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宽频 > 荧屏闪烁 > 电视访谈节目《21@21》 > 正文
东方早报:潘杰客的传奇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31日15:42

    坐在北京SOHO现代城A座40层的办公室里,潘杰客会不时的把他的视线从电脑显示器移到窗外或者办公室外。这是一个全透明的工作场所,所有的人一抬头就能看到别的同事,当然,还有老板。这里,就是第一个属于潘杰客自己的公司——“泛华传播有限公司”。负责资料搜集的职员已经把“美国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的所有资料发给潘杰客,骆将是潘杰客与东方卫视合作的新节目《21@21》的第一位被访问者。

    如果按照10年前,甚至5年前的轨迹推算,潘杰客将永远不可能以采访者的身份与这位美国首位华人州长面对面对话。

    最多,他们可能会作为某活动的中美双方官员出现在同一个场合,仅此而已。

    从机关到美国

    当1988年潘杰客下定决心辞职的时候,他已经是国家建设部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了。当时,他对自己有一个十年规划,而那个规划的中心便是——官本位,也就是在仕途上大踏步前进。可是,当这条路正是越走越宽阔的时候,他却放弃了。

    其实,在出现出国念头之前的潘杰客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看到很多年纪比他大很多的下属,对仅仅20多岁的自己恭恭敬敬,在虚荣心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如果不是与国外回来的亲友的交谈,他可能就会这样成为国家机构的一个螺丝钉永远钉在那个位置上了。

    正是那些回国来的亲友,将潘杰客这种良好的自我感觉消灭了。尽管他们也是有礼貌的,可是,他却从他们的一字一句中听出来深藏着的轻视。这其中,甚至包括潘杰客已经出国定居的父母。他自己给自己定义的成功在他们眼里竟然不值一提。他们不但不对他表示钦佩,反而对他的职位明白的表现出不屑。

    潘杰客的自尊被震动了,他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其它的路可以让自己去走。仔细考虑了很久,他还是下定决心离开副部长的椅子,到了美国,重头开始。

    当时,他29岁,所学专业是市政工程建设,已经不用英文好多年了。

    之后6年,潘杰客从一个ABC都说不清楚的处级干部变成了美国纽约城市里一个勤劳的公司小职员。

    当时,他端着工程师的架子去中国餐馆找工作,别人却对他说:“没用!你英文也不行怎么学?你经验没有怎么做?对不起,我们不能录用你。”那种心理落差对于潘杰客来说,实在是不能算小。

    于是,他上夜校,白天送外卖。三个月后,终于学会了使用英文。此时,他才开始了他真正积累财富的过程。到了美国半年后,他成为一家珠宝公司salesman,也就是推销员。

    从推销员慢慢做到经理,再成为股东,最后成为了老板。可是,这只是潘杰客积累财富的手段,并不是他来美国的真正目的。

    很快,他脱离珠宝公司,成为中美文化交流基金会的主任。

    1995年,纽约中文电视台的董事长突然对潘杰客说:“你来给我们当新闻主播吧,算是兼职。”于是,潘杰客在美国中文电视做了一年的新闻主播。这是他第一次以这种直面观众的形式与传媒有了直接的关系,也是第一次真正参与到了媒体当中。

    当时,正是他决定重新回到校园拿文凭的时候。

    1994年在卡耐基音乐厅举办的那次中国艺术家的演出,让潘杰客成为了小有名气的人,同时也消耗了他所有的积累,成为了一个穷人。

    一天,某报纸的老板请他喝咖啡。

    对方问:“你的父母是部级以上的高官吗?”潘杰客摇头。对方又问:“你是不是有家财万贯?”潘杰客再次摇头。对方三问:“那你是学管理的?”潘杰客低声说:“不是。”

    然后那位董事长给了他忠告:“你到头了,如果你还想继续攀升,你需要这三个条件中的至少一样。”

