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一:街边,一个专卖老鼠药的地摊前(地摊靠墙)
镜头1:男主人公在一个嘈杂混乱的闹市街漫不经心的行走(使用主观视角,以摇动的镜头表现男主人公对街市的随意的张望)
镜头2:男主人公突然看到一个专卖老鼠药的地摊。(对地摊进行特写,包括地摊主人和摆放的一包包的老鼠药)
镜头3:地摊主人看到有客人,连忙招呼起来(带着南通地方口音):“小伙子,要买老鼠药啊。我的老鼠药不要太灵噢,包准药到鼠除……”(还是以男主人公的主观视角表现他眼中的地摊主人)
镜头4:(男主人公有些不耐烦,立刻打断了地摊主人的滔滔不绝):“有没有见效最快的那种?”( 主人公的主观视角变成对地摊的180度旋转拍摄,从左侧面拍摄主人公蹲下,接着渐渐旋转180度转到右侧面,对话在这过程中展开。注:从侧面和后面对主人公进行拍摄,但看不到他的全貌,给人产生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效果)
地摊主人笑问:“见效快是多快啊?”
男主人公立刻说:“吃了马上就可以死!”(语气坚决,已经下了离开人世的决心)
地摊主人说:“那种‘见药封喉’已经卖完了,还剩下十五分钟的了,你要不要啊?”
男主人公考虑了一下:“就那种吧,我要了。”
地摊主人把药包好,递给男主人公:“谢谢,十五块。”
场景一完全采用自然声效,闹市街的声音越嘈杂越好,表现市井之气。时间是下午两点四十五之前,此时光线最为强烈,所以对于光线的处理要掌握好。
场景二:闹市街通往广场的路上
男主人公在马路边走着,脚步沉重,表情是生无可恋的绝望,手里紧紧握着那一包老鼠药。行人在他周围快速行走,时间似乎只在他身上停滞不前。(此时可以对男主人公进行多角度的特写拍摄,将他充分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在他行走的时候,一条流浪狗从他身边经过,他也走过一个乞人身边,(这样烘托出他的绝望)
场景三:广场上(广场上有钟,有电话亭)
镜头1:男主人公找了一张广场的长凳坐下,一眼就可以看到广场上的大钟。他看着周围的人,再看看自己手上的老鼠药,深深地叹了口气。时钟指向两点四十四分,他略带颤抖地打开包装,将药倒进嘴里。(倒药时,男主人公将头抬起,在药进嘴的一刻,一滴眼泪从眼角滑落,要配上极为煽情的音效)
镜头2:吃完后再一次看着时钟,已经两点四十五分。从这时开始,要配上秒钟行走的声音,生命已经开始倒记时。
镜头3:男主角茫然地看向天空,表现出正在考虑这十五分钟该干些什么(此时镜头先对他仰视天空的脸进行特写,如条件允许的话,再俯拍他整个人,然后机身越来越高,而他人越来越小,表现他思绪已飞到九霄云外了)
镜头4:男主角开始幻想他该干些什么。他在商场疯狂购物(买的是将自己打扮光鲜的行头,衣服,鞋子等),买后就换上了。然后去理发店理一个发型。(按理说十五分钟不可能干这么多事情,所以在画面剪辑上要下功夫。建议最好是照片的快速串联,配上快节奏,兴奋欢快的音乐)
镜头5:(音乐到高潮时,嘎然而止)将俯拍男主角远距离拍摄的机身慢慢拉近,特写男主角还在幻想的脸(兴奋,嘴张得很大,垂涎欲滴的样子),在声音突然停止的时候,突然醒悟(嘴闭上,吞了吞口水),摸摸身上,掏出钱包,就几张钞票(十元、五元、一元的,没多少钱),叹了口气。于是来到喷水池边,从水面看了看身上略土的衣服,整理了一下,从水池里弄了点水,抹在头上,捋顺。
镜头6:时间又过去了几分钟,(依然是秒钟行走的声音)。男主角看到广场上一家三口的幸福画面,走到电话亭里,拨了家里的电话。男主角听电话时,身体自然侧向一边,以便对他表情的拍摄。(此时可以对人与电话亭这个整体进行全面拍摄,要始终把钟面加入画面。由于南通没有独立的电话亭间,效果不是很好,因为如果是电话亭间的话,亭外的声音是嘈杂的,而亭内的声音是清晰的,那么人物对话的声音可以自然地让观众听清,不至于产生画外音的效果。而且玻璃可以隔成两个空间,透明的玻璃可以使拍摄得到更好的发挥。没有这种条件,所以从拨通电话开始,要紧靠男主角拍摄,但也要夹着外面嘈杂的声音)。
“嘟……嘟……喂”(是男主角妈妈的声音)
一听到是妈妈的声音,想到要离开自己的亲人,男主角说不出话来,眼睛有点湿润。
“喂,谁啊?”(妈妈有点不耐烦了)
“妈,是我”(声音有点干涩)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