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唐山大地震》幕后:一个真实的冯小刚

按住此条可拖动

娱乐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视频信息

0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06日01:54 来源:新浪娱乐

所属专辑:电影《唐山大地震》

简介:

  新浪娱乐讯 冯小刚,随着《唐山大地震》的公映,这个名字再次成为各种话题的中心。他疲于应对媒体的发问,不愿做一个矫情的新闻发言人,又坚持只是想讲个理,“我就是有讲理这种很幼稚的想法,才活得像一个人。”美国媒体评论他是“中国的斯皮尔伯格”,中国媒体定位他为“国民导演,悲喜巨匠”,他说“我就是我微博里写的那人,谁也别毁我。”但他又补充道“微博能展现50%的我,另外50%不需要你们了解。”华谊兄弟今日发布《唐山大地震》拍摄时期关于冯小刚的点滴记录,也让电影的主创们谈谈他们眼中的导演,让我们试着接近和了解他的另一半。

  “干脆”的冯小刚:咱们是对等的

  冯小刚性子急众人皆知,与其多次合作的摄影指导吕乐评价得很准确,“他是一个性格上很干脆的人。”这“干脆”体现他脾气的急,也体现他性情的真。面对一些不客气的发问,他会当场表现自己的不满,对此他解释“我不高兴不需要掩饰,我干嘛不高兴的时候委屈自己。”面对媒体和影评人的褒奖,他也不会以为自己仿若置于神翕供人景仰。“咱们是对等的”,他以观众的视角拍电影,抹着眼泪拍完母女和解的戏,“《唐山大地震》(与中国人)血脉相连,感情通道非常畅通。”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认为冯小刚将关注点专一地放在中国观众身上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当他越单纯地去聚焦一个文化人群,作品纯粹‘为中国老百姓服务’的时候,反而变成是非常强大的,乃至全世界共通的。正是因为他坚持这样的创作方向及直抒心意的纯粹表达使他的导演个性及影片特点越来越明显,我认为冯小刚导演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导演,悲喜巨匠’。”华谊兄弟总监制陈国富则认为冯小刚导演“一直在对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处境提出自己的感受,他对这个社会的急遽演变也一直在表明自己的态度。”

  直言的冯小刚:微博是“冯通社”

  听到这些夸奖,冯小刚不憋着,他也乐呵,但他笑完不忘自嘲,“我就是我微博里写的那人,谁也别毁我。”自从开通微博以后,冯小刚就迷上了这个平等表达的平台。“说话的权力是平等的,谁规定只许骂人不许还嘴的?微博很好玩,把持话语权的精英们霸不了盘。”他笑说这就像是他自己的通讯社,简称“冯通社”。一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他,在“冯通社”上会言辞犀利地回应《唐山大地震》首日票房作假的传闻,会温情脉脉地贴出收养流浪犬的照片,会浪漫地描述天边一朵云,还会调侃自己正在拍的《非诚勿扰2》比前作更二。

  冯小刚说“一直以来有很多生活的感悟,遇到一事儿我想该写下来,但这东西你不随时记下来,就忘了。微博这东西有个好处,我能随时有感而发。”最鲜明的例子是他对于韩寒最新小说的评论,斟字酌句地连写四条,他在接受采访时评价说“我觉得他(韩寒)在叙事中对姗姗(小说中女主角名字)还是怀有怜悯的,是有很大的同情。在生存的这个难题面前,是不能有道德高度的批判的。他的立场是站在姗姗的立场上的,什么叫人性,我觉得这就叫人性。”

  片场的冯小刚:展露真性情

  冯小刚说“我内心还是对很多美好的东西有向往的。我到北海道的时候,车一上路,在初春,路上的积雪还未化,黑黑的路,既凛冽又抒情的景,就能唤起我拍一部电影的欲望。”冯小刚坦言一段时间不拍片,就会手痒怀念在片场的工作状态。拍戏中,他态度严谨认真,张静初说,“很多人都说他脾气很不好,确实他脾气挺急的。由于他自己做美术出身,对道具、场景要求非常高。”李晨表示“其实每一次导演在那看着你走戏时,你好像觉得他没怎么样,但是他脑子转速恨不得有五千转那感觉。”《唐山大地震》拍摄时曾赴汶川取景,拍摄结束后,冯小刚导演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把地上的矿泉水瓶捡走,“虽然这是一个废墟,为了表示对死难同胞的尊重,这些垃圾我们都随手捡一下。”

