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马立诚称易中天打通各学说推动进步

按住此条可拖动

综合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视频信息

0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23日10:18 来源:新浪读书

所属专辑:易中天文集

简介:

        5月22日16:00,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和新浪网、新浪微博联合主办的《易中天文集》首发式在北京隆重举行。法学家张思之、经济学家茅于轼、法学家江平、历史学家资中筠、教育家刘道玉、胡德平、叶选基、陶斯亮、历史学家秦晖、哲学家邓晓芒、历史学家吴思、历史学家张鸣等嘉宾到场祝贺。发布会由法学家贺卫方主持,现场嘉宾、媒体、读者围绕“梦想、追求、转型、寻根、反思、责任”六大主题回顾了易中天的创作历程,集中呈现了易中天的性情、特色和成就。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贺卫方:接下来请出两位嘉宾,马立诚先生和吴思先生。易先生把学术著作能够写成畅销书,畅销书同时还是学术著作,学术方面非常有真知灼见,从行学者中间评价非常高,这特别是特别高难度的动作。吴思先生您是这种风格,刚才易中天先生说您在这方面是先行者,《潜规则》这本书,您怎么做到在追求这种风格的同时,能够兼顾它的可读性、畅销性和学术的严谨?
  吴思:我跟易老师有共同点,易老师的路子特别亲切,文学出身,我的本科也是文学。易老师读美学的时候,正好我也在读美学,从文学到美学,从感性偏向理性,再往深就该进入历史,由于文学的底子,你想太板着脸说话不行,不会了。而且受过文学训练的人不会那么说话,特别注意可读性。经过美学那一段之后,又不能满足仅仅好看,还要有点道理,就形成了既面向大众,又有点理论想法的风格。这个理论按照现在主流体系的理论,觉得仅有说服力不够,还被迫要再有点创造。易老师就是这样,我一看他,就觉得是看到了特别熟悉特别亲密的朋友一样,我也那么做。
  易中天:当时看吴思的《潜规则》,用“惊奇”两个字来形容。现在很多人说我有风格,其实很多是我从他那儿剽窃的。比如《品三国》写“副县级公安局长”,他们说特有创意。其实吴思讲到山西巡抚是,说巡抚是一把手——他先做的。因此如果有人说这种说法庸俗,不严肃,也先骂他,始作俑者。
  主持人贺卫方:马立诚先生最近在哪儿高就?
  马立诚:先不谈这个,先发言,我来个关于易中天、吴思的合论,重点在易中天这里。现在有人提出一个概念叫“另类学人”,我理解另类学人是思想家。易中天本质上是思想家,或者首先是思想家。不管是对中国文化的阐释或者是积极地介入当代中国的公共事件,处处都可以见证他思想家的底蕴和追求。
  吴思也是这样。他提出的“潜规则”,是对中国历史的思想解读。易中天对儒家的解读,第一条是孔子有伟大的地方,第二条是孔子是站在统治阶级方面的,第三条孔子的一些想法,没有能解决当时孔子的问题,以后半部论语治天下也是忽悠人,从来没有解决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第四条他又提出来对孔子不能全面继承、具体继承,要抽象继承,抽象继承怎么继承?就是把孔子的重要观点,把他的历史内容剥离,抽取出比较抽象的,像自强、仁爱,他对孔子,对儒家学术的诠释也是破费心思的,有自己的系统。刚才你讲的他写美国宪法诞生过程的研究,以及对程度改革的评介,还有其他很多的。最主要的是易中天,我最佩服的地方是对当代中国高度关注,并且致力于中国进步,这是他的灵魂,也是吴思的灵魂,提出的潜规则对中国的贡献太大了,因为你的文集出版,我重点提你,旁及吴思。
  主持人贺卫方:最根本的可能还是以问题为中心,思考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同学科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朝向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人有了思想家的风范,因为是考虑问题,又具有原创性,马立诚先生说不是专门的纯粹的学问家,要变成问题,各种各样积累的知识都朝向这样问题解决过程,所以易先生会关注到法治问题,关注到其他种种问题。
  马立诚:还有当代中国的种种问题,争论,推动它解决。百家论坛很多很好的讲家,说家,但是大家为什么对易中天的印象这么深,对易中天关注度这么高,我认为是易中天打通了所有学说,而集中在推动中国进步上,这点上有关系。
  吴思:我赞成,能闻出一个味来,良知和高尚的追求的理想的味,不只是讲故事而已。
  主持人贺卫方:理想国的味。
  吴思:易老师讲故事讲得好没得说,除了讲得好,背后有思想,有追求。
  易中天:我一点不崇高,我非常不崇高,我非常地低俗,我关心拆迁问题是我害怕自己房子被拆了。我关注三聚氰氨的问题,我是害怕自己的孩子喝上它。
  马立诚:你还关注汪晖的学术剽窃。像商鞅这样一个人,他搞的东西惨绝人寰,好像王安石完全背离市场规律,搞意识形态专治,因此像王安石和商鞅这样的人完全否定,就突破了我们北京大学的教授,河北大学的教授的思想。突破了他们在很长的一段历史里对王安石、商鞅这样的人做的定论。这不是思想是什么,这完全是思想。我不在这里细致展开。
  主持人贺卫方:好的。
  易中天:不能够像以前,一说到什么,就是改革,就是变化,就要肯定。
  主持人贺卫方:下面环节是媒体提问。
  北京青年报记者:这节的关键词是转型,这几次不一样的转型,中间的动力是怎么来的?
  易中天:待会看了下一节的短片就知道了。下一节讲到第四次转型。
  主持人贺卫方:好的。这节时间到了,感谢两位嘉宾,感谢“潜规则”先生。
  主持人贺卫方:接下来邀请秦晖先生、张鸣先生两位历史学家上场,同时播放这节的短片。
评论列表,正在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