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明星冠名小行星成潮流

按住此条可拖动

娱乐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视频信息

0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3日19:46 来源:东南卫视《娱乐乐翻天》

所属专辑:《娱乐乐翻天》

简介:

  明星命名小行星成流行 有人花钱“买星”被拒

  7日,杨丞琳在台北举办的新专辑签唱会上得知,太空中将有一颗小行星以她的英文名字“Rainie”命名,并已得到国际天文组织认证。

  用明星的名字命名小行星,杨丞琳并不是第一个,刚刚推出新书的林青霞在宇宙中早就有了一颗和自己“同名”的行星,此外,作家金庸、导演徐克、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的鲍德熹的名字都曾被用来为小行星命名。

  就在今年6月,歌手周杰伦也正式获得了“命名小行星”的荣誉。

  地上有明星,天上有“明星行星”,到底有多少这样的行星?明星的名字又是如何“上星”的?10日,记者经过多方打探后揭开了这一系列的谜。

  天文学家当粉丝,发现行星送偶像

  记者调查得知,宇宙中有许多小行星都已经被冠上了名人的名字,其中,“巴金星”“陈景润星”等小行星早在1999年就获得了命名,此外还有“李政道星”“杨振宁星”等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体育界里,西班牙网球明星纳达尔也有一颗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中国的娱乐明星里,金庸、鲍德熹、徐克、林青霞、周杰伦以及杨丞琳都已获得命名,其中金庸、林青霞和周杰伦的同名小行星并非他们自己申请的,而是粉丝送的,因为他们的一些粉丝就是天文学家或天文爱好者。

  林青霞星:2000年8月,一位天文爱好者发现了一颗后来被编号为38821的小行星,这也是他在美国发现的第四颗小行星。这位发现者给这颗星星命名为“林青霞星”,并在2006年2月19日得到了国际小行星命名中心的批准。

  金庸星:于2001年命名,编号为10930号。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工作人员透露,天文学家的工作十分辛苦,每当下雨或者云多的天气看不到星星,很多工作人员就会坐在一起聊金庸的书,在发现这颗小行星后,这些“金庸迷”天文学家决定以“金庸星”为其命名,并得到了金庸的赞成。

  鲍德熹星:2001年,鲍德熹凭《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2006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获得批准,编号为34420号。这是天文学家发现并经过数年申请后落实的,为的是表彰他对电影事业所作的贡献。

  徐克星:编号23258,发现者是香港天文学家杨光宇。这颗星的认证过程历经10年,徐克也因此成为第一个获得小行星命名的香港导演。

  周杰伦星:永久编号为257248,临时编号2009 FA19。这颗小行星由台湾高雄天文学会蔡元生等4人在2009年3月20日发现,因为他们都是周杰伦的粉丝,于是决定用周杰伦的名字来为这颗行星命名,命名提案经国际天文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通过,于2011年6月宣布了这一命名决定。

  徐克想亲眼看看,周杰伦想写歌

  据了解,刚刚在今年6月被确定为“周杰伦星”的小行星属于主带I型小行星,直径约3公里,距离地球约5.4亿公里,绕太阳一周需要3.64地球年;而“徐克星”位于火星与土星之间。两颗“名星”都可以通过大型望远镜看到,但需要一定的耐心。紫金山天文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有人对这个感兴趣,可以登录美国NASA官网,即可查阅到这些以明星命名的小行星相关数据及运行轨道。

  明星被命名小行星是啥感觉?10日,周杰伦经纪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周董在今年7月听到这个消息时以为是歌迷跟他开玩笑,最后知道是真的后表示很吃惊,觉得意义很重大。而周董似乎也因此有了一些灵感,据悉,他准备在下张专辑中写一首跟小行星有关的歌曲。

  至于“徐克星”,发现它的科学家认为,用徐克的名字命名很符合徐克有些科幻的个性,而徐克则表示,希望有机会可以去亲眼看看这颗名为徐克的星星。

  普通人想“上星”不容易

  小行星命名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据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介绍,天文专家或者爱好者观测到一个小行星,在被国际机构确认是新的后,会得到国际统一格式的“暂定编号”。如果这颗小行星在至少4次回归中都被观测到,并且它的运行轨道被精确确定后,将会获得一个永久编号。另外,小行星早期曾以神话中女神名字来命名,后来这一惯例被取消。小行星发现者可以提出自己的命名方案和人选,小行星也因此成为目前各类天体中惟一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并得到世界公认的天体。

  虽然小行星发现者拥有命名权,但是也有一定的规矩。比如政治家、军事人物或者政治、军事事件必须在逝世后或发生100年后才能命名。所有小行星的命名都必须经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由13人组成的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由国际小行星中心发布通报国际社会。命名一经成立,即成为该天体的永久星名,列入每年出版的《小行星星历表》,永载史册。

  所以,命名小行星是少数人才能拥有的殊荣,普通人想“上星”很不容易,但并非没有机会———不久前,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决定将26323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其瑾星”,以此来表彰福州女孩吴其瑾作为中国代表参加2010年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并荣获个人二等奖的成绩。

  由此可见,想“升空”,还是要把心思先放在“贡献”上才行。

  有人花钱“买星”反被拒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对小行星的观测是从1949年开始的。目前,已有100多颗小行星获得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的杨捷兴秘书长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现在随着小行星命名影响的扩大,有些国内实业界人士主动向天文台出资,以换取小行星命名,均被拒绝。这其中还有一位内地知名明星,几次托人找到紫金山天文台,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小行星,但即使花钱也被拒绝。

  杨捷兴表示,并不是天文台不缺钱,而是小行星命名是一件很严肃的事,不能跟商业活动联系上,因为商业性命名会亵渎科学家的研究,此前就曾有一颗“比尔·盖茨星”因“可能涉及商业利益”而未获通过。

  此前国外曾传出有人出资1万美元买小行星命名的事,杨捷兴坦言自己没听说过,但“国内花钱买新发现小行星冠名权,现在肯定是不可行的”。

  太空留名有极大满足感

  10日,心理学家刘瑶接受采访时表示,许多人想留名太空,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很多人从小开始就会想给自己、学校、家人争名利,这就是一种荣誉感。能把名字留下来光耀祖宗,是人们都渴望的,每个人潜意识都渴望轰轰烈烈,名垂千古,使个人价值得到体现。如果一个人的名字被命名为小行星名,那一定拥有极大的满足感和荣誉感。”

  什么是小行星?

  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太阳系中大部分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称为小行星带。另外,在海王星以外也分布有小行星。

  迄今为止,在太阳系内一共已发现了约70万颗小行星,但这可能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数这些小行星的直径大于100千米。从1801年到1940年具有永久性编号的小行星已有1564颗。

  我们对小行星的所知很多是通过分析坠落到地球表面的太空碎石,那些与地球相撞的小行星称为流星体。当流星体高速闯进地球大气层时,其表面因与空气的摩擦产生高温而汽化,并且发出强光,这便是流星。如果流星体没有完全烧毁而落到地面,便称为陨星。

评论列表,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