    潘杰客考虑,前两条不可能了,这一辈子不可能了。那么,只有最后一条可以做到,去管理学院学管理。花了半年的准备,每天泡在图书馆里,潘杰客申请了三所世界名牌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英国的牛津大学,最后都被录取。他选择了哈佛。

    从学生到主持人

    哈佛政府学院里的学生,很多都是各国的现任部长、省长、参议员、众议员。当时和潘杰客在同班上课的就有乌干达的副总理、菲律宾的四个现任部长,还有美国政府新当选的参议员、众议员。也是通过这所学校里,他认识了现在的搭档,也就是后来“泛华传媒”的首席运营官郑宇盛。

    当时,潘杰客已经是36岁了。

    1997年6月,潘杰客获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硕士,毕业了。他选择了德国奥迪公司开始他人生的另外一个阶段。“我在美国呆了十年,我知道了美国的很多东西。但是另外一块大陆,欧洲,我还不知道。我要去另外一块大陆学习先进的东西。我要去欧洲大陆最强的国家,在那个国家里最强的一个行业,我要在那个行业里去做一个高级经理。”这是他当时选择德国奥迪公司的理由。

    最后一次面试的时候,负责面试他的奥迪公司负责营销的董事问他:“你是一个将近40岁的人了,你的强项是什么?”

    他说:“我的最强的东西还没有展现出来。”

    面试官又问:“那你最强的东西是什么?”

    潘杰客回答:“我最强的东西就是帮助你们开发中国市场。”

    面试官想了想又问:“既然你没有展现出来,那我们怎么知道这确实就是你最强的东西呢?”

    潘杰客用自己花了三个月时间调查出来的大量数据说服了他,然后对面试官说:“我知道怎么去跟中国政府打交道,我知道怎样跟中国的代理商打交道,我也知道中国潜在消费者的心理……如果你相信我,我建议你把奥迪A6推向中国。”

    他说服了面试官,成为了德国奥迪汽车集团大中华区首席顾问兼营销总监。

    在这段时间里,他在国内到处出差,所以他有了很多在宾馆看电视的机会。可是,每次,他都只能拿着遥控器不停的换台,换台,再换台。有一次,当他换到第三轮的时候,他发现,电视里没有一个他喜欢看的中文节目。于是,躺在宾馆的床上,他那颗当年做新闻主播的心开始蠢蠢欲动。

    一方面,潘杰客爱好媒体,还曾经有过做主播的经验;另外一方面,自己的亲身体验让他认识到了这个充满无穷潜力的市场。

    “大家都做得不好,一个好产品肯定可以赚钱……奥迪A6可以顺利进入中国就是因为中国的汽车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如果我做一个好的节目,肯定也能受到市场的欢迎!”潘杰客这样想。

    于是,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做市场调查。

    他找了一堆的专家和朋友聊天,问他们一堆问题:“中国电视媒体现在的情况?有多大的市场增长空间?我要是作为一个电视主持人进入电视媒体需要做些什么?我会不会成功?”他听到了很多很多的意见,总结起来,他发现,他们所有人的回答都是觉得电视媒体的市场增长空间是非常大的,而且发展也将会是非常迅猛的。

    “可是,很多人没有想到会如此迅猛。”当回头思索的时候,潘杰客这样说,“当时对于‘制播分离’还很少有人抱有乐观态度,可是现在,在我做出这个预言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制播’已经分离了。”

    于是,他一边放出自己想当主持人的消息,一边向奥迪公司提出了辞职。奥迪用更高的工资和职位来挽留潘杰客,他还是毅然的走了,向电视主持人的位置迈去。他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的“拉里-金”,中国最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

    也许是他的资力和知名度所使,一时间,中国数家最大的电视台都来找他谈,其中也包括了凤凰卫视。对于做主持人,潘杰客自我感觉非常有信心。他分析自己:“我的形象虽然不怎么样,但却非常适合上电视,特别是经济类节目的主持人,我这种模样儿很容易获得观众的信任。”

    凤凰卫视当时的两位制片——谢圣华和胡舒立来找潘杰客吃饭。饭桌上,胡舒立问谢圣华:“他的形象上电视好不好?”谢圣华仔仔细细看了看潘杰客,说:“好!”

