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新浪网新闻中心2014年两会的特别节目建言时间。今天就跟朋友们聊聊大家都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大气污染及大气治理的问题。当然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雾霾这两个字。今天我们请出了两位重量级的嘉宾,他们分别是人大著名的教授周孝正先生,周老师,欢迎您。
周孝正:您好。
主持人:还有一位重量级的嘉宾就是资深的天气预报的主持人。也是我们非常熟悉和喜欢的宋英杰老师,宋老师欢迎。
刚才我跟宋老师在休息室里就猜,咱们周老师今天有可能出行的代步工具是什么。后来我猜对了,我说自行车。周老师,自行车骑了多少年?
周孝正:我骑了50多年吧。因为我今年67岁,我是上高一开始骑的。
主持人:你高一的时候,那时候的大气环境怎么样?
周孝正:蓝天白云啊。天天要是没有阴天什么的,当然就是蓝天白云,而且完全可以从城里看见西山,非常清楚。
主持人:我就想问,你这个骑车50多年,从蓝天白云一直骑到灰尘满天,你的感受是什么?
周孝正:现在北京咳啊。前几年就开始,就是干咳。
主持人:我以为你是作为教师,你可能有咽喉炎,是职业病。
周孝正:我一直是教师,我大约做了30年教师了,但是北京咳大概是近十年。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宋老师,北京咳你听说过这个词?
宋英杰:听说过,很多人觉得说北京咳不太公正,但是像周老师是直接的见证者,确实容易咳嗽。
主持人:其实我们从轻松的话题,其实也蛮沉重地引出来,是让大家认识到最近几年雾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有一些数据,比如说从去年到今年雾霾实际上覆盖了大半个中国,涉及到的人口有的保守估计是6亿,有的人估计到8亿,几乎2/3以上的人都受到雾霾的影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想问一下周老师,根据你的了解,雾霾到底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大家知道有影响,您能深入浅出的告诉我们有怎样的影响?
周孝正:昨天人大代表著名的院士钟南山院士,人家是医学家,非典的时候他就讲了,昨天发言,他就说四大害处。第一个当然就是慢阻肺呼吸道的病。第二,它影响到神经系统。
主持人:等会儿,神经系统影响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周孝正:傻子呀,简单说就生傻子,人就慢慢变傻了,神经系统出毛病了。
第三就是生殖系统,生不出孩子了,或者说生殖细胞的活率下降。
周孝正:第四就是很多癌症的原因之一,特别是肺癌。昨天登的报,前天说的应该是。
主持人:其实刚才周老师讲了,从大的方向讲,归根结底讲可能会对人的寿命产生影响,当然从具体的方向讲有四大影响,宋老师,从你的观察来讲,因为你是这方面专业的,它对生活当中人们的生活起居其它方面,到底还有哪些影响,是提示我们观众朋友们平时出行要注意的。
宋英杰:首先是对健康的影响。现在因为出行交通已经是立体化,有水运,有航空,有铁路,有高速。因为首先是形态,它造成的是能见度的下降,视乘障碍,对出行造成很多影响,很多都封闭。
主持人:甚至航空不能起飞,甚至封闭。
宋英杰:雾原来还好,仅仅使得能见度下降,现在雾和霾加在一起可不光是能见度下降,关键是它污染物的聚集已经超出了我们大家的承受能力,大家觉得焦的味、糊的味、臭的味、酸的味,什么味都有。而且颗粒物还不是稳定的,还不像沙尘二氧化硅,它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化合物之间还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味道还在不断变化。在去年1月12号那一次大规模的过程,我脑海里马上就浮现出以前都是自然灾害、洪涝灾害,我忽然想起了一个灾害的名字叫空气质量灾害,或者叫以后这个地区叫空气质量灾区。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这个名词,顺便问一下周老师,请问这个名词已经是普遍接受的,学理上有这个名词吗?
宋英杰:空气质量灾区?没有。我只是想起来而已,当然现在雾和霾已经把它定义成自然灾害的一种,是气象灾害。
主持人:周老师,这个挺有意思,空气质量灾害,包括把雾霾变成自然灾害的一个部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观察,这些名词的出现意味着什么?
周孝正:实际上原来我们叫天灾人祸,其实雾,如果它有害,它是天灾,但是那个霾,百分之百的人祸。不是自然现象。但是现在就是要找借口,比如说为什么前一段时间连续大约7天严重的霾,报纸都这么讲。第一,大气环流比较稳定,它的稳定意思就是它不刮风,所以老百姓明白,大气的污染主要靠风,所以我们都盼着刮风。
宋英杰:靠吹。
周孝正:原来沙尘暴也有,但是现在老百姓最怕的还是这个霾,即使有风,沙尘暴必定得有风,还是靠风。固体的污染物、垃圾就靠坑,得挖坑埋。污水基本上靠空,环保的政绩基本上靠蒙。所以,明显看到环境污染越来越厉害。有关部门说好了今年的霾比明年的霾好一点。
主持人:我接着追问你,如果你来定义,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你会把这些污染到人的身体健康的这些状况,你怎么定义?
周孝正:就是百分之百的人祸。
宋英杰:如果说那个时候大气的层结相对比较稳定,静稳状态,也仅仅是帮凶而已,不是元凶,它只是加剧了或者延长了污染的程度或者持续的时间。所以,它从本质的意义上来讲已经不能算是一个自然现象或者自然灾害。
周孝正:对,因为你看我们的主流传媒就是这么说,这次为什么厉害,第一大气环流比较稳定,就是不刮风。第二,逆温效应,上面的温度应该比下面低,增高1000米应该少6度,上面逆温,有一个比喻,相当于盖一个棉被,用老百姓的俗话被窝里放屁毒存。他有的时候就是逆温,就是不刮风,那是大自然的一种现象,一不刮风您就霾了?还能赖自然吗?
主持人:就把所有可能产生的原因推到气象现象。
宋英杰:周教授讲的既比较专业,也比较形象。我补充一点,当然在盖被子之前,相互之间还是有交流的,叫区域输送,所以要搞区域防治上的联防。当然盖了被子之后,相互之间的影响就没有那么大了。
主持人:尽管我专业的术语还没周老师懂得那么多,但是我知道至少有一个道理,出现这种情况,恐怕也不能完全推给气候现象或者大气现象。
宋英杰:老天爷有的时候很冤枉。
主持人:很冤枉,所以还得找污染源。你对有关方面对于空气的清洁或者是治理大气污染的工作,你的评价是什么?
周孝正:不及格。
主持人:不及格。
周孝正:对。
主持人:理由是什么?
周孝正:前几任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一句话,连续说了几年,原来叫做污染局部有所改善,整体仍在恶化,前景令人堪忧”,原来是点污染,一个大烟囱,变成面污染,现在由点污染、面污染又变成线污染,比如航空,一个驾次多少吨油,一个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还不说,它是电的,高速公路都是汽车,所以就变成了点面线全污染,而且治理的速度赶不上污染的速度。你注意前几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是这么写的,我感觉非常好,为什么?实事求是。不文过饰非了。
主持人:但是你刚才讲不及格,如果你给有关部门打分,你说打不及格,但是昨天我们看到记者会的时候人家说了还取得一定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