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宽频 > DV风暴 > 正文
中西方DV创作比较及差异(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11:09 新浪DV

  DV题材的选择:边缘还是主流?

  相比之下,欧美西方国家的DV创作比中国更为普及,电视台也更为关注这种形式的创作。西方主流媒体的制作,有许多专业人士是使用DV机,直接进行新闻采集和专题片的拍摄制作。其它类栏目DV使用量也是节节攀升,比较强势的如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也有诸如“GAME FORTI”一类自助旅游者自拍的电视栏目,他们将电视观众带入电视台难以深入的险峻地带。在某种意义上,DV扮演的已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而是主流媒体视野的延伸和扩大,有的直接就是主流媒体的有机组成。

  中国的电视台并不能像西方媒体那样具有相对宽松的“包容性”。中国的主流媒体(诸如

中央电视台),基本上不播出DV作品,个别省级电视台尽管开辟了DV栏目,但播出的时间平均算下来每天仅有几分钟,大部分“主题不鲜明”的节目,都被“枪毙”了。前2年,凤凰卫视摸索着在民间征集DV作品,然而也常常为“边缘作品”的主题所困惑。尽管他们的“包容度”已经较之内地有更大的“空间”,但播出的情况还是不太理想。因为DV再小,拍出来的镜头再粗糙,也是画面。而画面是具备可信性和说服力的视觉语言,这就必然要承载着价值尺度和道德准则。

  其实,既便是西方媒体,对DV的宽容度也是有限的,他们不可能让它成为主流。这是因为DV主要代表的是个人话语,是一种“个人的表达”。而“表达”的本身就隐约地预设了接受对象,也就产生了公开发表的欲望。这种要求被确认的欲望,就是DV作品在公众中急切希望播出,DV人急切获得合法身份和命名的原因。我在英国的2年,很少看到他们的电视台,播出乞丐、妓女、漂流者这样的DV纪录片。大学生们的“实验性”作品,也多以形式上的“花样翻新”为主。布鲁内尔大学传播学的一名资深教授对我说:“我们不许我的学生,用DV拍英国的黑暗面”。

  在英国的校园里,有时候也能看到欧美国家学校的DV作品交流,另我们不大理解的是,他们评奖研讨交流的主题往往是《纪实美学》或《美感创意》等,而不是我们中国所关注的“纪实作品的故事化”。

  DV是用来表达个人意愿的记录,是对人类文明进程更具有深刻意义的事情。但创作者不可能无限度地自由发挥,否则会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对立状态。虽然个人影像话语很努力地在权利话语的领域里突围,但是各种权利机构和话语成规,不可能在短期内弱化。至少在目前,DV不可能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主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也许还是充当配角,放开点讲,充其量只能是民间影像的狂欢。然而,不能忽视的是,这种狂欢正在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着潜移默化的侵蚀,这种侵蚀是中国和西方国家都需要警惕和注意的!

  中国DV有一个很值得关注的倾向:那就是从节目的选材上,从关注的兴趣上,一些DV人总是要章显自己异类的存在。无论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年轻的个别DV爱好者,都要将镜头转向社会的边缘(底层)人群,比西方显示了强烈得多的对边缘人群的关注。由于主流意识形态对他们的束缚不严,国内的个别DV创作者还怀着逆反情绪拍片。严格的审查制度,使大量用DV怕成的片子无法在主流媒体公映,基本处于地下状态,越是这样,DV一族就越是关注边缘群体,“你不是不要吗?我偏拍这样的!——好像一个年少的“孩子”在和父母较劲儿。

  不少作者醉心于所谓“地下”状态,刻意地表现出边缘题材的嗜好,呈现出的是一种“伪民间化”的取向。从一些DV作品中,我们的确能够感受到某种沉重的灰色气息。从96年至今,DV镜头很集中地定格在民工、保姆、下岗工人、流浪艺术家等,极个别的作者还试探性地拍摄了三陪女、二奶、吸毒者等。《铁路沿线》中,乞丐们漫骂公安,吃着馊烂的盒饭,唱着南腔北调的歌;《我不要你管》中三陪女的堕落;《平原上的山歌》中被拐卖的云南姑娘。其余诸如《海鲜》里的妓女,《盒子》中一对受伤极深的女同性恋,《旧约》里的同性恋者,《人民公厕》里的弃婴儿等等,被摄者均是一些为常轨社会秩序排斥的人群。他们或者挣扎,或者心安理得,或是自得其乐地生存在社会边缘,在真实纪录这些人物的过程中挖掘曾经被主流媒体、主流话语忽视的天地,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误导大大影响了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世界”。

