识不清楚,不迅速地到海外去投占资源,中国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我们60年代的人,在80年代走上社会的时候,邓小平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从此我们这些人有个说法叫“下海”,“下海”创造的民营经济天下比国有的还要大。现在的80后、90后他们往哪里去,现在都往公务员队伍去,你说中国有前途吗?增量的创造在哪里?增量的创造需要80后、90后的人创造一个天地,比我们60后、70后更大,这才叫有增长。所以我的观点是,现在还要“下海”,这个“海”不是原来的深圳、上海、天南海北,而是海的对面,我们要到印度洋的对面、太平洋(8.98,-0.03,-0.33%)的对面去。所以我们会在这些方面布局、寻找机会,当然这个机会应该是说对整个中国经济、对整个中国的,我们做一些探索,我们也没想过在这个领域里面做到最大,但是我们想做出样板来。
主持人:也就是说现在只是一个方向,一个想法,但是具体到什么样谁都不清楚。
戴志康:因为资源性的扩展,它是一个工业,同时也是一些投资银行的业务,就是证大作为传统金融的根基,我们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主持人:或许说大的企业其实就是一个表率作用。
戴志康:我们证大不只是一个商业集团,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企业,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希望能够做一点样板。比如说十年前我作为金融行业的人投到房地产来,王石做一家世界最大的房地产公司,我要做一个世界最优秀的房地产项目,我做中样板。在资源扩张方面我们也会做某种样板给大家。
主持人:也就是说您之前房地产方面的梦想现在更加完全了,想的更加开,拓展的更加完全了。
戴志康:比如说房地产行业别人做规模,我做精品,我做一个人文高度的样板,因为不管造多少房子,是为了人们的生活,我就做出一个什么叫文化现代生活的样板,我做大拇指广场、喜马拉雅中心,我就起到了我应有的作用。所以我今后引领的就不是房地产,我是其他方面,微型金融是一个方面,海外资源扩张是另外一个方面。
主持人:不管是梦想也好、升级也好,它不仅仅是一个平面的,它也是分渠道的,也是分角度的。
戴志康:对,就是很多人做生意他是在一个行业里面做大做强,这是做好商业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但我的理想不是做好一个商业,商业是我实现其他理想的一个工具,商业不是目的。
主持人:谢谢您,我们也希望在商业整个大的环境和市场环境下,看到独树一帜的戴志康。
戴志康:但我同时相信,我去做商业我所看准的方向,都是不错的,都是有很大机会的,所以做好一个商业并不难。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您的职业想法、您的认识,会在微博上不断的跟网友或者说跟其他人沟通吗?
戴志康:实际上我今天讲过的东西,微博上都有讲到,没有这么系统,我有时候想到了说个一两句,如果把我过去一年的微博全部梳理一下的话,今天讲的东西都已经隐含在其中。
主持人:我们谢谢戴总能够不断的给我们一些新的想法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