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宽频 > 荧屏闪烁 > 电视访谈节目《21@21》 > 正文
大都市杂志:潘杰客--《21@21》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16:58 《21@21》

  文:赖柯言 摄影:李强

  有人说,潘杰客用半生的时间,创造了许多人几辈子的成功;潘杰客自己说,“我10年付出的努力,也许比某些人一辈子付出的还要多。”

  一个人,一辈子,可以完成多少件事情?做一个政府高官?做一个商业精英?做一个电视主持人?这些代表着功名与财富的一个个职位,或许是许多人用一生的努力才能达到的高度,潘杰客却在20年的时间里,逐一问鼎。

  从当时国家建设部里最年轻的处级干部,到德国奥迪汽车集团大中华区的销售总监和首席顾问,到凤凰卫视资讯台首席财经评论员,再到如今的泛华传播创始人和总裁,潘杰客的每一步都能激起惊叹无数。跨行业的转换,无规则的发展,潘杰客的个人成功史,仿佛一部讲述人类挑战自我的影片,精彩纷呈,出人意料,让人目不暇接,最后感叹不已。而冷暖自知,在成功背后的那些付出与无奈,或许也只有他自己能够体味。

  手帕,严谨的另一种色彩

  走近潘杰客是在一个暖暖的冬日。他穿着黑色的西服,蓝色的衬衣。一双黑色的皮鞋擦得锃亮。最容易吸引人的眼球是他西服口袋上的手帕,和领带同是蓝色,在黑色的西装背景下格外显眼。

  “我一共收集了20多条手帕,几乎每套西服都有相配的。”果真如他所说,当他换了一件粉红色的衬衣时,他的西服口袋里露出的就是一抹粉色的点缀。

  严谨、一丝不苟往往是潘杰客给人的第一印象。他的衣服总是笔挺笔挺的,他的头发总是梳理得服服帖帖,就连他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也像是经过刻意设计似的。潘杰客说,这与多年的政府工作无关,与电视主持人的训练无关,与德国奥迪的熏陶无关,与哈佛大学的教育也无关,一切都是自己与生俱来的天性,是自己“从小就喜欢和自己较真”的结果。潘杰客非常讲究穿衣搭配,他曾经请教过多位形象设计师,可是最终却发现,别人的设计都不能体现真正的自我,于是他决定自己动手。西服口袋里的装饰手绢就是他特别为自己做的形象设计。

  “我最不正式的穿着就是不戴领带。我休闲不起来。” 潘杰客说。

  严谨的作风体现在衣着上是时时刻刻的衣冠楚楚,体现在工作上则是近乎疯狂的专注与投入。潘杰客做事有一个原则,就是专注,并且要把事情做得最好。潘杰客的每一个决定,都经过了深思熟虑,而一旦确定每个阶段要实现的目标,他便会全力以赴,不允许自己有任何懈怠。20年来,潘杰客一直保持着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天睡眠5小时。5小时以外呢,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离去,是为了别样的风景

  潘杰客是属于那种少年得志的人。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从一名普通的工地施工员做起。之后,青云直上,历经了技术员、项目经理、助理工程师和工程师,一直做到了国家建设部党委宣传部的副部长,成为了当时国务院中最年轻的处级干部之一。

  而就在这一年,在无数人的惊讶目光中,潘杰客辞职了。

  “世界如此之大,人是这么不同,生活完全可以是另外一个样。我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界定在某个地方?因为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世界之外还有世界,思维之外还有思维,而且这个思维是广阔无垠、无边无界的。我至少应该抱着科学的态度,应该搞清楚人生究竟是怎么回事。”潘杰客说。而导致潘杰客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是他和妹夫的一次谈话。

  那次,居住在瑞士的妹妹和她的丈夫回国探亲,当妹夫问他对环保问题的看法时,他哑口无言。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人对“环保”两个字有认知,潘杰客也不例外。妹夫说:“你只关心自己的问题,可是对环保这样的全球性的问题却不懂。”同时,妹夫对他的职位、他的功名表示出来的冷淡态度,也让他深感震撼。多年以来,身边的人用眼光、言语和动作不断地提醒他,他是成功的,他也觉得自己是成功的,然而在妹夫的眼里,他的成功根本不值得一提。这一次的谈话,让潘杰客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什么是成功?自己是不是成功的人?我如何才能成功?”天生“喜欢和自己较真”的潘杰客经过几天的翻来覆去,终于选择了赴美求学。

