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衍国: 贾樟柯先生从地下到地上这个过程正是反映了DV的发展,过程中肯定会后很多波折,但是春天一定会来临,一定能赢利!

甘白水: 是DV作品不能赢利,还是我们无意中放弃了赢利,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回头看下自己拍摄DV的目的是什么?有些人说白了就是为了钱,有些人却为了纯艺术。但艺术家也要吃饭啊,这个就是社会的现实 ,所以,把艺术和商业结合起来,或许才能让这帮在地下的文艺青年站起来!对吗?但我个人从来不想去赢利,因为我至少觉得我现在还没这本事,还有,我拍的目的只是为了信仰,为了爱好,为了心中的思维!就象我爱写文字一样!但如果有一天或许商业向我走来,而我又有本事驾御商业的时候,我相信我还是会考虑市场的,但是艺术是上帝!我们永远不放弃文艺 。
杨森: 应该是应该,但想弄点钱很难因为同样是影视作品,有更好的电影电视在一旁戳着哪怎么从人家牙缝内抢到余粮。
宋健君: 网络是第一载体其次是手机和MP4,另外电视台和电影节以及音像发行也是传统的渠道。
宋杰: 我认为,现阶段来说,DV作品想要盈利很困难,因为要盈利只要这样几个手段:1.院线上映,靠票房盈利,这在现阶段不可能,因为国家有规定,不允许DV作品在公共场合放映 2.出版,收取版权费。这也很难,因为同样涉及到政治及宣传主旋律的问题,出版商出版业要承受压力 3. 给电视台,收取费用,这个和上映一样困难。总之,在现阶段,政治和政策的问题不解决,其他的都很困难。
杨森: 拉广告,是条道,但谁那么没眼力,往DV剧上投!
李彦明: 我没有做过DV赢利方面的研究,不过今天的探讨,倒是唤醒了我:我们是不是该好好的去研究一下DV的赢利问题呢。凭我做DV网站和DV作者的接触,一般来说,拍DV电影和MV的,大学生占多数,拍DV记录片的,社会人士占多数,学生拍DV电影,一般不会考虑赢利,DV记录片作者拍摄记录的初衷,一般也不是为了赢利,从这个角度看,应该是不是DV作品无法赢利,而是我们还缺乏赢利的意识,我们在无意中,放弃了赢利。说到这里,我不免想多说两句:DV赢利的渠道。我总结了一下,拍摄DV电影或者记录片,赢利的途径有以下几条:1.广告赞助(瓶颈在于作品发布展映的受众面狭窄,随着网络带宽的发展,网络发布为增加受众开辟了绿色通道,当然还需要国家相关法规的许可)。2.作品出售(包括:随着3G的发展,无线通信提供的种种视频点播功能,按点击次数或者流量,可以为DV作者提供一定的分成)3.参加大型的影展,从奖项中获得实惠。其中,广告赞助是DV作品拍摄的最有效的支持,这需要扩大DV电影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南江: 当然不排除商业化元素玩得出神入化的DV作品,靠着广告收入就能实现盈利,像《天下无贼》一样。我们也曾想过这样做,但是后果还是可以预料的,观众不会把注意力放在影片的本身,而是去讨论你的这种商业行经是不是污染了整体的效果,或者说是玷污了刚刚起步的DV这种文化传播形式。因为你还不强,所以你不能够那么强。
葛鹏: DV本身存在一个品牌化的认知过程.很简单的例子,芙蓉姐姐如果直接想去拍电影可能很难实现,但如果她是个有名气的人呢,那也许这些就都不是问题了 DV也一样,必须先要有一个品牌化的发展过程。
杨森: 现在眼下,要先看看有多少观众群是DV的守卫者,寥寥无几吧?估计现在DV的都是在DV的现在完全处于技术交流的层次。谈赢利太早了,冷静下来,先找些消费DV的人群吧,没消费,何来赢利?
宋杰: 别忘了,在中国,很多事情涉及到政治敏感性,比如说,超级女声,现在中央重视这个事情了,不让穿暴露的衣服了,开始政治干预了,所以,上周的节目大家会发现和过去有点不同了,没那么嚣张了。所以,一定不要忽视政治因素,在中国,你不考虑政治,你没有大发展。这是我切身的感受。
南江: 就我目前的经历告诉我现在很少有用金钱收购DV作品的机构和栏目,因为你在他们的合作中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他们征用你们的素材完成任务,你借助于他们的展示推广自己的作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