    胡舒立回头就对潘杰客说:“你的所有经历我们都知道,只是想看看你这个人。”

    于是,不到5分钟的时间里,凤凰卫视决定启用这个对于电视传媒来说的“新人”。于是潘杰客决定选择凤凰卫视作为自己事业的又一个起点。当时,潘杰客在奥迪公司的薪水远远超过凤凰卫视能够给他的数目。

    从主持人到制作人

    “我要做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节目。”这是潘杰客的目标。

    凤凰卫视给了他一个不错的平台,让他充分积累做主持人的经验,让他真正的认识到传媒这个行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他已经先后采访了联合国大会执行主席、马耳他共和国总统、印度尼西亚副总统、德国前总理、芬兰总理以及数十位世界百强企业的董事长和总裁。潘杰客在访谈中和他们的思维交锋和心灵碰撞,给他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德国前总统施密特在世界经济论坛上就曾对他说:“潘先生,你是一个比我还要国际化的人。”克林顿总统的首席国家经济顾问泰森博士也说,这是她多年以来接受过的最好采访之一。美国广播公司副总裁威廉-摩尔先生感慨说:“杰客似乎生来就是干这行的。他在过去一年中取得的成就,是很多国内外主持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有可能实现的。”

    后来,威廉-摩尔成为了“泛华传播”的首席制片人。

    可是,他依然觉得局限,翅膀不得施展。他不得不多次在节目中按照制片人的要求把他的采访对象塑造称为“完美的领导”、“完美的父亲”……“始终不能做到人性化,讲不出来他们背后的故事,和他们真实的思想。”潘杰客一边做节目一边这样想。

    让他最沮丧的就是那次对德国前总理施密特的访谈,他做了很充足的准备,甚至武装到了衣服的细节。采访中他们谈得也非常好,谈到了人性、谈到了爱国主义,谈到了纳粹、个人生活、哲学……甚至谈到了中国,可是,凤凰卫视却只用了五分钟。

    “因为,他们只是一个经济类的节目,可是我要做的是一个人性的节目。如果自己不制作,那么我可能不会实现我自己的理想。”潘杰客决定自己来制作节目。

    2003年,他离开了凤凰台的“财经在线”,开始筹备自己的公司。

    3月,他找到了他哈佛大学的校友——郑宇盛,开始游说他来为自己的公司当顶梁柱。郑宇盛当时在高盛集团位于美国纽约的总部担任金融分析师,同时还担任韩国顶尖的政府电子化解决方案公司Posdaq的国际市场总监,也曾经在美国白宫、参议院以及英国国会工作过……这样闪光的履历,让潘杰客的这个“墙角”挖得并不顺利。

    这期间,潘杰客不断的跟郑宇盛分析中国电视传媒的前景,和自己公司的前景,跟他讨论自己的理念……电话、会面频频。花了半年的时间,郑宇盛才终于接受了潘杰客的邀请来到了中国,当郑宇盛终于点头的时候,潘杰客的高兴程度并不亚于做成一档精彩的节目。因为,有了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运营官,他的公司便具备了发展成为大公司的基本构架。

    可是,传媒公司必须要有产品才能真正打响自己的旗号。公司成立一年半以来,潘杰客一直都在为“高档、人性的”这个准则而准备着。期间,他们曾经为阳光卫视作了一档节目,可是双方都不满意。以至于潘杰客又重新做起,鼓足干劲一定要做出来具有“泛华”标志的节目。

    (政治: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 古巴总统卡斯特罗 北朝鲜领袖金正日 美国总统布什