  笔者在BBC电视台的中国电影周上看到纪录片和情节片全部是此类的“瘸腿题材”作品,而真正那些富于情感张力,歌颂生活,表现正常人内心世界的作品却是凤毛麟角。在个别DV创作者的眼中,对生命的沉重感和现实的无助感,成了他们永恒的创作话题,他们试图从平庸的现实生活里,提炼出不平常的东西来,甚或以他们拍摄对象的奇特,来吸引人们的关注。这种带有某种猎奇目的的选材取向,和无病呻吟的状态,使他们的视角有了无形的局限,也使DV纪录片的发展和普及,受到了部分专家学者的置疑。

  这种倾向来自于对中国影视主角高大全似的英雄主义传统的挑战。中国当代影视传统的主要内容就是突出英雄人物和重要人物。小人物和中间人物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而新时期小人物逐渐在影视屏幕上占有了一定的地位。但是,小人物中的边缘人物,也就沦落到正常生活轨道以外,为社会正常价值排斥的人物,都一直是弱势群体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人物。这说明中国的DV先驱和中国传统意识形态在道德和社会论理层面上是交叉相孛的。换句话说,他们不完全为了艺术而艺术,他们的社会理性呼声相当严肃。与西方的同辈们相比,他们的文化内涵要沉重得多,这也给DV这个年轻的孩子承载了太多的包袱。一旦让这样的人物在DV中占据中心地位,这本身就是一种反抗的姿态。这些沦落到正常生活轨道之外的人物的遭遇,或多或少接触到一些社会弊端以及边缘人物的种种无奈,这些都免不了成为正统意识形态,道德伦理,社会共识的反讽。这种反讽在政治和道德上的擦边,甚至于反叛,对于市场和投资来说,其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从美学类型划分上看,中国边缘化的DV作品关注的不是崇高美,也非优美,而更多的是一种“悲剧”。但是这个“悲剧”却又不是传统美学严格意义上的悲剧,因为悲剧的定义是崇高美和优美的被毁灭。鲁迅曾经说过:“悲剧,是把人类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因此今天我们谈到悲剧,前提是“美好的事物”(崇高美或优美)的被毁灭。但,乞丐,二奶,同性恋者,吸毒者,盲流这些人和相关事务,既不崇高也不优雅(有的甚至可以说是“丑”和“卑下”),他们的所谓悲惨经历并不能算做是“美好”事物的被毁灭——就好比一位抗洪英雄的牺牲和一个为了盗窃而坠楼身亡的贼,他们的消亡所带来的价值产生也是不同的,前者的毁灭带来一种永恒精神的升华,而后者似乎最多只有教训。因此,这一类中国DV的边缘化作品,最多只能算是一种畸形的“悲剧”作品,因为他们反映社会“丑”和“卑下”的东西多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进入宽频论坛】【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成都行情] 双头怪兽DV再现 三星消费机跌价2005-12-19 09:57:06
新浪DV风暴作品上传系统教程2005-12-16 15:21:58
[江苏行情] 狂跌700元 JVC大光圈DV暴降迎新年2005-12-16 10:31:39
[成都行情] 双头怪兽再现 三星消费级DV跌价2005-12-16 10:29:12
中端猛将的较量 2005年度大众级DV横向评测2005-12-16 10:16:42
等待工作室校园DV《我的大一恋爱篇》(下)2005-12-16 09:47:15
高校话剧DV《缘分随身听》2005-12-15 18:01:26
等待工作室校园DV《我的大一恋爱篇》(上)2005-12-15 10:31:01
佛科学院DV《缘分随身听》预告片2005-12-14 15:41:48
2005《国视DV》节目颁奖暨研讨会2005-12-14 11:24:02
2006中国环保DV艺术片大赛系列活动2005-12-14 10:55:28
亲子宝贝DV作品:大大小小抢牛奶瓶2005-12-14 10:00:53
四川大学DV协会反恐系列片《校园营救》2005-12-13 18:13:14

欢迎联系我们,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E-mail:bn@staff.sina.com.cn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