  但对演员他宽容而温和。小演员张子枫说“(冯小刚导演)挺温柔的,说话没有我想象中那么严厉,特别特别温和。”陈道明则赞扬冯小刚“会很清楚地告诉你他想要的东西,而且他有很宽松的导演意识,让演员根据自己进行调整。跟小刚这样的导演合作不累。”张国强透露在拍摄《唐山大地震》时的一个细节,“我说过去那个年代的孩子,好像都喜欢在手腕上画手表,然后就跟冯导提了这样一个建议,但是没想到我们进屋之后,他就跟助理说‘你记下,打电话给编剧,告诉他加一个那样的情节’。”他由衷地说,“真是大导演,他这个大是在于他的小,对于身边人的关心、关怀,对整个戏的那种认真、严谨,这个真的让我特别佩服。” 冯小刚在片场特别放松,看着飞起的孔明灯,他忍不住脱帽扬手;看见天空迷人的晚霞,他会临时开机记录这美丽的一刻。如此真性情的一个人,他其实一直也没隐藏另外那50%。

  他们眼中的导演

  王中磊:我觉得他是一个矛盾结合体,有无限的潜能。最开始和冯导演认识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过他可以拍《天下无贼》、《夜宴》《集结号》这样的电影,但是现在随着合作越来越默契,我发现所有的题目都可以被他攻克,但在攻克的过程中,他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唐山大地震》在拍摄初期的时候,他又陷入了一种焦灼的状态,“我要不要完成,我还能不能完成”,对于他来说,拍摄这样的电影是一个挑战,如果全部都是文戏的话,他会觉得很容易把握,以他的人生阅历,对于每一段剧情,每一个演员他都会有自己独到而准确的理解,但到技术层面的时候,他觉得既然冠有冯小刚的名字,那就一定要把它拍的不一样,这时候他会给自己很大的压力。我们在拍的时候,整个地震的场面是推翻了重新拍了第二遍的,当时我们拍完第一遍之后,觉得之前的拍摄方法不好,就决定重新拍,所以小刚确实是一个敢于挑战的人,也是一个愿意把自己的弱点和需要告诉我们的导演。他需要集体的力量,这是很多导演做不到的,很多导演还是愿意把自己柔软的一面隐藏起来,但这恰恰也是冯导成功的原因。

  冯导演是一个很有趣的人,他曾经说过,每一个导演都希望自己的电影有非常多的观众可以看到,他在以前拍片的时候也会有这方面的负担,比如说这部电影美国观众能不能看懂,香港观众能不能看懂,后来他发现把这些压力加到自己身上只会让他的作品变的不纯粹,所以几年前他觉得我要把自己的关注点专一的放在中国的观众身上,也正因为这样他赢得了票房上的不断成功。其实我发现这个力量是相互的,当他越单纯的去聚焦一个文化人群,作品纯粹“为中国老百姓服务”的时候,反而变成是非常强大的,乃至全世界共通的。正是因为他坚持这样的创作方向及直抒心意的纯粹表达使他的导演个性及影片特点越来越明显,我认为冯小刚导演是当之无愧的“国民导演,悲喜巨匠”。

  陈国富:我跟小刚的合作是比较放松的,不像《狄仁杰》或《风声》那样,我基本要盯着每一个环节,小刚自己的能力很强,而且他的团队和他已经很有默契。当他碰到某些问题,想要找一个人商量的时候,也许会来跟我讨论一下;当然我看完剧本免不了会提一些我的看法。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是,在制作过程中我几次问他一个问题,就是地震在电影一开始就发生了,之后我们知道了这个悲剧的性质是什么,那么在之后长达两个小时的过程当中,作为观众我们在等什么。四分钟的地震发生完了之后,是什么东西拉着我们往下看,原来的剧本写得非常细腻,但我担心的是观众在看过了那么震撼的画面后,之后长篇的文戏是不是能支撑他们观看的热情。按照我以前的习惯,我不敢这么编,也不敢这么拍,这就是小刚很大的一个能耐,因为他看出来这个故事背后是什么在支撑,他可以一下就找到感情的重心在哪儿。

  我觉得好导演都应该多做监制,一方面你可以把自己的所知所学运用到不同的作品上面,当导演最多一年也就是一部作品,很多人还不到一部,但做监制可以把很多自己的贡献放在不同的影片中。我跟小刚可以在彼此比较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合作,他更多像是朋友,我们不是那种简单的工作关系。《唐山大地震》我一天都没有去过现场,但当他遇到什么问题、觉得我的意见有参考价值的时候,会沟通商量,或者是我看看他的粗剪,跟他谈一下我的感觉,也许会对他的取舍有一些帮助。