  而就是从这一次辞职开始,潘杰客陷入了他的“离开”怪圈。在以后的20年里,潘杰客从事了众多的不同职业,却总是在每一个职业角色走到相当高度的时候悄然离去。

  1994年,担任中美文化交流基金会主任的潘杰客,在促成一家美国跨国公司与中国内地高达3亿美元的合作建设项目后,在成功组织了一次次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后,他选择了离开,进入了哈佛大学管理学院学习。

  1997年,当潘杰客从哈佛管理学院毕业后,加入了德国奥迪集团,担任营售总监和首席顾问,负责奥迪在亚洲价值9亿美元的汽车销售。在他的努力下,奥迪成为中国汽车工业进口豪华车的最畅销品牌。然而,3年之后,潘杰客离开了。

  2002年,潘杰客已经是凤凰电视资讯台“财经在线”的著名主持人。在《新周刊》和新浪网联合主办的“最佳财经节目”男主持人评选中获得了排名第二的选票。然而就在次年,潘杰客认为自己独立制作电视节目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他再次选择离开,创办了自己的传媒公司——泛华传播。3年磨剑,3年风雨,2005年1月,他的访谈节目《21@21》终于出现在了上海东方电视台的黄金时间段。“《21@21》的嘉宾都是全球性商界巨头、政治领袖、影视明星、体育大腕及其他世界顶级人物,这是一挡关于人性的节目,旨在连接21世纪的中国观众和21世纪的世界级顶尖人物。”潘杰客说。

  有人说,离去是一种无奈,而潘杰客的一次次离去,却是对自己一次次的挑战与突破。每一次的离去,都是选择一条全新的道路。在道路的两旁,有悬崖峭壁,有鸟语花香,而这一切,只有那些敢于走路的人才能看到。

  工作以外,是生活的平淡

  如果说事业上的潘杰客是璀璨耀眼的,那么工作以外的潘杰客则略显平淡。

  正如他自己所说:“许多人看到我的外表,鼓励性地说我风流倜傥,其实我非常没有生活情趣。”出入于上流社会,整天与社会名流对话的潘杰客,没有一般人所想象的“品味高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相反,事实上,他“很闷,什么都不会”。

  小时候,因为是“臭老九”的后代,他备受歧视,所以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以证明自己比别人强,所以他不会玩铁环,不会玩飞碟,不会玩一切“男孩子应该玩的东西”。

  而没有了小时候的玩,似乎人的玩的心智也没有得到开发。成年之后的他,依然我行我素,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大学年代的他,迷上了舞台表演,迷上了播音,迷上了文学,所以所有的时间便花在了上面。

  工作之后,潘杰客玩的时间也彻底没有了。不会高尔夫,不会打电玩,不会卡拉OK。“你如果和我谈玩,我是一个极度弱智的人,无话可说;可是如果你要和我谈工作,我能和你聊上几天几夜。”潘杰客说。

  不过,除了工作,潘杰客唯一喜欢的还有——跳舞。他对跳三步情有独衷,而且水平也可以说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据说,在舞厅里,只要他一起步,旁边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欣赏。“你知道为什么我能够跳得这么好吗?因为我不是在跳舞,而是在跳音乐!”他毫不谦虚地说。不过就是这一项他唯一喜欢的消遣,他也已经5年没有接触了,因为在北京,“找不到跳交际舞的舞场。”

  终日忙忙碌碌的潘杰客,心目中也有一幅生活蓝图——“不用处理这么多繁琐事务,每天可以专心主持脱口秀节目,每天可以跳一曲舞。”这就是潘杰客的理想生活状态。已过不惑之年的潘杰客,是两个孩子的父亲。目前,两个孩子都在美国。“我对工作会100%的专注,而对家庭会100%的不专注。”说到自己的孩子和妻子,潘杰客便感到十分的内疚。在他的心目中,家庭永远是第二位的。

  什么时候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家庭?潘杰客的回答是——“当我把两个孩子在中国上国际学校的学费挣够以后”!



评论】【进入宽频论坛】【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电视访谈节目《21@21》专题
 相关链接
预告:法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保罗-安德鲁专访2005年06月30日10:12
韩国著名导演姜帝圭接受《21@21》潘杰客专访2005年06月24日17:05
预告:韩国足协主席、国会议员郑梦准专访2005年06月16日14:08
访谈节目《21@21》:韩国职业围棋选手李昌镐2005年06月13日15:17
《21@21》与青基会、一拍网推出大型慈善义卖活动2005年06月07日20:38
访谈节目《21@21》:韩国著名演员全智贤2005年06月07日10:20
访谈节目《21@21》:卢浮宫馆长亨利-鲁瓦耶2005年05月24日15:24
访谈节目《21@21》:美国新偶像孔庆祥2005年05月16日16:42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欢迎联系我们,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E-mail:bn@staff.sina.com.cn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