    商业: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 国际金融大鄂索洛斯 新闻集团总裁默多克

    体育:美国高尔夫球手泰戈-伍德 美国拳王迈克-泰森 篮球明星迈克-乔丹 篮球明星姚明

    娱乐:奥斯卡得主朱丽娅-罗伯茨 奥斯卡得主妮可-基德曼 美国影星汤姆-克鲁斯 美国歌星布兰妮-斯皮尔斯

    社会/艺术: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拉里-金 美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 美国著名作家史蒂芬-金 英国皇室威廉王子)

    这是一份分量十足的名单,也是潘杰客打造“泛华”品牌的杀手锏。在他的想法里,就是盯准全球各个方面杰出人物的“制高点”,通过一档一对一的高端访谈,展现政治、经济、社会各界的世界级顶尖人物的“人性故事”。

    之所以称为人性故事,是因为潘杰客的目标是希望能够在节目中做到与采访对象无障碍交流,能够激发出他们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和他们最原始的人性。而不是刻意去替对方塑造或者掩盖什么故事。

    所以,这档名为《21@21》的访谈节目还是他自己亲自披挂上阵,关于这个栏目名字,潘解释到,是在每天的21点开播,对话21世纪的高端、前卫和杰出的人物。

    这一年半,潘杰客有了一个为数不多的团队和一档7月就要在东方卫视播出的节目。 “我们是中国最国际化的脱口秀节目制作团队。”潘杰客自信满满。


    潘杰客简历   

    1982-1985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工程师

    1985-1988年,国家建设部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1988-1995年,纽约中美文化交流基金会主任

    1995-1996年,美国中文电视新闻主播

    1996-1998年,美国,国际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执行理事   

    1997-2000年,德国奥迪汽车集团大中华区首席顾问,高级工程师   

    1999-2001年,首都企业家俱乐部副主任

    2001 -2002年,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首席财经评论员、主持人

    2003 - 泛华传媒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郑宇盛(泛华传媒首席运营官):Jack是我在北京最好的朋友。他是一个非常具有灵感的人,对我们公司和中国媒体来说也是如此。他是我们团队里最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人物,我是一个外国人,我觉得这个团队是一个非常国际化的团队。Jack 带来了非常强的领导才能,我很信任他。我可以在美国挣非常多的钱,但是,他的访谈节目的概念说服了我。我希望能够在这个中国媒体发展的最快的时期为其贡献我的力量,也希望能够成为这个大家族的一分子。在决定来之前,我做了足够多的研究和调查、权衡才决定来的。最重要的也是对Jack的信任,他说服了我,他是一个非常具有说服力的人。我们不是同班同学,但我们是一个同学会的。我们没有同时在学校里学习过,但是我听到很多人说起过他,他是一个喜欢从事公众性服务的人。要说他的缺点……他没有什么很大的缺点和弱点,如果有很大的缺点,我也不会成为他的一个合作者。如果一定要说,我只能说,他还不够帅。


    津津(泛华传媒项目经理):Jack是一个非常好的老板。对于中国传媒他有很好的理念,这是吸引我来泛华公司的原因。但是私底下,他又是一个非常会玩的人。他玩得很疯的,工作也很投入。



评论】【进入宽频论坛】【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电视访谈节目《21@21》专题
 相关链接
预告: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保罗-安德鲁专访2005年06月30日10:12
韩国著名导演姜帝圭接受《21@21》潘杰客专访2005年06月24日17:05
预告:韩国足协主席、国会议员郑梦准专访2005年06月16日14:08
访谈节目《21@21》:韩国职业围棋选手李昌镐2005年06月13日15:17
《21@21》与青基会、一拍网推出大型慈善义卖活动2005年06月07日20:38
访谈节目《21@21》:韩国著名演员全智贤2005年06月07日10:20
访谈节目《21@21》:卢浮宫馆长亨利-鲁瓦耶2005年05月24日15:24
访谈节目《21@21》:美国新偶像孔庆祥2005年05月16日16:42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欢迎联系我们,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E-mail:bn@staff.sina.com.cn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