  我多年来一直在强调的、也评论比较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冯小刚到底在表达什么?我认为他一直在对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处境提出自己的感受,他对这个社会的急遽演变也一直在表明自己的态度。以前他是喜剧包装作品,所以大家就从市场,商业这样的角度去看他,没有意会到更深层次的一面。我不确定他对现实环境的这些沉淀,是有意识的整理还是下意识的流露,但他的作品确实保留了一个非常完整的记录,就是这十来年的中国是怎么走过来的,这其间的价值观又产生了怎么样的转变,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怎么去面对等等。

  作为一个导演,他的工作状态很好。他也苦思,比如这场戏该怎么拍,这个演员该怎么演?这个场景该怎么设计?但他始终是称职的、是负责任的、是与时俱进的,在行动中就把很多任务都完成了,没有别扭心态,不怨天尤人,这是他的特点和能耐。很多导演在工作过程中都好像跟作品有仇,跟投资人有仇,跟剧组有仇,跟观众有仇,但小刚完全不是这样。这种怡然自得的态度也表现在他的作品里,他的作品你在接触的时候是不费劲的,几乎透明的,是健康的。

  徐帆:我们有六年没在一起合作了。这期间我得益于拍电视剧、拍别的电影,拍了不少的好戏,对我是一个锻炼,让我慢慢变得特别自信和坚强,觉得更会与人沟通了。之前我们之间的合作,我就是听他说,他告诉我怎样,我就说好,是在执行和接受。这次有很大不同的是,我试着跟他商量,可不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让他去选择。头两次碰的时候,不光是他,我也有点不习惯,但既然我可以试着跟别的导演沟通,我想我也可以跟他沟通。这说明我们有工作状态了,不只是生活状态。他拍戏一次比一次更难了。我经常想,你完了这个事以后一定要好好休息。我非常非常心疼,但帮不上忙,只能看着。

  陈道明:和小刚之间完全是缘分,有一种默契。谈到创作上,我们俩之间没有太多的障碍,我一说,他一说,都互相能懂,所以跟小刚这样的导演合作就是不累,他会很清楚的告诉你他想要的东西,而且他有很宽松的导演意识,让演员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不是一个很教条、很八股的要求方式。

  张静初:他对台词、对节奏都很敏感,用最平实的语言就会让你觉得怎么那么逗、那么生动,这是他的一种天赋,不是想学就能学到的,听他说台词就好像是贴心窝子的那种话。在我之前拍过的所有戏和合作过的导演里面,冯导的这个特点是最突出的。他是个不愿意把大家弄得非常累的导演,我们这个戏虽然非常苦,但是拍夜戏的工作时间都是下午两点到晚上十二点,之前拍戏可都是熬大夜的。有时你在现场看他急,你就会担心他,因为导演心脏不是特别好,你就会想导演千万别生气了,再生气就会容易伤到心。

  李晨:这是我和冯导的第三次合作,第一次是《集结号》,第二次是和葛优老师一起拍的一个公益广告,第三次就是这个《唐山大地震》。他特别细致,你能想到的他全能想到,你没想到的他也想到了。甚至我们在一个地方拍戏,他走过来之后发现方达家里祭奠爸爸和姐姐用的小香炉、小罐子上面有土,他就会问为什么这上面有土,这个上面是不可能有土的,因为家里人会经常擦拭。他一定要做到尽善尽美。他会教演员很多很多,你在他面前表演,他就看着你,我估计他脑子的转速恨不得有5000转。

  张子枫:导演叔叔挺温柔的,说话也特别温柔。一开始我觉得导演应该有导演的那种样子,但导演叔叔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严厉,看来是我想错了。他对我们大家都挺好的。

  张家骏:第一次看到冯导演是拍戏的时候,我对他没什么印象。他就告诉我怎么演,要是不好就告诉我,告诉我的时候不会很凶,但他对道具组什么的组员就有点凶。

  摄影吕乐:冯导在视觉上有他自己的美学观念,片子是导演的,作为摄影,在最关键的时候应该服从导演。在片场冯导容易性子急,像短跑,每天就跑100米,但跑的好。

  制片胡晓峰:这是我和冯导的第三次合作,前两次是《夜宴》和《非诚勿扰》。他很直爽,即便他在现场有点急,但最后你看到那个结果是好的。我觉得每个导演都有不同的创作方式。冯导演就是愿意在现场创作一些东西。我必须要适应他这种创作风格。他有的时候会对一件事发很大的脾气。但他都是对事不对人,都是为了这部电影。一哥/文

评论列表,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